施閏章(1618~1683)

[拼音]:Ying Yunwei

中國早期話劇運動的組織活動家、電影導演。字雨辰,號楊震。浙江慈谿人,1904年9月7日生於上海。青少年時代熱愛戲劇,1921年10月在黃炎培、沈鈞儒的資助下,與谷劍塵等組成上海戲劇協社,並任主要負責人和導演、演員。1930年8月,被左翼戲劇家聯盟吸收為祕密盟員。1933年,為紀念“九一八”兩週年,左翼劇聯決定演出《怒吼吧,中國!》。由應雲衛任導演兼舞臺監督,該劇演出影響很大。同年被選為中國電影文化協會執行委員。1934年進入電通股份有限公司,導演了優秀影片《桃李劫》(見彩圖)。1935年又為藝華影業有限公司導演了 《時勢英雄》。與此同時為中國旅行劇團導演話劇《梅蘿香》,組織中國舞臺協會,並參與話劇《欽差大臣》的導演工作。1936年8月入明星影片公司,導演了《生死同心》。11月,參與四十年代劇社《賽金花》的導演工作。抗日戰爭爆發後,擔任上海救亡演劇隊第三、四隊的總隊長,導演了《保衛蘆溝橋》、《放下你的鞭子》等。1938年春抵武漢,導演了《全民總動員》、《上海屋簷下》、《國家至上》等話劇,並參與發起中華全國戲劇界抗敵協會。同年,在中國電影製片廠任編導委員會委員,導演了《八百壯士》。1939年秋,在重慶拍攝了根據陽翰笙同名話劇改編的影片《塞上風雲》,由於統治當局的阻撓,影片1942年才得以上映。皖南事變後,應雲衛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組織中華劇藝社,連續導演演出了陳白塵的《大地回春》、陽翰笙的《天國春秋》和郭沫若的《孔雀膽》。1942年,他組織了當時中國戲劇界的強大陣容在重慶演出了郭沫若的《屈原》,轟動山城。

抗日戰爭勝利後,他接受組織安排受聘於上海國泰影業公司,先後導演了《無名氏》和《憶江南》。這兩部影片均遭當時的電影檢查機關無理刪剪。1946年他還在重慶首演了陳白塵的《升官圖》(任導演)。1948~1949,他又導演了影片《雞鳴早看天》、《喜迎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曾在上海電影製片廠任廠長,但始終沒有間斷導演藝術創作。他導演的影片主要是戲曲藝術片,如《宋士傑》(1956)、《追魚》(1959)、《周信芳的舞臺藝術》(1963)。與此同時,他還導演了滬劇《自有後來人》、甬劇《半把剪刀》、越劇《關不住的姑娘》和方言話劇《啼笑姻緣》等。1967年1月16日去世。

作為話劇導演,應雲衛能適應各類不同風格的劇作,同時發揮自己親切流暢的特長;作為電影導演,他善於用電影手段反映時代生活,突出戲曲藝術的特點和風格。

應雲衛曾任上海江南電影製片廠廠長,上海市電影局顧問,中國文聯上海分會委員,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工作者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