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丹達爾

[拼音]:Nanyang huaxiangshimu

西漢晚期至東漢的畫像石墓。分佈於河南省南陽地區。20世紀20年代開始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河南省文物工作隊、南陽博物館等先後發掘了南陽楊官寺墓、襄城茨溝永建七年(132)墓、天鳳五年(公元18)馮孺人墓等近20座。此外,南陽漢畫館還收集了零散畫像石1000餘塊。漢代南陽是當時最繁榮的商業城市之一,是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的故鄉。墓主多為當地豪族顯貴,馮孺人就是曾任鬱平大尹的高階官吏。

墓可分3期:

(1)西漢晚期到東漢初期的,多為平頂石結構的前、後雙室墓,並帶左、右側室或迴廊,一般長5~7米左右。

(2)東漢早、中期的,主要為石門磚室墓,出現了前、中、後3室,大型墓長15米以上。

(3)東漢晚期的,帶側室的石門磚室墓使用了透雕的應龍形石樑,石室墓流行抹角疊澀頂。墓大多早年被盜,隨葬品與本地區同時期的墓葬相近。

在石結構墓中,畫像主要分佈在室內;石門磚室墓的畫像主要分佈在墓門和石樑上。畫像題材有表現墓主經歷和生活的車騎出行、樂舞百戲、田獵、宴飲等;有二桃殺三士、孔子見老子之類的歷史故事;有東王公、西王母、伏羲、女媧、神荼、鬱壘以及仙禽神獸等神話故事;還有日月星辰等天象。各類內容常以簡化形式出現。其中與牛郎織女等神話傳說相結合的天象圖及凌雲飛騰的神獸圖等,是南陽畫像石中最富特色的作品。

畫像的雕刻技法主要有3種,西漢晚期流行凹面雕和陰線刻;王莽時期至東漢末則主要採用物像外留有粗獷鑿紋的淺浮雕,現存的畫像石大都屬此類。南陽漢畫像在佈局上疏朗簡潔,重點突出,在造型上不拘細微,但求神似,具有深沉雄大、古樸豪放的獨特藝術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