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盟戰爭

[拼音]:youtian youqi jishu

[英文]:oil and gas gath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in oil field

將油田各油井生產的原油和油田氣進行收集、處理,並分別輸送至礦場油庫或外輸站和壓氣站的過程。中國古代使用人力和馬車集油,14世紀初,陝西延長、永坪、宜君等地所產石油均存入延安的“延豐油庫”(見《元一統志》),20世紀40年代初期,玉門油田將井噴原油引入小山溝,築壩儲集,油田氣全部放空;原油再經磚砌渠道,利用地形高差,流進輸油總站(外輸站)。40年代中期以後,開始敷設出油管線,用蒸汽管伴熱,在選油站進行油氣分離、油罐計量原油和儲存,油田氣經計量後,部分通過供氣管線,作為工業和民用燃料,部分就地放空。50年代以後,隨著新油田的不斷出現,集輸管網、油井產物計量、分離、接轉,原油脫水和原油儲存等工藝技術亦相應發展。到了70年代,集輸工藝不斷完善,不加熱(常溫)集輸、油罐烴蒸氣回收、原油穩定、油田氣處理和外輸油氣計量等技術都有所發展。

油氣集輸工程要根據油田開發設計、油氣物性、產品方案和自然條件等進行設計和建設。油氣集輸工藝流程要求做到:

(1)合理利用油井壓力,儘量減少接轉增壓次數,減少能耗;

(2)綜合考慮各工藝環節的熱力條件,減少重複加熱次數,進行熱平衡,降低燃料消耗;

(3)流程密閉,減少油氣損耗;

(4)充分收集和利用油氣資源,生產合格產品,淨化原油,淨化油田氣、液化氣、天然汽油和淨化汙水(符合回注油層或排放要求);

(5)技術先進,經濟合理,安全適用。

油氣收集

包括集輸管網設定、油井產物計量、氣液分離、接轉增壓和油罐烴蒸氣回收等,全過程密閉進行。

集輸管網

用鋼管、管件和閥件連線油井井口至各種集輸油氣站的站外管網系統(圖1)。管線一般敷設在地下,並經防腐蝕處理。

集輸管網系統的佈局 須根據油田面積和形狀,油田地面的地形和地物,油井的產品和產能等條件。一般面積大的油田,可分片建立若干個既獨立而又有聯絡的系統;面積小的油田,建立一個系統。系統內從各油井井口到計量站為出油管線;從若干座計量站到接轉站為集油管線。在這兩種管線中,油、氣、水三相介質在同一管線內混相輸送。在接轉站,氣、液經分離後,油水混合物密閉地泵送到原油脫水站,或集中處理站。脫水原油繼續輸送到礦場油庫或外輸站。從接轉站經原油脫水站(或集中處理站)到礦場油庫(或外輸站)的原油輸送管線為輸油管線。利用接轉站上分離緩衝罐的壓力,把油田氣輸送到集中處理站或壓氣站,經處理後外輸。從接轉站到集中處理站或壓氣站的油田氣輸送管線為集氣管線。從抽油井回收的套管氣,和從油罐回收的烴蒸氣,可納入集氣管線。集氣管線要採取防凍措施。

集輸管線熱力條件的選擇 根據中國多數油田生產“三高”原油(含蠟量高、凝固點高、粘度高)的具體情況,為使集輸過程中油、氣、水不凝,作到低粘度,安全輸送,從油井井口至計量站或接轉站間,一般採用加熱集輸。主要方法有:

(1)井口設定水套加熱爐,並在管線上配置加熱爐,加熱油氣;

(2)井口和出油管線用蒸汽或熱水伴熱;

(3)從井口摻入熱水或熱油等。不加熱集輸是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一項技術,能獲得很好的技術經濟效益。除油井產物有足夠的溫度或含水率,已具備不需加熱的有利條件外,還應根據情況,選用以下技術措施:

(1)週期性地從井口向出油管線、集油管線投橡膠球或化學劑球清蠟,同時,管線須深埋或進行保溫;

(2)選擇一部分含水油井從井口加入化學劑,以便在管線內破乳、減摩阻、降粘;

(3)連續地從井口摻入常溫水(可含少量化學劑)集輸。在接轉站以後,一般均需加熱輸送。

集輸管線的路徑選擇要求:

(1)根據井、站位置;

(2)線路儘可能短而直,設定必要的穿跨越工程;

(3)綜合考慮沿線地形、地物以及同其他管線的關係;

(4)滿足工藝需要,並設定相應的清掃管線和處理事故的設施。

集輸管線的管徑和壁厚,以及保溫措施等,要通過水力計算、熱力計算和強度計算確定。

油井產物計量

是為了掌握油井生產動態,一般在計量站上進行。每座計量站管轄油井 5~10口或更多一些,對每口油井生產的油、氣、水日產量要定期、定時、輪換進行計量。氣、液在計量分離器中分離並進行分別計量後,再混合進入集油管線(圖2)。計量分離器分兩相和三相兩類。兩相分離器把油井產物分為氣體和液體;三相分離器把高含水的油井產物分為氣體、遊離水和乳化油;然後用流量儀表分別計量出體積流量。含水油的體積流量須換算為原油質量流量。油井油、氣、水計量允許誤差為±10%。

氣液分離

為了滿足油氣處理、貯存和外輸的需要,氣、液混合物要進行分離。氣、液分離工藝與油氣組分、壓力、溫度有關。高壓油井產物宜採用多級分離工藝。生產分離器也有兩相和三相兩類。因油、氣、水比重不同,可採用重力、離心等方法將油、氣、水分離。分離器結構型式有立式和臥式;有高、中、低不同的壓力等級。分離器的型式和大小應按處理氣、液量和壓力大小等選定。處理量較大的分離器採用臥式結構。分離後的氣、液分別進入不同的管線。

接轉增壓

當油井產物不能靠自身壓力繼續輸送時,需接轉增壓,繼續輸送。一般氣、液分離後分別增壓:液體用油泵增壓;氣體用油田氣壓縮機增壓。為保證平穩、安全執行和達到必要的工藝要求,液體增壓站上必須有分離緩衝罐。

油罐烴蒸氣回收

將原油罐內氣相壓力保持在微正壓下,用真空壓縮機回收罐頂排出的烴蒸氣(圖2)。油罐和壓縮機必須配有可靠的自控儀表,確保安全執行。

油氣處理

在集中處理站、原油脫水站或壓氣站對原油和油田氣進行處理。生產符合外輸標準的油氣產品的工藝過程。包括原油脫水、原油穩定、液烴回收以及油田氣脫硫、脫水等工藝。

原油脫水

脫除原油中的遊離水和乳化水,達到外輸原油含水量不大於 0.5%的標準。脫水方法根據原油物理性質、含水率、乳化程度、化學破乳劑效能等,通過試驗確定。一般採用熱化學沉降法脫除遊離水和電化學法脫除乳化水的工藝。油中含有的鹽分和攜帶的砂子,一般隨水脫出。化學沉降脫水應儘量與管道內的原油破乳相配合。脫水器為密閉的立式或臥式容器,一般內裝多層電極,自動控制油、水介面和輸入電壓,使操作平穩,脫出的汙水進入汙水處理場處理後回注油層。中國在化學破乳劑合成、篩選和脫水裝置研製方面取得成就。

原油穩定

脫除原油中溶解的甲烷、乙烷、丙烷等烴類氣體組分,防止它們在揮發時帶走大量液烴,從而降低原油在貯運過程中的蒸發損耗。穩定後的原油飽和蒸氣壓不超過最高貯存溫度下當地的大氣壓。在穩定過程中,還可獲得液化氣和天然汽油。原油穩定可採用負壓脫氣、加熱閃蒸和分餾等方法。以負壓脫氣法為例,穩定工藝過程是:脫水後的原油進入穩定塔,用真空壓縮機將原油中的氣體抽出,送往油田氣處理裝置。經過穩定的原油從塔底流出,進入貯油罐。原油穩定與油氣組分含量、原油物理性質、穩定深度要求等因素有關,由各油田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方法。

油田氣處理

油田氣脫硫、脫水、液烴回收等工藝與天然氣處理工藝基本相同(見天然氣集氣和處理)。

油氣貯輸(運)

將符合外輸標準的原油貯存、計量後外輸(外運)和油田氣加壓計量後外輸的過程。

原油貯存

為了保證油田均衡、安全生產,外輸站或礦場油庫必須有滿足一定貯存週期的油罐。貯油罐的數量和總容量應根據油田產量、工藝要求、輸送特點(鐵道、水道、管道運輸等不同方式)確定。油罐一般為鋼質立式圓筒形,有固定頂和浮頂兩種型式,單座油罐容量一般為5000~20000m3。油罐外壁設有保溫包覆層,為減少熱損失,易凝原油罐內設加熱盤管,以保持罐內的原油溫度,油罐上應設有消防和安全設施。

外輸油氣計量

是油田產品進行內外交接時經濟核算的依據。計量要求有連續性,儀表精度高。外輸原油採用高精度的流量儀表連續計量出體積流量,乘以密度,減去含水量,求出質量流量,綜合計量誤差±0.35%。原油流量儀表用相應精度等級的標準體積管進行定期標定。另外也有用油罐檢尺(量油)方法計算外輸原油體積,再換算成原油質量流量。外輸油田氣的計量,一般由節流裝置和差壓計構成的差壓流量計,並附有壓力和溫度補償,求出體積流量,綜合計量誤差 ±3%。孔板節流裝置用“幹檢驗法”(由幾何尺寸直接確定儀表精度)標定,也可用相應精度等級的音速噴嘴(臨界流噴嘴)進行定期標定。

原油外輸(運)

原油集輸系統的最後一個環節。管道輸送是用油泵將原油從外輸站直接向外輸送,具有輸油成本低、密閉連續執行等優點,是最主要的原油外輸方法。也有采用裝鐵路油罐車的運輸方法,還有采用裝油船(駁)的水道運輸方法。用鐵路油罐車或油船(駁)向外運油時,需配備相應的裝油棧橋和裝油碼頭。邊遠或零散的小油田也有采用油罐汽車的公路運輸方法,相應地設有汽車裝油站(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