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沅君

[拼音]:quyi yinyue

曲藝聲腔音樂和伴奏音樂的統稱。它是在民間歌曲的基礎上,隨著曲藝文學表現手法的成熟和成長而逐步發展起來的。在歷史上,它曾為戲曲音樂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在發展過程中也不斷受到戲曲音樂的影響,並且吸收民間歌舞音樂以及勞動號子、山歌小調、叫賣貨聲等音樂素材,經過加工改革,衍變發展成為曲藝的唱腔音樂,具有板式變化體、單曲體、曲牌聯套體及曲牌板腔混合體等唱腔結構型別。曲藝音樂在衍變發展過程中,根據曲藝的藝術特徵,深刻地改變了各種音樂素材的性格和麵貌,形成了“唱猶如說”的多種唱腔,具有“唱著說、說著唱”的音樂風格,因此也被稱為“說唱音樂”。

曲藝音樂的藝術特徵

曲藝音樂是以敘述性為主,而又能使敘述性與抒情性互相轉換、和諧統一、豐富多采的音樂型別。同時也具有寫景、狀物、說理等藝術性能。有些特別短小的唱段,如以岔曲、開篇等形式譜唱的作品,雖通篇以寫景或說理來表現主題,但在曲藝藝術中只處於從屬的地位。曲藝演員是以說書人的身份來敘述故事、描繪情景,表現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的,所以,它通過唱腔音樂來表現人物的喜怒哀樂時,帶有一種摹擬的性質,而不是全然進入角色的歌唱。也有少數坐唱類的曲藝形式,以分飾腳色的方式來歌唱,很少敘述性的唱詞,但由於沒有表演成分,只以聲音(說唱)來表現人物的獨白、對白,藝人稱為“坐地傳情”,而且常有一人兼唱兩三個腳色的情況,所以仍然與說唱音樂相近,而不同於戲曲唱腔音樂。

曲藝唱功

曲藝音樂繼承中國民族聲樂的優秀傳統,並根據曲藝的藝術特徵加以發展,積累下獨特的曲藝唱功經驗。它首先要求演唱者“按字行腔”,以收到“字正腔圓”的藝術效果。字正腔圓,就是要把唱詞中每個字的聲、韻、調都讀得準確無誤,在發音準確的基礎上來行腔,把唱腔唱得圓潤而又清晰有力。這裡既要求曲藝唱腔的譜制注意按字行腔,具有本曲種的特色,恰當地表達唱詞的內容,又要求演唱者對曲藝聲樂技巧的純熟運用,使聲腔入耳動聽,吸引聽眾。在按字行腔方面,根據每個字字音的陰、陽、清、濁及發聲部位、口型不同,每一語詞中字音的聲、韻、調組合不同,前輩藝人總結了“崩、打、黏、寸、斷”等五種唱法,作為磨鍊曲藝聲樂技巧的基本功。演唱時用氣行腔的技巧,包括“氣口”的安置得當,“氣息”的控制得法,“噴口”的沉重有力。為了演唱的動情傳神,又有“以聲傳情”、“以情帶聲”的要求,以收到聲情並茂的藝術效果。情,既包括對不同人物的喜怒哀樂等感情情緒的摹擬,也包括創造某種藝術意境、環境氣氛的色調,使聽眾有如見其人、如臨其境的藝術感受。前輩藝人的諺訣提出:“清晰的口齒,沉重的字;動人的聲韻,醉人的音”,這是曲藝唱功最完美的標準。

曲藝伴奏音樂

伴奏的主要任務是細膩地烘托唱腔,以助於演唱者更好地表達唱詞的語言內容。有時也有穿插在演唱當中的適當“演奏”,這種演奏往往是花點繁複的“過門”。此外,如演唱者唱到氣口換氣時,伴奏可以補墊;段落之間,伴奏可以用“過門”來進行過渡,或者為下一個段落製造某種氣氛。演唱程序中,伴奏可以有助於唱者掌握音高及節奏變化,還可以幫助演唱者自如地互動使用代言和自敘、對白等不同人稱的語氣。有些曲種的伴奏音樂還在開唱之前演奏“鬧臺”的樂曲來活躍場內氣氛。有的曲種如已經失傳的子弟書,早期的單絃牌子曲,現在的蘇州彈詞和陝北說書等,都是由演唱者自操大三絃或小三絃伴奏,即演唱者自行伴奏。而多數鼓曲類曲種則演變成為演唱者只是掌握鼓板等擊節樂器,另有一至數人的樂師伴奏的形式。曲藝的伴奏人員不僅在彈奏樂器方面要有堅實的基本功和豐富的臨場經驗,而且必須熟悉演唱者藝術上的特點,熟悉唱段的唱詞和唱腔。不少曲藝名家的成就是和伴奏者的密切合作,切磋琢磨,共同創作分不開的。

參考文章

[音樂大全]曲藝音樂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