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輝

[拼音]:Eluosizu yinyue

[英文]:music of Russ nationality

中國俄羅斯族主要分佈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伊犁、塔城、阿爾泰、烏魯木齊和內蒙古自治區的呼倫貝爾盟及黑龍江省北部地區,有2935人(1982年統計)。俄羅斯族最初是從18世紀起陸續從俄國遷居中國的。其民間音樂與蘇聯俄羅斯民間音樂有著密切的關係。各種傳統的民間音樂形式一直儲存在人民生活中。流傳在俄羅斯族中的民間音樂有民間歌曲、歌舞音樂、器樂曲3類。

俄羅斯族的民間歌曲有儀式歌曲、抒情歌曲和敘事歌曲 3種。

(1)儀式歌曲主要是反映人民生活習俗,在婚喪儀式中所唱的歌。如婚禮歌是由新娘的親屬、女伴們懷著離別之情唱的,《飛去的小燕子》便是其中之一。

(2)抒情歌曲以反映愛情生活為內容,旋律優美,多采用二部、三部合唱,或 1人領唱、眾人合唱。歌手們自由地選擇自己所樂於擔任的聲部,並即興地為曲調配上和聲。唱時各聲部自由組合並隨時進行調整,以保持聲部的平衡,如《漁夫之歌》就是一首領唱與二部合唱的抒情歌曲,高聲部採用富於特色的俄羅斯自然小音階,低聲部用旋律小音階。並用婰拍節奏。歌詞敘述了漁夫 3個兒子的愛情故事。旋律具有抒情、深邃的特色。

(3)敘事歌曲有以戰爭為主題的《兒子戰死在疆場》、《一個果園綠叢叢》等,常用四聲部合唱的形式,和聲渾厚,並有莊嚴、肅穆的色彩;有的反映了統治階級壓迫下婦女的悲慘命運和愛情遭遇,如《被遺棄的少女》、《崎嶇的阿爾泰山路》等。敘事歌曲多為一曲多詞,反覆演唱,常用多聲部合唱形式。

歌舞音樂多是在喜慶娛樂的場合中所唱的短歌,數量很多,結構方整,宜於即興填詞。多用娺拍,音域在八度與十度以內,內容詼諧、風趣,具有簡潔、明快的特點。

俄羅斯族人民喜愛的樂器為巴揚和曼多林。器樂曲多以民歌或歌舞曲為素材,用旋律華彩的演奏手法予以變奏而成。

中國俄羅斯族由於長期與漢、維吾爾、哈薩克、塔塔爾等各民族相互交往,民歌中還常配上不同民族的語言進行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