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伯特,G.

[拼音]:Baituan Dazhan

[英文]:Great Campaign with One Hundred Regiments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向日偽軍發動的大規模破襲戰役。

1940年上半年,日軍在華北加緊推行“肅正建設計劃”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分割封鎖各抗日根據地的“囚籠政策”。為打擊日軍的“囚籠政策”,爭取華北戰局更有利的發展,並影響全國的抗戰局勢,7月22日,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預備命令》,規定以不少於22個團的兵力,重點破擊正太(正定至太原)鐵路,同時要求對同蒲、平漢、津浦、北寧、德石等鐵路以及華北一些主要公路線,也部署適當兵力展開廣泛的破擊,以配合正太鐵路沿線的作戰。8月8日,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行動命令》,規定:晉察冀軍區破擊正太鐵路東段石家莊至陽泉(不含)段;第129師破擊正太鐵路西段陽泉至榆次段;第120師破擊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汾(陽)離(石)公路,並以重兵置於陽曲南北地區,阻敵向正太鐵路增援。要求各部在破擊交通線的同時,相機攻佔日軍據點,並阻滯日軍援兵。戰役從破擊正太鐵路開始,隨即擴及冀中、冀南、冀熱察、晉綏、太嶽等地區。八路軍參戰兵力,從開始時的20多個團,迅速增至105個團,計晉察冀軍區39個團,第129師(含決死隊第1、第3縱隊等)46個團,第120師(含決死隊第2、第4縱隊等)20個團,共20餘萬人。另外,還有許多地方游擊隊和民兵參加作戰。戰役自8月20日起,至12月5日基本結束。戰役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

以正太鐵路為重點,進行交通總破擊戰。8月20日晚8時,戰役全面展開。晉察冀軍區以19個團、5個遊擊支隊和2個獨立營的兵力,組成左、中、右縱隊,分別向正太鐵路東段的日軍獨立混成第 8旅團大部和獨立混成第 4旅團一部展開攻擊。左縱隊向石家莊至微水之間的日軍據點攻擊。右縱隊攻佔晉冀交界的要隘娘子關,殲日軍一部。中央縱隊向娘子關至微水段進攻,連克蔡莊、地都、北峪、南峪等日軍據點,並破壞鐵路橋兩座。攻擊井陘煤礦的部隊,在礦工支援下,徹底破壞了主要礦井,迫使其停產達半年之久。23日,因石家莊方向的日軍西援,加上連日大雨,河水暴漲,嚴重妨礙作戰行動,晉察冀軍區部隊遂從娘子關、井陘煤礦等地撤出,轉入對鐵路橋樑、隧道的全面破壞。

第129師以8個團(包括決死隊第1縱隊兩個團)、8個獨立營的兵力,組成左翼破擊隊、右翼破擊隊和中央縱隊,對正太鐵路西段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團大部和獨立混成第9旅團一部展開攻擊;以兩個團會同平定、遼縣、榆社等地方武裝,分別對平遼、榆遼公路進行破擊,並鉗制各線守敵,保證主力側後的安全。左翼隊一部進攻蘆家莊,連克碉堡4座,殲日軍80餘人;右翼隊一部攻擊桑掌和鐵爐溝等據點,殲日軍130餘人。21日,該師為阻止日軍從側背攻擊破路部隊,令預備隊一部搶佔了陽泉西南4公里處的獅堖山高地。從23日起,陽泉日軍在飛機支援下,並使用了化學武器,不斷向獅堖山猛攻。該師阻擊部隊英勇奮戰,堅守6晝夜,殲日軍400餘人,保障了破擊部隊翼側的安全。經數日作戰,第129師控制了正太鐵路西段除陽泉、壽陽以外的大部分據點及火車站,嚴重破壞了該段的路軌、橋樑、隧道,使正太鐵路西段陷於癱瘓。

與此同時,第120師以20個團的兵力破擊同蒲鐵路北段和鐵路以西一些主要公路,並攻佔陽方口、康家會、豐潤村等日軍據點,殲日偽軍800餘人,切斷了同蒲鐵路北段和忻縣至靜樂、汾陽至離石等公路。為配合正太鐵路、同蒲鐵路北段的破擊戰,第129師和晉察冀軍區還令所屬部隊出動50多個團的兵力,在游擊隊和民兵的配合下,對平漢、平綏、北寧、同蒲(南段)、白晉、津浦、德石等鐵路線和一些主要公路,以及日軍佔領的許多據點,進行了廣泛的破擊和襲擊。

8月25日後,日軍從白晉鐵路、同蒲鐵路南段抽調第36、第37、第41師團各一部,配合獨立混成第4、第9旅團向第 129師反擊;從冀中、冀南抽調約5000人的兵力,配合獨立混成第 8旅團向晉察冀軍區部隊反擊。9月2日,日軍合擊正太線南側的安豐、馬坊,遭第129師抗擊,被斃傷200餘人。9月6日,第129師的第386旅和決死隊第1縱隊各兩個團,於榆社西北雙峰地區包圍日軍 1個大隊,擊斃大隊長以下400餘人,打破了日軍的合擊。晉察冀軍區為策應第129師作戰,以4個團向正太路北側盂縣地區的日軍出擊,迫使正太線南側的日軍北援。同時,第120師對同蒲鐵路忻縣至太原段的破擊,也有力地鉗制了日軍對正太線的增援。9月10日,八路軍總部為休整部隊,準備再戰,命令各部結束第一階段的作戰。第一階段作戰,由於八路軍突然而猛烈的破擊日軍佔領的交通命脈,使日軍聯絡中斷,到處被動挨打,陷入一片驚慌混亂之中。漢奸、偽軍更是惶恐不安。淪陷區人民異常興奮,自發地支援八路軍作戰。

第二階段

繼續破擊日軍交通線,重點攻佔交通線兩側和深入根據地內的日軍據點。為擴大戰果,9月16日,八路軍總部發出第二階段作戰命令。具體部署是:第120師集結主力對同蒲鐵路北段寧武至軒崗段進行徹底破壞,再次切斷同蒲鐵路北段的交通;晉察冀軍區集結主力破擊淶(源)靈(丘)公路,並奪取淶源、靈丘兩縣城;第129師重點破擊榆(社)遼(縣)公路,收復榆社、遼縣(今左權)兩縣城。

晉察冀軍區以 8個團、3個遊擊支隊、2個獨立營組成左、右翼隊,於9月22日對淶源、靈丘地區的日軍獨立混成第 2旅團和第26師團守備部隊發動進攻。右翼隊重點攻擊淶源縣城,由於缺乏攻堅器材,日軍頑強抵抗,經通宵激戰,終未得手。23日,轉為拔除淶源外圍日軍據點。至26日,相繼攻佔了三甲村、東團堡等10餘個據點。28日,由張家口增援的日軍3000餘人進抵淶源城,右翼隊遂轉移兵力於靈丘、渾源方向,協同左翼隊先後攻佔了南坡頭、搶風嶺、青磁窯等日軍據點。10月9日,又有大同日軍1000餘人來援,晉察冀軍區遂決定結束淶(源)靈(丘)戰役。

第 129師以第386旅和決死隊第1縱隊兩個團組成左翼隊,第385旅(附第32團)組成右翼隊,於9月23日向守備榆(社)遼(縣)公路的日軍獨立混成第 4旅團展開攻擊。至30日,左翼隊經過艱苦奮戰,攻佔了榆社縣城,殲日軍 400餘人。右翼隊攻佔榆遼公路上的小嶺底、石匣等日軍據點後,準備協同新編第10旅進攻遼縣時,和順、武鄉的日軍同時出援,第129師遂決定停止攻城,轉移兵力於紅崖頭、官地堖地區伏擊由武鄉出援的日軍。第385旅在向伏擊地域開進途中,與日軍援兵600餘人遭遇,經15小時激戰,日軍雖被消滅過半,但餘下的卻依託有利地形進行頑抗,雙方形成對峙狀態。當由和順出援的日軍突破新編第10旅狼牙山阻擊部隊陣地時,第129師遂撤出戰鬥,榆社復為日軍佔領。10月14日,第129師一部在和(順)遼(縣)公路上的弓家溝設伏,殲滅日軍一支運輸隊,擊毀汽車40餘輛。

第120師為配合淶靈和榆遼地區的作戰,對同蒲鐵路北段進行了新的破擊,再度切斷了該線交通。冀南軍區以12個團的兵力,對日軍正在修築的德石鐵路和邯(鄲)濟(南)鐵路以及一些重要公路線,均進行了破壞,共作戰105次,殲日偽軍1700餘人。冀中軍區部隊從10月1~20日,向任丘、河間、大城、肅寧等地區的日偽軍發起攻擊,攻克據點20餘處,殲日偽軍1500餘人,破壞公路 150公里,有力地鉗制了日軍的行動。第二階段作戰,八路軍不僅攻克了日偽軍的一些據點,平毀了大部分封鎖溝、牆,而且打擊了偽政權組織,使被分割的地區,重新連成一片。

第三階段

反擊日軍的報復“掃蕩”。日軍遭到八路軍的連續兩個階段的打擊後,驚呼“損失巨大”,“對華北應有再認識”。為穩定局勢,鞏固佔領區,便調集重兵對各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報復“掃蕩”。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下達反“掃蕩”作戰命令,要求各抗日根據地軍民密切配合,廣泛開展游擊戰爭,粉碎日軍的“掃蕩”。

10月6日,沁縣、襄垣日軍在榆社、遼縣的日軍配合下,以近萬人的兵力,對武鄉、黎城地區進行“掃蕩”,以減輕八路軍對白晉鐵路線的威脅。10月29日,第129師在八路軍彭德懷副總司令直接指揮下,於武鄉縣關家堖地區,將日軍1個大隊大部圍殲,並給武鄉、遼縣增援之敵以重大殺傷,粉碎了日軍對武鄉、黎城等地區的“掃蕩”。11月17日起,日軍約7000人“掃蕩”太嶽區。太嶽軍區將主力編成沁(源)東、沁(源)西兩個支隊,在游擊隊和民兵的配合下,活動於沁河兩岸,尋機打擊日軍。至27日,殲日軍近 300人,打退了日軍的“掃蕩”。

10月13日起,日偽軍以萬餘人“掃蕩”平(北平)西地區,11月9日,日軍又以萬餘人“掃蕩”北嶽抗日根據地,並佔領了晉察冀軍區領導機關所在地阜平。平西和北嶽兩區軍民,以內外線相配合,廣泛開展游擊戰,連續伏擊、襲擊日軍後方交通線,迫使日軍大部撤退。阜平、王快的日軍則築碉修路,企圖長期佔領。從12月3~27日,晉察冀軍區以4個團向阜平、王快的日軍發動進攻,殲其 500餘人,迫使日軍全部撤出北嶽抗日根據地。

12月中旬,日軍以2萬人的兵力對晉西北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至23日,佔領了除保德、河曲以外的所有縣城和大部集鎮。晉西北地區軍民實行空室清野,堅持“區不離區,縣不離縣”的游擊戰;同時,集中部分主力部隊,破擊日軍後方交通線,攻擊日軍修路部隊和運輸隊。前後共作戰200餘次,殲日偽軍2500餘人,迫使日軍於1941年1月下旬全部撤出晉西北抗日根據地。

歷時3個半月的百團大戰,八路軍在地方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的緊密配合下,共作戰1800餘次,斃傷日軍2萬餘人、偽軍5000餘人,俘日軍280餘人、偽軍1.8萬餘人,拔除據點2900多個,破壞鐵路470餘公里、公路1500餘公里,繳獲各種炮50餘門、各種槍5800餘支(挺)。八路軍傷亡1.7萬餘人。戰役結束後,日軍從華中正面戰場抽調兩個師團加強華北方面軍,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更加殘酷的“掃蕩”。

在百團大戰中,華北幾十萬軍民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奮戰,充分表現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戰鬥精神。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戰場作戰,鼓舞了全國人民奪取抗戰勝利的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和八路軍的聲望,對參戰部隊、民兵武裝和廣大人民群眾也是一次很大的鍛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