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動測量技術

[拼音]:juzhi

[英文]:polyester

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縮聚而得的聚合物總稱。主要指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PET),習慣上也包括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 (PBT)和聚芳酯(見彩圖)等線型熱塑性樹脂。是一類效能優異、用途廣泛的工程塑料。也可製成聚酯纖維和聚酯薄膜。

主要品種

有PET、PBT和聚芳酯,其特性和工業生產情況不同。

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

玻璃化溫度69℃,軟化範圍230~240℃,熔點255~260℃,具有良好的成纖性、力學效能、耐磨性、抗蠕變性、低吸水性以及電絕緣效能。PET首先由英國J.R.溫菲爾德、J.T.迪克森於1941年採用對苯二甲酸二甲酯與乙二醇縮聚製得。由於它有良好的成纖效能,英國卜內門化學工業公司於1948年進行了工業化的試驗研究,用作聚酯纖維。同年由美國杜邦公司製得 PET薄膜。50年代,實現工業化生產的國家逐漸增多。1966年,荷蘭阿克蘇公司研究了共聚方法改性的PET,並使其成型加工有了較大發展。隨後日本帝人公司開發了玻璃纖維增強的聚酯,可用作工程塑料。1976年杜邦公司開始用其生產飲料瓶,隨後用量迅速增加。

聚對苯二甲酸丁二酯

具有優良的綜合性能,玻璃化溫度36~49℃,熔點220~225℃。與PET相比,PBT 低溫結晶速度快、成型效能好。在力學效能和耐熱性方面,雖不如聚甲醛和聚醯胺,但用玻璃纖維增強後,其力學效能和耐熱效能顯著提高,抗拉強度135MPa,熱變形溫度高達210℃(負荷186MPa),超過玻璃纖維增強的尼龍-6;其吸水性在工程塑料中最小。製品尺寸穩定性好,且容易製成耐燃型品種,價格也較低。缺點是製品易翹曲,成型收縮不均勻。PBT最早由美國塞拉尼斯公司於1967年開始研製,1970年實現工業化生產。此後十幾年間發展速度很快,平均年增長率為25%~30%,1982年世界上已有近10個國家在20多家公司生產,其中產量較大的公司有美國的塞拉尼斯公司、通用電氣公司和伊斯曼-柯達公司及聯邦德國的巴斯夫公司等。1984年,世界產量為120kt,已躍居為五大主要工程塑料之一。

聚芳酯

一類高效能的工程塑料,主要有聚對苯二甲酸二烯丙酯、聚對羥基苯甲酸酯和U-聚合物三種。此外,1984年美國首次實現了第一種液晶自增強塑料聚芳酯的工業化生產,年生產能力10kt。

(1)聚對苯二甲酸二烯丙酯具有優良的電效能和尺寸穩定性。開發於1946年,目前美國有三家公司、日本有兩家公司生產。

(2)聚對羥基苯甲酸酯具有很高的耐熱性,可以在315℃長期使用,還具有高熱導性,良好的耐磨性和耐輻射性,但加工困難,耐衝擊性差,可通過共聚改性。該產品由美國金剛砂公司於1970年開發。

(3)U-聚合物由對苯二甲醯氯或間苯二甲醯氯與雙酚A、酚酞或對苯二酚合成的聚芳酯。其耐熱性良好,可在130℃長期使用,而且透明、耐燃、力學效能良好,耐衝擊性能按近聚碳酸酯,能用一般熱塑性塑料的成型加工方法進行加工。U-聚合物由日本尤尼奇卡公司於1973年開始生產。

生產方法

工業上生產PET和PBT的方法有以下三種:

酯交換縮聚法

1963年以前工業上全用此法生產PET,現在仍為世界各國大量應用。該法主要包括兩步:首先是對苯二甲酸二甲酯(DMT)與乙二醇或1,4-丁二醇在催化劑存在下進行酯交換反應(圖1)。生成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BHET)或雙羥丁酯,常用的催化劑為鋅、鈷、錳的醋酸鹽,或它們與三氧化二銻的混合物,其用量為DMT質量的0.01%~0.05%。反應過程中不斷排出副產物甲醇。第二步為生成的BHET或雙羥丁酯,在前縮聚釜及後縮聚釜中進行縮聚反應(圖2),前縮聚釜中的反應溫度為270℃,後縮聚釜中反應溫度為270~280℃,加入少量穩定劑以提高熔體的熱穩定性。縮聚反應在高真空(餘壓不大於 266Pa)及強烈攪拌下進行,才能獲得高分子量的聚酯。纖維用的PET分子量應不低於 20000,薄膜用的PET分子量約為25000,一般塑料用的PET分子量約為20000~30000。

直接酯化縮聚法

該法用高純度對苯二甲酸 (TPA)與乙二醇或1,4-丁二醇直接酯化生成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或丁酯,然後進行縮聚反應。該法的關鍵是解決TPA與乙二醇或1,4-丁二醇的均勻混合,提高反應速度和制止醚化反應。與酯交換縮聚法相比,該法可省掉DMT的製造、精製和甲醇回收等步驟,更易製得分子量大、熱穩定性好的聚合物,可用於生產輪胎簾子線等較高質量的製品。但該法對原料TPA的純度要求較高,TPA提純精製費用大。

環氧乙烷法

該法直接用環氧乙烷與 TPA反應生成對苯二甲酸雙羥乙酯,再進行縮聚反應。其優點是可省掉環氧乙烷合成乙二醇的生產工序,裝置利用率高,輔助裝置少,產品也易於精製。缺點是環氧乙烷與 TPA的加成反應需在2~3MPa壓力下進行,對裝置要求苛刻,因而影響該法的廣泛使用。

應用

PET可加工成纖維、薄膜和塑料製品。聚酯纖維是合成纖維的重要品種,主要用於穿著。薄膜一般厚度在4~400μm之間,其強度高,尺寸穩定性好,且具有良好的耐化學和介電效能,用作支援體,廣泛用於製作各種磁帶和磁卡。目前,90%的磁帶基材是用PET薄膜做的,其中80%作計算機磁帶。這種薄膜還用於感光材料的生產,作為照相膠捲和X光膠捲的片基,還用作電機、變壓器和其他電子電器的絕緣材料,以及各種包裝材料。

由於PET熔體冷卻時結晶速度很快,成型加工比較困難,模具溫度必須保持在140℃以上,才能獲得性能良好的產品,否則製品脆性大。因此,在很長時間內人們並未將 PET作為熱塑性工程塑料使用。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通過採用新的縮聚催化體系或共縮聚工藝,用玻璃纖維增強,或控制結晶結構和製取高分子量聚酯等方法,上述成型加工的困難已被克服。PET已越來越多地用於製造飲料瓶和玻璃纖維增強塑料。聚酯瓶的優點是質量輕(只有玻璃瓶重量的1/9~1/15),機械強度大,不易破碎,攜帶和使用方便,且透明度好,表面富有光澤,無毒,氣密性好,有良好的保鮮性,生產聚酯瓶的能量消耗少,廢舊瓶可再生使用。還用於製作食品用油、調味品、甜食品、藥品、化妝品以及含酒精飲料的包裝瓶子。不僅生產透明瓶,也生產有色瓶,而且正在發展聚酯和其他樹脂的複合瓶。玻璃纖維增強的 PET塑料也有重大發展,1984年杜邦公司開發了一種超韌性玻璃纖維增強PET,它具有優異的剛性、衝擊韌性和耐熱性,熔體流動性好,易加工成形狀複雜的製品、模塑週期短,著色性好,模溫在80℃以上即可製得表面光澤好的製品。主要用於汽車的殼體、保險槓、方向盤、要求耐衝擊的體育器材、電器製品、浴缸、防彈護甲、船身和優異的建築材料。

PBT在開發初期主要用於汽車製造中代替金屬部件,後由於阻燃型玻璃纖維增強PBT等品種的問世,大量用於製作電器製品,如電視機用變壓器部件等。聚芳酯主要用於電器和機械零部件。

參考書目

孫靜珉等編:《聚酯工藝》,化學工業出版社,北京,1985。

參考文章

石化聚酯廢水如何處理廢水治理聚酯工業廢水成分及特點廢水治理聚酯工業廢水綜合處理工藝廢水治理厭氧生物膜法處理聚酯高濃度廢水廢水治理聚酯工業廢水處理工藝廢水治理聚酯廢水處理廢水治理聚酯工業廢水厭氧處理工藝廢水治理某化纖廠聚酯廢水處理例項廢水治理高濃度聚酯廢水處理廢水治理不飽和聚酯樹脂生產廢水處理廢水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