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硫汙染對健康的影響

[拼音]:Zheng-Han Gucheng

[英文]:sites of Capital of Kingdom Zheng and Han

春秋戰國時期先後為鄭國和韓國的都城,遺址在河南省新鄭縣。東周初,鄭武公平鄶後,遷都其地,改名新鄭;公元前375年,韓國滅鄭後,此地成為韓國的都城。1961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城址位於雙洎河與黃水交匯處三角地上,東為黃水,西、南為雙洎河。故城為相併列的東西兩城,西城呈一缺西南角的矩形,東西約2400米,南北約2800米。東城呈一缺東北角的矩形,東西寬約2800米,南北長約4300米,南牆在雙洎河之南,面積為西城的兩倍。兩城建於春秋時,夯土築成,戰國時作過多次修葺。城牆底最厚處40~60米,殘存高15~18米。在西城北牆、東城東牆和兩城間隔牆處各有一城門。

西城內中部有小城址,東西500米,南北320米,城牆基寬10~13米。北有大片密集的夯土基址,有的大到6000~7000平方米。基址之西有春秋時期的夯土臺基,東西80米,南北135米,高8米,內有陶製下水管道,是巨大的臺榭遺址。在密集的夯土基址區有一座地下貯物窖室,平面矩形,四壁用土築成,地面和牆壁鋪貼方磚,內有五口貯物用陶井。城內東南部為貴族墓葬區。東城有大量制骨、製陶、鑄銅、冶鐵等作坊遺址。城內也有一些春秋戰國時期墓地。

從遺址看,西城是宮城,宮殿區在中部以北和西北部;東城是大城,為居住區和作坊區。此城分宮城(城)、大城(郭),與臨淄齊國故城近似,東西城並列的形式又與燕下都(見燕下都遺址)近似,反映了戰國時期的城市特點。

參考文章

鄭韓故城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