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點螟

[拼音]:li

[英文]:snake-head

硬骨魚綱鱸形目(Perciformes)月鱧科(Channi-dae)鱧屬(Ophiocephalus)魚類的統稱。俗稱黑魚、烏魚。為淡水經濟魚類。分佈於熱帶非洲和南亞地區。線鱧(Ophiocephalus striatus)主產於菲律賓和泰國,也產於中國雲南。烏鱧(O.argus)和斑鱧(O.maculatus)主產於中國。細盾鱧 (O.micropeltes)主產於印度尼西亞。

特徵

體延長,粗壯,前部圓筒狀,後部稍側扁。頭尖,前部略扁平,頭頂部覆蓋鱗片,酷似蛇頭。口大,前位。下頜稍向前突出。上下頜和顎骨均具尖細牙。眼上側位,近吻端。有鰓上器官。側線不連續,在臀鰭起點的上方處折斷。背鰭和臀鰭基部均長,鰭條伸達尾鰭基。胸鰭圓。腹鰭短小,緊靠在一起,約位於體前方的1/3處。尾鰭圓形。鰾長,一室,後端尖。體側具許多不規則黑色花斑;頭側有2條縱行黑紋;背鰭、臀鰭、尾鰭均具黑白相間的花紋。

生物學特性

鱧營底棲生活,喜棲息在泥底長有水草的淺水區。遊動緩慢,常潛伏在茂密的水草叢中,伺機襲食小魚。頭部向上斜浮水面呼吸空氣,如遇驚動,急避水草叢中,也可潛伏於泥中。夜晚常在水上層遊動。適應性強,對水質、溫度及其他環境條件的要求不高,在一般魚類不能生活的水體中能適應、生存。尤其對缺氧水體的耐受力特別強,能在水面進行呼吸。離水後尚能存活很長時間:夏季在溼潤的條件下能生存3~4天,冬季能活6~7天。

鱧為凶猛肉食性魚類,春、秋兩季攝食最為旺盛、冬季較少攝食,產卵期親魚基本停食。食性隨個體大小有顯著不同。一般體長30毫米以下的個體主食橈足類、枝角類等浮游動物,體長30~80毫米的個體攝食水生昆蟲幼蟲和小魚、小蝦;成體捕食蝦類和鰍類等小型魚類。

5~7月產卵,以6月份最盛。在長江地區,體長300毫米左右的3齡魚方始成熟;南方地區則較早。懷卵量1~3萬粒,一次成熟,分批產出。產卵場一般在水草茂盛的靜水淺灘。成熟親魚成對活躍在產卵場中,用水草營巢。卵浮性,球形,黃色。卵徑約2毫米左右,產於巢內。繁殖期間親魚有護卵護幼現象,雄魚(或雌、雄魚)潛伏在巢邊守護魚卵。受精卵孵化需要2~3晝夜,初孵仔魚呈純黑色,叢集遊動覓食,此時親魚仍於附近保護。約經20天左右,待仔魚長成幼魚開始散群之時,始停止護幼。生長較快,當年魚約重0.1千克,4齡魚為2千克左右。整個生長髮育階段中體重增長以3~4齡最為迅速,最大個體體重達5千克以上。

生產

鱧因成魚以其他魚類為食,常與鱖、倅、鯰一起被合稱為池塘養殖中的四大害魚。但因其本身的經濟價值較高,在中國廣東、雲南等少數地區多將烏鱧與鯉科養殖魚類混養。根據它生活力強,對水質、溫度、缺氧環境均能適應的特點,還可利用淤泥過多、過淺的荒廢水面進行放養。

鱧肉味美、含肉量高、骨刺少。珠江和閩江水系的斑鱧,體側斑紋特別顯著,呈深黑色,被當地視為珍貴滋補品。

參考文章

鱧魚水黴病水產/漁業沙塘鱧人工繁殖與苗種培育技術(蒲魚、土才魚)水產/漁業如何科學養殖和繁殖烏鱧水產/漁業烏鱧"兩段法"高產養殖技術水產/漁業月鱧的親魚培育技術介紹水產/漁業李時珍認為鱧魚有何功用?中醫華南名貴滋補魚品一月鱧水產/漁業烏鱧生態養殖經水產/漁業烏鱧養殖經水產/漁業白甲烏鱧的生物學及其養殖技術水產/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