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拐藤根

藥材名稱:龜板膠

名稱出處:《臨證指南醫案》

概況

異名:龜板膏(《本草證》),龜膠(《本草匯言》),龜甲膠(《四川中藥志》)。

基源:為龜科動物烏龜等的甲殼經煎制而成的膠塊。

原動物:烏龜Chinemys reevesii(Gray)

餘項參見“龜板”條。

生藥

鑑別:本品為四方形的扁塊,長約2.6cm,寬約2.5cm,厚約8mm;褐色略帶微綠,上面有老黃色略帶豬鬃紋的“油頭”。對光視之透明,潔淨如琥珀,質硬而脆,斷面光亮。氣微腥,味淡。以鬆脆、透明者為佳。

加工炮製:取淨龜板,分次水煎,濾過,合併濾液(或加入明礬細粉少許),靜置,濾取膠液,用文火濃縮(或加黃酒適量)至稠膏狀,傾入凝膠槽內,使其冷凝後取出,切成小塊,陰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藥性

性味:甘、鹹,平。 ①《醫林纂要》:“甘、鹹,寒。” ②《四川中藥志》:“甘、微鹹。”

功效:滋陰,補血,止血。

主治:陰虛血虧,勞熱骨蒸,吐血,衄血,煩熱驚悸,腎虛腰痛,腳膝痿弱,崩漏,帶下。 ①《本草匯言》:“主陰虛不足,發熱口渴,咳咯血痰,骨蒸勞熱,腰膝痿弱,筋骨疼痛,寒熱久發,瘧疾不已,婦人崩帶淋漏,赤白頻來,凡一切陰虛血虛之證,並皆治之。” ②《醫林纂要》:“滋補養肺。” ③《浙江中藥手冊》:“滋養止血。”

用法用量:內服:開水或黃酒化服3~9g。

使用注意:胃有寒溼者忌服。 ①《本草備要》:“惡人參。” ②《本草從新》:“惡沙蔘。” ③《得配本草》:“脾胃虛寒,真精冷滑,二者禁用。”

臨床應用

方選和驗方: ①《本草匯言》:“治寒熱久發,瘧疾不止:龜膠30g,肉桂15g,於白朮(土拌炒)60g。分作五帖,煎服。” ②《中藥臨床應用》:“治遺精、盜汗、嚴重神經衰弱:龜版膠、鹿角膠。用酒溶化服下,或用其他湯藥沖服。”

單方應用:《本草匯言》:“治婦人淋帶赤白不止:龜膠9g。酒溶化,每日晨調服。”

醫藥家論述

①張景嶽《本草正》:“龜板膏,功用亦同龜板,而性味濃厚,尤屬純陰,能退孤陽。陰虛勞熱,陰火上炎,吐血,衄血、肺熱咳喘、消渴、煩擾、熱汗、驚悸、譫妄、狂躁之要藥。然性稟陰寒,善消陽氣,凡陽虛假熱,及脾胃命門虛寒等證皆切忌之,毋混用也;若誤用,久之則必致敗脾妨食之患。” ②黃宮繡《本草求真》:“龜膠,經版煎就,氣味益陰,故《本草》載版不如膠之說,以版炙酥煅用,氣味尚淡,故補陰分之陰,用版不如膠,然必審屬陽旺,於陰果虧損,凡屬微溫不敢雜投,得此,則陽得隨陰化,而陽不致獨旺。否則陰虛仍以熟地為要,服之陰既得滋,而陽仍得隨陰而不絕也。是以古人滋陰,多以地黃為率,而龜版、龜膠,止以勞熱骨蒸為用,其意實基此矣。使不分辨明晰,僅以此屬至陰,任意妄投,其不損陽敗中者鮮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