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肉

藥材名稱:楓柳皮

名稱出處:《唐本草》

概況

異名:楓楊皮(《湖南藥物志》),燕子柳、元寶樹(江蘇),溪柳(浙江),大葉柳(江西),水麻柳(四川、雲南)。

基源:為楓楊科楓楊屬植物楓楊的樹皮。楓楊屬全世界約8種;中國有5種,供藥用1種。

原植物:楓楊Pterocarya stenoptera C.DC.又名麻柳、蜈蚣柳(《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歷史:《唐本草》載:“楓柳,出原州。葉似槐,莖赤,根黃,子六月熟,綠色而細,剝取其莖皮用之。《綱目》和《植物名實圖考》收載的櫸及其附圖,與楓楊近似,按櫸,列於《別錄》下品。蘇恭謂:“多生溪澗水側,葉似枟而狹長。”寇宗奭謂:“櫸木今人呼為櫸柳,其葉謂柳,謂槐非槐。”《綱目》雲:“其樹高舉,其木如柳,故名櫸柳。”

形態:大喬木,高達30m,幼樹樹皮平滑,淺灰色,老時則深縱裂,小枝灰色至暗褐色,有灰黃色皮孔,髓部薄片狀;芽裸出,有柄。葉多為雙數,少有單數羽狀複葉,長8~16cm,葉軸有翅,小葉10-16,無柄,對生或稀近對生,長橢圓形至長橢圓狀披針形,長8~12cm,寬2~3cm,先端常鈍圓或稀急尖,基部歪斜,上面被有細小疣狀凸起,沿中脈和側脈有極短星狀毛,下面有極稀疏盾狀腺體,側脈腋內有一叢星狀毛。花單性,雌雄同株;雄性柔荑花序單生葉痕腋內,長6~10cm;下垂,雄花常有小枚發育的花被片,雄蕊5~12枚,雌性葇花序頂生,長10~15cm,俯垂,花序軸密被星芒狀毛及單毛,下端不生花的部分,有2枚不孕性的苞片,雌花幾乎無梗,苞片及小苞片基部常有細小的星芒狀毛,並密被腺體。果序長20~45cm,下垂,果實長橢圓形,長6~7mm,基部常有宿存的星狀毛,果翅狹,條形或闊條形,長12~20mm。花期4~5月.果期8~9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379頁.圖758)

生境與分佈:多生於溪邊、河岸。分佈於陝西、河南及江南廣大地區。多見栽培。

生藥

採集:全年可採剝樹皮。

化學性質

樹皮、枝皮含鞣質、脂肪、蠟質及果膠[1]。又含可水解鞣質類成分,如Pterocarinin A和B[2]。

附 葉含水楊酸、內酯及酚類。果實含鞣質、脂肪、蠟質及果膠。種子含脂肪油。又謂本種含大量維生素C[1]。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3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0:4。


[2] Chem Pharm Bull 1988;37(8):2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