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山

藥材名稱:普洱茶

名稱出處:《綱目拾遺》

概況

異名:大葉茶、茶葉(雲南),人頭茶(《綱目拾遺》),普雨茶(《物理小識》)。

基源:為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普洱茶的葉片。

原植物:普洱茶Camelia sinensis(L.)O.Kuntze var.assamica(Mast.)Kitamura(Thea assamica Mast.)

歷史:本品首載於《綱目拾遺》:“出雲南普洱府,成團,有大、中、小三等。”又:“普洱茶大者5斤,如人頭式,名人頭茶。有偽作者名川茶,其餅不堅,色赤黃,不如普洱茶清香獨絕也……。”引《雲南志》:“普洱茶在車裡軍民宣慰同北,其上產茶,性溫味香,名普洱茶。”引《南詔備考》:“普洱府出茶,產攸樂、革登、倚邦、莽枝、蠻專慢撒六茶山,面以倚邦、蠻專者味較勝。”雲即為本品。

形態:常綠灌木或小喬木,高達3m。葉薄革質,寬橢圓形,長7~16cm,寬2.8~5.5cm,漸尖,基部楔形,有細鋸齒。花白色,單生於葉腋;萼片5,無毛;花瓣7~9;雄蕊多數;子房3~5室,花柱3裂。蒴果扁圓形,呈褐色,直徑3~4cm;種子近球形,褐色,直徑約15mm。花期9~10月。(圖見《中藥大辭典》.5054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常綠闊葉林中。分佈於中國華南至雲南、貴州。

化學性質

茶的揮發油中含茶螺酮和2-羥基-2,6,6,-三甲基-環己二烯-1-醋酸內酯(2-Hydroxy-2,6,6,-trimethyl-cyclohexyldiene-1-acetic acid lacton)、餘項參考茶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項下。

參考文獻

江蘇省植物研究所等.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