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善

[拼音]:GeHong

東晉醫藥學家、道教理論家、煉丹化學家。字稚川,號抱朴子,人稱葛仙翁。丹陽句容(今江蘇句容)人。原為世家,至其父葛悌家道中落,13歲喪父,家境貧苦而勤奮攻讀。其思想主要受道家影響,潛心研究煉丹術,以超脫俗世的紛擾,因而在煉丹術方面有很高的成就,當時已經掌握諸如化合、分解、置換、昇華等化學反應的知識,成為現代化學的先驅人物。他注重實踐,凡事要求親身目驗,反對偏信耳聞。他對醫學中的實際問題常躬親實驗,取得不少發明發現。如發現沙蝨病的沙蝨正赤如火,其形如疥蟲;以白紙蘸尿,染黃如櫱者即為黃疸;首次發現並描述天花之病狀等。由於經常深入民間而瞭解民間患急症時需要簡便易得、價廉效驗的方藥,便潛心“貧家野居”,“皆能立辦”的治療方法,撰成《肘後方》(原名《肘後救卒方》,又稱《肘後備急方》)。書中總結出較多治療急症的有效方劑和方法,如以狂犬腦髓敷傷口治狂犬病,以富含維生素B的大豆和松葉治腳氣病,以青蒿絞汁治瘧疾,以及解毒、小夾板療骨折復位等。這些都是醫學史上的創舉。他還重視灸法治病,並首次記述捏積、食道異物急救、放腹水等治療技術。他這種講求實效、方便大眾的醫療思想與方法,對後世影響至深。孫思邈在《千金要方》中提到他自己“采葛生之《玉函》,奇方畢綜”。明清時代發展起來的走方醫、鈴醫都受到葛洪思想的影響。存世著作有《抱朴子》和《肘後方》8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