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少年郭沫若詩歌及成長故事的收集實踐報告

關於少年郭沫若詩歌及成長故事的收集實踐報告

  一、摘要

  在楊澤勇副書記的領導下,太陽島文學社成員喻蓮、強燕、梁小紅、張琦、王小亮、任德坤和我組成了一個由我擔任隊長職務的七人暑期實踐小分隊,共同致力於《郭沫若詩歌精選集》和《郭沫若二三故事》兩書的編纂工作。眾所周知,郭沫若是一代文豪,在中國文壇上享有盛名。然而,近年來對郭沫若成長曆程,特別是其在樂山期間成長曆程的研究少之又少;對郭沫若詩歌,特別是其少年時代詩歌,在我國當代青少年群體中的推廣和普及方面的工作也還不夠。據此,楊副書記提議由我牽頭,發揮太陽島文學社成員的力量為郭沫若研究的事業做出一些微小的貢獻。於是,我們便在這個暑假兩個月的時間裡,對郭沫若在樂山期間的成長故事進行了收集整理,並按照分頁編排的方式為後期製作提供藍本,這方面的工作將在楊副書記的協調下,由美術系的同學完成後期製作,將文字轉化為圖文並茂的連環畫或者漫畫作品。

  另一方面,我們對郭沫若詩歌作品,特別是少年時期的大量作品進行了收集整理工作。初步完成的精選集裡一共收錄了郭沫若詩歌98首,配以寫作背景和註釋,共77頁,38685字。本實踐取得了初步成功。

  收集整理故事和詩歌的工作看似簡單,著手做起來卻發現龐大並且繁瑣。分隊隊員們在實踐過程中充分發揮了不怕吃苦,堅持不懈,精誠合作的優良品質,在楊副書記的指導帶領下,圓滿完成任務。對每一位成員來說這既是考驗,又是鍛鍊;既是辛苦的工作,又是豐甜的果實。並且我們暑假所作的這兩方面的工作,既為家長們提供了講故事的素材,為孩子們樹立了榜樣,也為培養青少年對詩歌這門文學藝術的興趣提供了一扇視窗,並讓更多人有機會有途徑正面的接觸到郭沫若,以及他的詩歌創作。

  二、正文

  從楊副書記找到我,跟我談要憑藉我師院學生自己的力量做兩本這樣的關於郭沫若的書籍那一刻起,我就被某種神秘的力量驅動,全力以赴。我知道,這是楊書記對我、對我們07級學生的一個殷切的希望以及信任,擔子雖重,但我一定會全心全意地去克服、去完成。

  從迅速而略顯倉促的在太陽島文學社中募整合員,在接到任務第二天就正式組建起暑期實踐小分隊那一刻起,每一個分隊成員,都似乎和我一樣很快的進入狀態並獲得了那種共同的激動心情。

  出一本書,這四個字對每一箇中文專業的學生來說都是一個不可抗拒的誘惑。雖然這次的任務是透過收集別人的故事和詩歌來做兩本書,但這也並不失發現和創作的成分。責任感和自豪感,是將我們分隊七人凝聚在一起的看不見的力量。

  (1)準備工作

  在楊書記主持的第一次分隊座談會上,每個人都對此後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以及看法。會議最後我們一致認為,工作的第一步應該是對郭沫若這個人的成長曆程和他的創作情況進行一個全方位的瞭解。會後,分隊七人分組到學校圖書館和郭沫若研究中心借來每人兩本,共十四本不同方面關於郭沫若的書刊。

  由於接到任務的時候正值期末,隊員們從緊張的複習中抽出寶貴的時間對自己手上的書籍都進行了快速而有針對性的瀏覽。每三天開一次小會,互相交流了自己閱讀的兩本書裡介紹的情況,讓每個人都獲得了整個十四本書中包括的重要資訊。

  (2)初步分工

  一星期後,我們一行人又一起來到系辦黨員接待室進行第二次座談會議,向楊書記彙報了這一星期中閱讀資料所得到的收穫。楊對我們掌握的有關資訊進行肯定和鼓勵的同時,也根據他本人多年來對郭沫若的研究瞭解,對其情況進行了大量的補充。

  第二次會議,我們根據各自不同的特點和暑期客觀條件對工作進行了第一次具體的初步分工。兩個人進行詩歌的收集工作,先從網路上去收集他的詩歌。另外五人分成兩組,一組人收集郭沫若童年故事,另一組則收集青年。

  (3)工作小結

  期末考試結束之後,我們分隊初期的工作也基本告一段落。這一階段由於時間等諸多因素的限制,效果甚微。收集故事的同學從一本《郭沫若少年時代》上發現並記錄了幾個具有代表性的故事下來,但這些對於製作一本書的故事容量,顯然是很不夠的。另一方面,收集詩歌的同學則發現網路上郭沫若的詩歌特別稀少,必須花時間將現有書籍上的詩歌一首一首地輸入到電腦上去。

  針對這樣的一個現狀,楊書記決定,由繫上贊助,讓我們分隊七人一同前往郭沫若的故鄉——沙灣。實地考查郭沫若童年故事,並感受其寫作環境。而詩歌收集方面的工作由於太過繁瑣,在原來收集詩歌的兩位成員的基礎上,又增加包括隊長在內的兩名成員,一邊收集故事,一邊做這個打字工作。

  (4)沙灣之行

  ①由於學校已經放假不方便再在寢室住宿,201*年7月7日晚,我將分隊七名成員都帶到了我家。當晚,我們對次日去沙灣之後的行動、目的進行了初步的討論以及規劃。

  ②7月8日上午,分隊成員主要進行探路工作,午飯後分四組開始進行正式的走訪調查。去沫若廣場的一組人頂著烈日的曝曬,重點與廣場漫步的行人以及垂釣的人們進行了交流。一下午的談話中,收穫了五個關於郭沫若童年的有趣故事題材。

  第二組是去一棵古老的黃桷樹下與樹下眾多的'老人攀談。辛勤的努力也收穫了3個故事。第三組去文化宮收集到郭沫若在沙灣地區親屬的資料。第四組調查書店的人卻發現整個竟無一個書店有超過3本以上關於郭沫若的書籍。

  晚飯後,分隊成員分兩組,一組隨隊長一起代表我文新學院看望郭沫若的弟媳,另一組負責調查沙灣縣城內一位正在創作一本郭沫若傳記的作者的地址,未果。

  ③9日清晨,五名分隊成員早早的起床,來到了沙灣沫若中學的校園當中。另五名則一同前往了沙灣縣沫若圖書館。沙灣沫若中學的老師們熱情接待了我們的成員並在引領其參觀校園後將一本該校獨立編訂的關於郭沫若童年故事的內部資料贈予我們。在圖書館的同學找到了幾本市面上不易見到的舊書,用相機拍下回來研究。

  9日下午,分隊集體參觀了郭沫若舊居。古色古香的宅院和書卷氣極濃的氛圍讓分隊成員們備受感動。從老宅出來之後,我們便依依不捨的踏上歸程。

  ④10日上午,在楊書記的指導下,分隊開了一個成立以來最重要的全體會議。會上,首先就沙灣之行所取得的成果進行了全面的思考以及總結。從資料上看,我們此行一共收穫了8個郭沫若在沙灣時期的生動故事,得到沫若中學珍貴內部資料一本。在此書內,我們又發現了3個郭沫若的故事。經過整理,一共發現了16個故事的線索。五個負責故事的隊員,除梁小紅、強燕一個人負責四個故事,我本人負責兩個故事之外,每人分配三個。

  由於我家和張琦家都有電腦,所以詩集這邊打字的工作也主要由我們承擔,另外兩名隊員主要負責查詢創作背景和收集更多詩歌、排版等等工作。

  (5)暑假期間

  暑假期間,我們依然堅持兵分兩路,相互策應的基本原則。製作故事書的這一組人,將工作具體分為了三個步驟:第一步,是將故事線索轉變為一個800字左右的大的故事,具體生動;第二步,是將大故事簡化,製作成適合青少年閱讀的平白淺顯的語言表達;第三步,則是分段,將精簡的故事分為4到7個頁面,每一頁都能獨立製作成畫,為美術系同學提供方便的創作藍本。

  每一步計劃耗時兩週,不緊不慢,不爭不搶,成員們均在規定時間完成了此階段規定的階段任務,並都堅持了每週週四上網討論這個慣例。(放假後,為方便聯絡我建立了一個專門用於召開網路會議的qq群,分隊成員七人每週四都要上網召開例會。)並在專門的部落格上對各自發在網上的階段性故事成果進行了肯定或者批評。

  製作詩集的同學則按計劃每天幾首每天幾首的完成了整本詩集的打字、註釋工作,並對每首進行注音方便兒童閱讀。

  三、結束語

  透過一整個暑假的努力工作,我深深的體會到了團隊精神的力量和堅持不懈的偉大。本次實踐雖然前期遇到了一系列意料之外的障礙,但隊員們都在楊書記的引導下,冷靜而有效的找到了解決的途徑方法。這些工作方法和積極態度都將使我終生受益。

  但其中詩集部分注音和排版上存在的一系列紕漏由於分隊成員在技術和經驗上的限制而變得依然難以解決。這些,還需要開學後楊書記組織專家進行校正修改方面的工作。

  報告最後,我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郭沫若研究這個浩瀚的工作發揮一點微薄的作用,我們製作的詩集和故事集能對讀者的人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因為我們而更加的關注郭沫若,這位文學巨匠、詩壇奇葩的故事以及創作!

  報告最後,我希望我們的努力能為郭沫若研究這個浩瀚的工作發揮一點微薄的作用,我們製作的詩集和故事集能對讀者的人生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因為我們而更加的關注郭沫若,這位文學巨匠、詩壇奇葩的故事以及創作!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