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別詩古詩教學設計

送別詩古詩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老師,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於運用系統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式。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送別詩古詩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送別詩古詩教學設計1

  一、議題:

  詩人如何表達送別時的離情別緒

  二、選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淮上與友人別》,選自人教版四年級上冊教材和《唐詩三百首》。

  三、教學目標:

  1、學會並運用古詩閱讀的方法學習五首古詩,為學生古詩閱讀奠定基礎。

  2、能說出詩人是抓住哪些景象來表達情感的,並體會送別詩的意境美。

  四、教學重點:

  學會古詩閱讀的方法,感受送別詩的意境美。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匯入

  1、回憶春節過後,與外出務工的父母分別時的情景。

  2、是啊,分別時總有那麼多的話要叮嚀、囑咐,分別時也總是那麼的難捨難分。古時候交通不便,人們一旦分別更是難以見面,那麼他們會用什麼樣的方式與親朋好友送別?又會怎樣表達自己的情感呢?

  3、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組“送別詩”,去感受詩人們送別時的情懷。

  (二)學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1、解詩題

  讀課題,你知道了什麼?

  2.讀詩文

  師:誰能說一下,我們要學習詩文最好的方法是什麼?(相機板書:讀詩文)請大家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

  3、明詩意

  師:讀準了字音,讀出了節奏,這還不夠,我們還要讀出詩的韻味,要想讀出詩歌的韻味,那就要先了解詩所表達的內容(相機板書:明詩意。)

  (1) 下面就請利用書中的註釋,手中的工具書自學,看看每句詩講什麼?

  (2) 師:誰來和我們交流一下,你讀懂了哪些詩句的意思?

  師:這麼多複雜的情緒,真可以說是“百感交集”。然而多情自古傷離別,所以他在黃鶴樓前看到了這樣的景象,(播放動畫)出示後兩行,你從詩中看到了哪些景物?

  師:班級彙報,並填寫表格

  4.悟詩情

  師:李白在黃鶴樓上送孟浩然送了多長時間?理由是什麼?你從中體會到詩人怎樣的情感?

  師:你是從詩中的哪些特有景象感受到了作者的依依不捨之情?(填寫表格)

  師:誰來和我們交流一下?

  師:學生填寫表格

  (3)想象表達:相聚時難別亦難,詩人佇立岸邊,不忍離去,這時候的李白,心中會默唸什麼?((播放《送別》學生說話 )

  (三)閱讀概覽

  1、回顧《黃鶴樓送孟浩然》的學習方法:解詩題——讀詩文——明詩意——悟詩情,小組合作學習《贈汪倫》、《別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淮上與友人別》四首古詩,再完成表格。(先把這四首詩讀一讀,再完成表格)

  2、彙報交流。

  預設問題:用什麼方式送的?抓住了哪些景象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生起來交流時,先把古詩讀一讀)

  《贈汪倫》:以歌相送;踏歌聲,桃花潭水。

  《別董大》:以話相送;黃雲、白日曛、北風、雁、雪。

  《送元二使安西》:以酒相送;朝雨、客舍、柳色。

  《淮上與友人別》:以柳相送;揚子江、楊柳,楊花,笛子

  3、討論:這些送別詩有哪些不同點?又有哪些相同點?(可以看錶格)

  不同點:送別的物件、方式、所抓景象都不同。

  相同點:都抓住景象來表達情感;送別時的真情相同。

  4、我們就把詩人送別友人時這一份依依不捨之情讀出來。(課件出示詩歌)

  男生讀第一、三兩首,女生讀第二、四首,全班齊讀《送孟浩然之廣陵》

  5、小結:

  詩人們在送別時,雖然送別的'方式不同,所抓的景象不同,但詩歌所傳遞的情感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對朋友的依依不捨之情。

  (四)結課

  1、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便成為一種習俗,送別也因此成為詩人筆下常見的題材。請同學們利用課餘時間收集與“送別”相關的詩或詞,進一步學習。

  2、最後,讓我們伴著優揚的樂曲一齊來唱一唱清代大師李叔同的《送別》,讓這份送別的真情永駐心田!

  送別詩古詩教學設計2

  教學思路:我們課題小組將古詩分為八類:如勸學類、惜時類、節日類、四季類、愛國類、友情類、送別類、心情類等。學生曾經背誦積累了不少古詩,並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整理背誦。這樣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背誦積累,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就圍繞離愁別緒這一主題,誦讀賞析幾首比較有名的送別詩。

  教學目的:透過誦讀古代的幾首送別詩,擴大積累,感受詩人的情懷,增加對友情的認識和理解,培養對古詩的熱愛,增加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熱愛。

  教學設計:

  一、談話匯入。

  以前,我們曾經背誦積累了不少古詩,並圍繞一個主題進行整理背誦,比如描寫四季景色的詩,比如,有關傳統節日的詩,這樣圍繞一個主題進行背誦積累,也是一種不錯的學習方法。今天,我們就圍繞離愁別緒這一主題,誦讀幾首比較有名的送別詩。

  二、回憶背誦學過的送別詩。

  1、悲歡離合、離愁別緒是文學作品永恆的主題。回憶以前學過的送別詩,誰能給大家背誦幾句?

  (1)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2)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3)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4)一斛濁酒盡餘歡, 今宵別夢寒

  ……

  2、在中國古代送別詩中,“離情別怨”是永恆的旋律。送別詩一般是按時間、地點來描寫景物,表達離愁別緒,從而體現作者的思想感情。

  (1)送別詩中常使用的意象有什麼?(長亭、楊柳、夕陽、酒、秋等。)

  (2)詩歌題目往往有哪些字眼?(贈、別、送)

  (3)送別內容有哪些?(寫夫妻之別、親人之別、友人之別,也有寫同僚之別,甚至寫匆匆過客之別。)

  (4)所用的手法常常是什麼?(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三、小結送別詩的寫法。

  1、託物寓情 形象生動。就是採用託物或比物的手法來表達某種情誼或情懷。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妙在哪裡?此句以水深比情深,形

  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名家讚道: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

  (2)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這是託勸酒表達對友人的情誼。

  (3)“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這是借托玉壺、冰心比擬詩人的操守和品格,以告慰親友。這比通常的帶口信報平安,泛泛的自我表白,要形象深刻多了。

  2、寄情於景 情景交融。好多送別詩,表面上看猶如一幅幅秀美的風景畫,沒有什麼情誼。但仔細一品味,便可以從中體驗到一股濃濃的、深沉的情愫。

  典型的句子,莫過於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荷笙帶夕陽,青山獨歸遠。”這首詩寫的是詩人送靈澈返竹林寺,雖不長,卻句句如畫。

  四、品味送別詩的情感。

  1、謝別。如:李白的《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樣的送別,從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同時也寫出兩人之間不拘形跡的友誼。

  2、戀別。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此詩生動形象地寫出了詩人對將要去荒涼之地的友人深深的依戀和牽掛。

  3、壯別。如:駱賓王的《易水送別》:本詩是詩人在易水送別友人時寫的。面對寒冷的易水,詩人浮想聯翩,不禁想起了荊軻刺秦王的悲壯故事,於是思念古人,感嘆時事,就寫下了這首詩。抒發了自己對英雄荊軻的仰慕之情,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他那種豪俠悲壯之情。

  4、闊別。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詩人一改以往送別詩黯然銷魂的感傷情調,格調高昂,氣象壯闊,雄渾豪放。把離別這件事看得很超脫,唱出了豪邁的歌聲。

  五、背誦送別詩的代表詩作。

  多謀體出示詩人及作品名稱,讓學生自主背誦,看看哪些自己已經背過,哪些還未背熟,然後同桌或四人以小組,互相提醒,互相背誦,賞讀感悟送別詩的意境和詩人的情懷。在此基礎上,指生誦讀,相機點評。

  代表人物及詩作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送別》、《山中送別》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李白:《贈汪倫》、《渡荊門送別》、《送友人》、《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高適:《別董大》

  駱賓王:《易水送別》

  六、聯絡實際,學習運用

  1、還有幾個多月我們就小學畢業了,那時,我們將面臨著一個話題——離別,同窗六載的好朋友即將分別了,你會在你最好的同學的畢業留言冊上寫下哪首送別詩或經典的詩句來表達你們之間的情誼呢?說說理由。

  2、作業:古詩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華,而送別詩是古詩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我們平時要注意多積累、多誦讀。與經典為伴,你就不會孤單;與經典為伍,你將永遠幸福。

  送別詩古詩教學設計3

  【教學內容】

  贈汪倫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教材解讀】

  《贈汪倫》這首詩都是唐詩中的極品。它們流傳之廣、應用之多、影響之深,都難以估量。詩中展現的是令人蕩氣迴腸的純真友誼。詩中的李白和汪倫,桃花潭水和踏歌聲,將欲行和送我情,構成了一幅聲色並茂,情景俱佳的寫意畫。桃之夭夭,潭水清澈,輕舟欲行,踏歌聲起,主客兩依依。這是多麼讓人刻骨銘心的判別場面哪!是何等深厚的友誼將兩位詩人一線牽。這是多麼真摯而動人的送別!

  孩子們在讀這首詩的時候,一定會浮現出自己能感觸到的畫面或場景,一定會與李白一路同行……孩子們在讀詩時,也許,會被這份千古絕唱的友誼所感動。也許,孩子們會對“桃花潭水深千尺”充滿神往,卻對“不及汪倫送我情”感到難以置信。但作為新世紀的學生對於李白汪倫友誼的理解和感悟必然是不同的。因而,如何讓這時空交錯的古人和今人在“友誼”這個主題上,找準一個情感釋放的切入點是本課的關鍵。

  【教學目標】

  1、認識能力:學會6個生字,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過程方法:學會提出問題,與他人合作探究問題:學會想象詩境,感受詩的情緒和意象。學會背誦古詩的多種方法。

  3、情感態度:咀嚼和體悟重點詩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的情味,在反覆誦讀與融情想象中,感受李白和汪倫分別時的情景,體會詩人與朋友之間聚散依依的濃濃情誼,激發學生珍惜人間友誼的美好情感,使學生樹立積極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學準備】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對詩匯入,激發興趣:

  1、對詩。(《靜夜思》、《秋浦歌》、《送孟浩然之廣陵》、《早發白帝城》、《望廬山瀑布》)

  2、介紹李白

  (二)、自主備學,理解內容。

  備學建議:

  1、自主朗讀,查詢工具書,嘗試瞭解詩意。

  2、圈畫批註,梳理問題。

  (將自己讀懂的內容寫下來。

  將自己讀不懂的內容畫出來。)

  (三)、第一次分享:分享收穫,彙報問題

  指名讀古詩。

  你讀懂了什麼?告訴大家。

  3、在備學過程中,你提出了哪些麼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教師選擇有價值的問題適時整理並板書。

  (四)、師生分享,二次備學:自主合作釋疑,品悟詩意

  (1)這些問題我們怎麼才能解決呢?有什麼好方法?(查資料)

  (2)學生查資料,師巡視、幫助,分發教師準備的資料。

  (3)找到相關資料來解決黑板上的問題了嗎?

  先在小組內交流一下你們已經能夠解決的問題。(小組內交流)

  (五)、全班分享:各抒己見,尋找共識。

  (4)咱們先來看這幾個問題。(圈畫幾個幫助學生理解詩意的問題。)

  如:桃花潭在什麼地方?是個什麼樣的地方?“踏歌”指什麼?汪倫是個怎樣的人?李白和汪倫是怎樣結識的?

  (5)剛才大家藉助資料的閱讀很快解決了一些問題。不過這些問題只是幫助我們理解了這首詩,還遠遠不夠,要想真正讀透這首詩,還要感受詩的意境,體會詩人的感情。讓我們在已經理解了詩意的基礎上再來看餘下的幾個問題,能解決嗎?

  如:汪倫來送李白,為什麼讓李白出乎意料?

  桃花潭真的深千尺嗎?李白為什麼贈詩給汪倫?……

  (6)讀好整首詩。

  (六)、資源分享,深化體悟:詩歌配畫,體悟詩境

  (1)欣賞詩配畫

  (2)你喜歡哪幅?能簡要說說你的理由嗎?

  (七)、課堂實踐,創意分享:內化體驗,想象表演

  讀著讀著,你的腦海裡是不是已經彷彿看到了汪倫和李白告別的情景。

  想象一下,李白正要離開桃花潭,忽然聽到岸上踏歌的聲音。李白抬頭一看,啊,是汪倫送行來了!李白和汪倫會說些什麼,做些什麼呢?

  同桌一人扮李白,一人扮汪倫,先相互說說。(同桌相互練習對話)

  請同桌到前面表演。

  (八)、總結昇華,濃郁詩韻:

  (1)汪倫十里踏歌相送(板書:送),李白感受真情,作詩相贈(板書:贈),這一“贈”一“送”(板書:→←),怎一個“情”字了得?[板書:情]

  (2)讓我們一起再來深情地讀好這首詩

  (九)自主作業,遷移拓展。

  (1)自學其他的離別詩。

  (2)如果有興趣,建議同學們開展一次“離別”組詩欣賞會。朗誦這些古詩,談談自己對這些詩的見解或比較不同詩人寫的離別詩風格有什麼不同,還可以展開想象根據古詩的意境畫上詩配畫。

  [板書設計] zèng

  贈汪倫

  贈 送

  情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