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

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收藏過自己喜歡的古詩吧,古詩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古詩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歡迎閱讀與收藏。

  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1

  01、桃之夭夭,灼灼其華。語出《詩經·周南·桃夭》。

  譯:桃樹繁茂,桃花燦爛。

  此以桃花的鮮豔茂盛比喻新嫁娘美麗成熟的風韻,語言質樸,但不乏流麗之態。

  0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語出《詩經·衛風·碩人》。

  譯:淺笑盈盈酒窩俏,黑白分明眼波妙。

  這兩句詩從動態的角度描述了衛莊公的夫人莊姜令人消魂的風采,微笑時酒窩中貯滿了愛意,雙目流動時,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03、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語出《詩經·王風·黍離》。

  譯:知道我的人,說我心煩憂;不知道的,問我有何求。高高在上的老天,是誰害我如此(指離家出走)?

  東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鎬京,見到宗廟破敗,黍稷離離的荒涼景象,不由得感慨萬千,詩人說,瞭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懷憂鬱,不瞭解他的人會以為他在尋找什麼,老天在上,到底是誰造成了這種局面?後一句尤為發人深省,其中既有對周幽王無道的譴責,也有對犬戎入侵的不滿。

  04、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語出《詩經小雅采薇》。

  譯:回想當初出征時,楊柳輕輕飄動。如今回家的途中,雪花粉粉飄落。

  這幾句詩反映了守邊戰士在返回故鄉的途中所表現的淒涼之感,詩中的“楊柳”和“雨雪”已經完全人格化了,它們和作者一道擔負著人生的重壓,成了人生聚散離合的直接參與者,此中語言的清新圓潤,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晉以後詩歌的風調。

  05、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語出《詩經鄭風風雨》。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裡,還有什麼不高興呢?

  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雞亂叫,這個時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當意中人到來時,不由得欣喜若狂,詩句風格直率,無忸怩之態,十分快人心意。

  06、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語出《詩經秦風蒹葭》。

  譯:蘆荻青青,白露成霜,在這寂寞的秋日,親愛的人兒卻在水的那一邊。

  詩人以秋景作為發端,可謂道盡了人生的憂患,因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節,天人相對,不能不激起滿懷的悲緒,這是中國古代文人普遍的悲涼感,而這幾句詩可謂其濫觴。

  07、如切如磋①,如琢如磨②。出自《詩經·衛風·淇奧》。

  譯:①[切、磋]本義是把骨角玉石加工製成器物,引申為學問上的商討研究。②[琢、磨]本義指制玉器時精細加工,比喻對德行或文章修飾使其精美。

  08.投①我以木桃②,報③之以瓊瑤④。出自《詩經·衛風·木瓜》。

  ①[投]這裡指贈送。②[木桃]就是桃子。③[報]回贈。④[瓊瑤]美玉。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09.風雨如晦①,雞鳴不已②。出自《詩經·鄭風·風雨》。

  ①[如晦]昏暗得好像夜晚。②[已]止。

  譯:風雨晦暗秋夜長,雞鳴聲不停息。看到你來這裡,還有什麼不高興呢?

  10.呦呦①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出自《詩經·小雅·鹿嗚》。

  ①[呦呦(yōuyōu)]鹿嗚聲。

  譯:野鹿呦呦叫著呼喚同伴,在那野外吃艾蒿。我有許多好的賓客,鼓瑟吹笙邀請他。

  11.兄弟鬩①於牆,外禦其侮。出自《詩經·小雅·棠棣》。

  譯:兄弟在家中爭吵,但對外來的入侵和侮辱卻共同抵禦。①[鬩(xì)]爭吵。

  12.高山①仰止,景行②行止。出自《詩經·小雅·車舝(轄)》。

  ①[高山]比喻道德崇高。②[景行]大路,比喻行為正大光明。

  13.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出自《詩經·小雅·鶴嗚》。

  譯:它鄉山上的寶石,同樣可以雕刻成玉器。

  14.戰戰兢兢,如臨①深淵,如履②薄冰。出自《詩經·小雅·小旻》。

  ①[臨]來到。②[履]踩,走。

  15.出自幽谷①,遷於喬木。出自《詩經.小雅·伐木》。

  ①[幽谷]深谷。

  16.靡①不有初,鮮②克③有終。出自《詩經·大雅·蕩》。

  ①[靡]沒有誰。②[鮮(xiǎn)]少。③[克]能。

  譯:開始還能有些法度,可惜很少能得善終。原句大意是沒有誰向善沒有一個開始,但很少能堅持到底。

  17、關關雎鳩,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詩經·國風·周南·關雎》

  譯:水鳥應和聲聲唱,成雙成河灘。美麗賢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侶。

  18、彼採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詩經·國風·王風·采葛》

  譯:採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見,猶似三季長。

  1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詩經·國風·鄭風·子衿》

  譯:你的衣領青又青,悠悠思君傷我心。

  20、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詩經·國風·衛風·木瓜》

  譯: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21、言者無罪,聞者足戒。(《詩經·周南·關雎·序》)

  譯:指提意見的人只要是善意的,即使提得不正確,也是無罪的。聽取意見的人即使沒有對方所提的缺點錯誤,也值得引以為戒。

  22、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詩經·大雅·抑》)

  譯:人家送我一籃桃子,我便以李子相回報。

  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2

  原文:

  綢繆

  綢繆束薪,三星在天。

  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

  綢繆束芻,三星在隅。

  今夕何夕,見此邂逅?

  子兮子兮,如此邂逅何?

  綢繆束楚,三星在戶。

  今夕何夕,見此粲者?

  子兮子兮,如此粲者何?

  譯文:

  一把柴火扎得緊,天上三星亮晶晶。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見這好人真歡欣。要問你啊要問你,將這好人怎樣親?

  一捆牧草扎得多,東南三星正閃爍。今夜究竟是啥夜晚?遇這良辰真快活。要問你啊要問你,拿這良辰怎麼過?

  一束荊條緊緊捆,天邊三星照在門。今夜究竟是啥夜晚?見這美人真興奮。要問你啊要問你,將這美人怎樣疼?

  註釋:

  ①綢(chóu)繆(móu):纏繞,捆束。猶纏綿也。束薪:喻夫婦同心,情意纏綿,後成為婚姻禮。薪:《詩經》中大部分關於男女婚事常言及“薪”,如《漢廣》“翹翹錯薪”,《南山》“析薪如之何”。

  ②三星:即參星,主要由三顆星組成。

  ③良人:丈夫,指新郎。

  ④子兮(xī):你呀。

  ⑤芻(chú除):喂牲口的青草。

  ⑥隅(yú):指東南角。

  ⑦邂(xiè)逅(hòu):即解媾,解,悅也。原意男女和合愛悅,這裡指志趣相投的人。

  ⑧楚:荊條。

  ⑨戶:門。

  ⑩粲(càn):漂亮的人,指新娘。

  賞析:

  詩文每章的頭兩句是起興,當是詩人所見。

  下兩章“束芻”、“束楚”同“束薪”。又參星黃昏後始見於東方天空。故知“綢繆束薪,三星在天”兩句點明瞭婚事及婚禮時間。“在天”與下兩章“在隅”、“在戶”是以三星移動表示時間推移,“隅”指東南角,“在隅”表示“夜久矣”,“在戶”則指“至夜半”。

  三章合起來可知婚禮進行時間——即從黃昏至半夜。後四句是以玩笑的'話來調侃這對新婚夫婦:“今夕何夕,見此良人(粲者)。子兮子兮,如此良人(粲者)何!”問他或她在這千金一刻的良宵,見著自己的心上人,將是如何親暱對方,盡情享受這幸福的初婚的歡樂。語言活脫風趣,極富有生活氣息。其中特別是“今夕何夕”之問,含蓄而俏皮,表現出由於一時驚喜,竟至忘乎所以,連日子也記不起的極興奮的心理狀態,對後世影響頗大,詩人往往藉以表達突如其來的歡愉之情,特別是男女之間的情愛。

  此詩每小節的後四句頗值得玩味,詩人以平淡之語,寫常見之事,抒普通之情,卻使人感到神情逼真,似乎身臨其境,親見其人,領受到鬧新房的歡樂滋味,見到了無法用語言形容的美麗的新娘,以及陶醉於幸福之中幾至忘乎所以的新郎。這充分顯示了民間詩人的創造力。

  從整體上看這首詩好像洞房花燭夜新婚夫妻在逗趣,具有祝福調侃的意味,非常溫馨、甜蜜。在這千金一刻的良宵,見著自己的心上人,將如何盡情享受這新婚的歡樂。語言活脫風趣,極富有生活氣息。特別是“今夕何夕”之問,含蓄而俏皮,表現出由於一時驚喜,竟至忘乎所以,連日子也記不起了的心理狀態。

  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3

  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註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物件。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遊”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幹。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迴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在那水中央。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幹。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彷彿就在水中洲。

  賞析

  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願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願餓著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衝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於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於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於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平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4

  原文:

  伐木丁丁,鳥鳴嚶嚶。

  出自幽谷,遷於喬木。

  嚶其鳴矣,求其友聲。

  相彼鳥矣,猶求友聲。

  矧伊人矣,不求友生?

  神之聽之,終和且平。

  伐木許許,釃酒有藇!

  既有肥羜,以速諸父。

  寧適不來,微我弗顧。

  於粲灑掃,陳饋八簋。

  既有肥牡,以速諸舅。

  寧適不來,微我有咎。

  伐木於阪,釃酒有衍。

  籩豆有踐,兄弟無遠。

  民之失德,乾餱以愆。

  有酒湑我,無酒酤我。

  坎坎鼓我,蹲蹲舞我。

  迨我暇矣,飲此湑矣。

  譯文:

  咚咚作響伐木聲,嚶嚶群鳥相和鳴。鳥兒出自深谷裡,飛往高高大樹頂。小鳥為何要鳴叫?只是為了求知音。仔細端詳那小鳥,尚且求友欲相親。何況我們這些人,豈能不知重友情。天上神靈請聆聽,賜我和樂與寧靜。

  伐木呼呼斧聲急,濾酒清純無雜質。既有肥美羊羔在,請來叔伯敘情誼。即使他們沒能來,不能說我缺誠意。打掃房屋示隆重,嘉餚八盤桌上齊。既有肥美公羊肉,請來舅親聚一起。即使他們沒能來,不能說我有過失。

  伐木就在山坡邊,濾酒清清快斟滿。行行籩豆盛珍饈,兄弟敘談莫疏遠。有人早已失美德,一口乾糧致埋怨。有酒濾清讓我飲,沒酒快買我興酣。咚咚鼓聲為我響,翩翩舞姿令我歡。等到我有閒暇時,一定再把酒喝完。

  註釋:

  1.丁(zhēng)丁:砍樹的聲音。

  2.嚶嚶:鳥叫的聲音。

  3.相:審視,端詳。

  4.矧(shěn):況且。伊:你。

  5.聽之:聽到此事。

  6.終……且……:既……又……。

  7.許(hǔ)許:砍伐樹木的聲音。

  8.釃酒:篩酒。釃(shī),過濾。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樣子。藇(xù),甘美,或釋為“溢貌”。

  9.羜(zhù):小羊羔。

  10.速:邀請。

  11.寧:寧可。適:恰巧。

  12.微:非。弗顧:不顧念。

  13.於(wū):嘆詞。粲:光明、鮮明的樣子。埽:同“掃”。

  14.陳:陳列。饋(kuì):食物。簋(guǐ):古時盛放食物用的圓形器皿。

  15.牡:雄畜,詩中指公羊。

  16.諸舅:異姓親友。

  17.咎:過錯。

  18.有衍:即“衍衍”,滿溢的樣子。

  19.籩(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兩種器皿。踐:陳列。

  20.民:人。

  21.乾餱(hóu):乾糧。愆(qiān):過錯,過失。

  22.湑(xǔ):濾酒。

  23.酤:買酒。

  24.坎坎:鼓聲。

  25.蹲蹲:舞姿。

  註釋

  1.丁(zhēng)丁:砍樹的聲音。

  2.嚶嚶:鳥叫的聲音。

  3.相:審視,端詳。

  4.矧(shěn):況且。伊:你。

  5.聽之:聽到此事。

  6.終……且……:既……又……。

  7.許(hǔ)許:砍伐樹木的聲音。

  8.釃酒:篩酒。釃(shī),過濾。有藇:即“藇藇”,酒清澈透明的樣子。藇(xù),甘美,或釋為“溢貌”。

  9.羜(zhù):小羊羔。

  10.速:邀請。

  11.寧:寧可。適:恰巧。

  12.微:非。弗顧:不顧念。

  13.於(wū):嘆詞。粲:光明、鮮明的樣子。埽:同“掃”。

  14.陳:陳列。饋(kuì):食物。簋(guǐ):古時盛放食物用的圓形器皿。

  15.牡:雄畜,詩中指公羊。

  16.諸舅:異姓親友。

  17.咎:過錯。

  18.有衍:即“衍衍”,滿溢的樣子。

  19.籩(biān)豆:盛放食物用的兩種器皿。踐:陳列。

  20.民:人。

  21.乾餱(hóu):乾糧。愆(qiān):過錯,過失。

  22.湑(xǔ):濾酒。

  23.酤:買酒。

  24.坎坎:鼓聲。

  25.蹲蹲:舞姿。

  26.迨(dài):等待。

  賞析:

  歷代學者一般認為這是一首宴享詩。但詩的作者及創作年代前人沒有深考。

  《伐木》和《伐檀》不同,它不是描述伐木勞動,而是由伐木興起,說到友情可貴。無論親朋故舊還是新的相識,都要相互關心,相互幫助,並且常來常往。

  詩共三章,除首章外,都集中筆墨寫宴飲。顯然是把宴飲當做建立和聯絡友情的重要手段。

  在抒情方式之選擇上,《伐木》的作者採用了一種先迂迴後正面的表達方式。詩一開頭,就以“丁丁”的伐木聲和“嚶嚶”的鳥鳴聲,令讀者彷彿置身於一個遠離塵世的仙境。在這裡,時間彷彿停止,一切自在自為。只有這伐木之聲和悅耳的鳥鳴在空曠的幽谷裡迴盪。一個孤獨的伐木者,一個出谷遷喬去尋找知音的鳥兒,這兩個意象在這仙境一般的氛圍中被不斷地進行視覺和聽覺上的重疊和加強:聲音使人聯想到形象,形象又賦於聲音特殊的內涵。從而最終幻化出一個遠離現實政治的、藉以寄託內心苦悶的超然之境。這一境界是詩人內心的人生理想在潛意識中迂迴曲折的表露。同時也是厲王暴政下朝臣們心有餘悸、不敢談論政治而另尋寄託的普遍心態。現實畢竟是現實,隨著這一比興手法的完結,作為政治家的詩人終於強迫自己面對這冷酷的存在世界:“相彼鳥矣,猶求友生。矧伊人矣,不求友生。”號召人們起來改變現實,敘親情,篤友誼,一切從頭開始。然後又申之以“神之聽之,終和且平”。從人情天理處說起,避開政治而為政治,這就是詩人既體察人心,又深諳做詩勸戒之道的地方。?

  第二章全然是寫人的活動,也就是“求友生”之具體表現。開頭用語與首章部分重疊,顯得整飭又有變化,讀來流轉而且自然。這裡仍然由物興起,但只用“伐木許許”一句,其餘如對鳥鳴的描述一概略去。論者往往因為“伐木”句與後面的“釃酒”句聯絡緊密,就誤認為它也是“賦”(直陳其事)。其實“伐木”云云,乃相應之詞,不止形式上疊合延綿,內容也相彷彿,只是為避免刻板滯重,才作此省略。省略也是變化的方式,有變化才有發展,內容為之深化,形式也愈加富麗多姿。於是出現備辦筵席的熱鬧場面:酒是甘美的,菜餚中有肥嫩羊羔,還有許多其他可口的食物,屋子也打掃得乾乾淨淨,可以看出主人的誠心誠意,因為宴請客人,不僅是出於禮儀,更是為了尋求友情。被邀請的客人都是長者,有同姓的(諸父),也有異姓的(諸舅)。詩人希望他們全都光臨。“寧適不來?微我顧弗!”“寧適不來?微我有咎!”這是他的擔心。由於希望甚殷,就生怕它落空。這種“患得患失”的情緒是真實的,也是感人的。它表明主人的態度十分誠懇,對友情的追求堅定不移。

  詩人還批評了不顧情誼、互相猜忌的不良現象:“既有肥羜”,“於粲灑埽,陳饋八簋”,邀請“諸父”、“諸舅”而“不來”,又於我“弗顧”。這樣的局面是不利於重振祖業的政治理想的。

  第三章分兩部分。前半部分是第二章的延續和發展,依然寫設宴請客,不過用筆極簡,旨在“示異”,以免拖沓。“籩豆有踐,兄弟無遠!”這次邀請是同輩,但酒菜之豐盛,禮節之周到不減於前。聯絡前面的有關描述,它明確地表達了這樣的觀點:無論長幼和親疏(即詩中所謂“諸父”“諸舅”和“兄弟”)都應互相有愛。這種類似博愛的思想充斥整個詩篇,可以說是總的命意所在。但建議和發展友情的手段卻比較單調,用現代的觀點來看也未見合適,因為在酒席臺上交的朋友多不可靠。也許飲食還是古人主要的交際方式,他們又多以誠待人,佈設酒肉圈套,故而被詩人選作表達友情題旨的材料。另外還有反面教訓,就是“民之失德,乾餱以愆”。人與人之間的矛盾和紛爭往往由飲食細故引起,要建立和平局面,就得處理好飲食問題。

  後半部分是尾聲,似乎由眾人合唱,表達了歡樂的情緒與和睦親善的願望。三方面的人(主人、來賓和受邀而未至者)團結一致,氣氛和諧,令人鼓舞。

  作者還為失去的友情和親情而振臂高呼,他用飽經滄桑的筆調描繪著自己的希望和要求:普通人之間以誠相待絕不“乾餱以愆”。親友之間相互理解(“有酒湑我,無酒酤我”)、信任,和睦快樂地相處。人和者政必通,最後,作者又是以一個超越於現實之上的境界結束全詩:在咚咚的鼓聲伴奏下,人們載歌載舞、暢敘衷情,一派昇平景象。這是作為政治家的詩人中興周室之政治理想的藝術展示。

  此詩是燕樂歌詞,因而它的博愛的題旨可廣泛傳播,有一定的影響。在藝術上它給人的突出印象有三個方面:一是靠頭的比興部分不僅構成比較鮮明的畫面,而且有生動的情節,它既是獨立的,又與主題部分聯絡緊密,這樣,主體部分的命意就更加明朗,便於讀者和聽眾感受;二是把被邀的客人分別用“諸父”“諸舅”和“兄弟”指代,覆蓋面大,而又意象分明,對錶達詩歌的題旨起著重要的作用,可見作者選用詞語的匠心;三是結尾表現的場面色彩濃麗,節奏明快,全然是就筵席寫筵席,沒有穿插“點題”筆墨,卻成功地渲染出團結友善的醉人氣氛。詩人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化作可以聞見景象,因而頗具藝術魅力。

  詩經名句翻譯及賞析5

  原文:

  北門

  出自北門,憂心殷殷。

  終窶且貧,莫知我艱。

  已焉哉!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適我,政事一埤益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謫我。

  已焉哉!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遺我。

  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

  已焉哉!

  天實為之,謂之何哉!

  譯文:

  我從北門出城去,心中煩悶多憂傷。既受困窘又貧寒,沒人知我艱難樣。既然這樣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麼辦法想!

  王家差事派給我,衙門公務也增加。我從外面回到家,家人紛紛將我罵。既然這樣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麼好辦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門公務也派齊。我從外面回家裡,家人紛紛將我譏。既然這樣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麼好主意!

  註釋:

  1.邶(bèi):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地在今河南省湯陰縣東南。

  2.殷殷:憂愁深重的樣子。

  3.終:王引之《經義述聞》引王念孫說:“終,猶既也。”窶(jù):貧寒,艱窘。

  4.已焉哉:既然這樣。

  5.謂:猶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6.王事:周王的事。適(zhì):同“擿”,扔,擲。適我,扔給我。

  7.政事:公家的事。一:都。埤(pí)益:增加。

  8.徧:同“遍”。讁(zhé):譴責,責難。

  9.敦:逼迫。

  10.遺:交給。

  11.摧:挫也,譏刺。

  賞析:

  這是一首小官吏訴說自己愁苦的詩。從詩的語言看,並沒有“忠臣不得其志”或“安於貧仕”之意,舊說未免令人感到迂曲,今人的“怨訴”說則解釋較為圓滿。詩中的小官吏公事繁重苛細,雖辛勤應付,但生活依然清貧。上司非但不體諒他的艱辛,反而一味給他分派任務,使他不堪重負。辛辛苦苦而位卑祿薄,使他牢騷滿腹,家人的責備更使他難堪,他深感仕路崎嶇,人情澆薄,所以長吁短嘆,痛苦難禁,悲憤之餘,只好歸之於天,安之若命。

  此詩經北門開篇,自古以來,北通“背”,朱熹解讀第一章開篇為“比”,就預先註明詩的主人公正面臨著背時的命運。其實,從府衙北門而出,當然是背對光明而來的,自然是形象暗淡無光,精神萎靡不振。他一副憂心忡忡的樣子,低著頭走回家。因為無職無權,當然就要受窮了,想體面也體面不起來,其內心之黯然神傷,可想而知。但別人卻不知道他的這份艱難,這個別人不只包括他的飽食終日無所用心的上司,還包括靠他糊那點薪俸養活的家人。他也自知沒有本事,但又無能為力,只剩下愁眉苦臉、唉聲嘆氣的份了。這個小官吏,甘於清貧,內外交困,穿著寒酸,愧對家人,但又如此任勞任怨,忠於王事,勤於政事,真是具有敬業精神的忠謹之士。

  這首詩的主人公雖然是一名官吏,但全詩並非無病呻吟,的確體現了《詩經》“飢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實主義精神。對詩中連用“我”字而蘊含的感情色彩。全詩純用賦法,不假比興,然而每章末尾“已焉哉,天實為之,謂之何哉”三句重複使用,大大增強了語氣,深有一唱三嘆之效,牛運震《詩志》認為這些句段與《古詩十九首》中“棄捐勿複道,努力加餐飯”等一樣,“皆極悲憤語,勿認作安命曠達”,這是很有見地的。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