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柳宗元《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與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華親故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體裁:七言絕句

  海畔尖山似劍芒,秋來處處割愁腸。

  若為化作身千億,散向峰頭望故鄉。

  【註釋】

  ①浩初上人:上人是對佛教僧(sēng)人的尊稱,浩初是他的名字。京華:京城,指長安。親故:親友。

  ②海畔:海邊。劍(máng):劍鋒。

  ③若為:怎樣。

  【賞】

  他之所以“自放山澤間”,為的是借山水以消遣愁懷;然而借山水以消遣愁懷,如同李白所說借酒澆愁一樣,“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懷消愁愁更愁。”特別是那秋天季節,草木變衰,自然界一片荒涼,登山臨水,觸目傷懷,更使人百端交感,愁腸欲斷。詩人從腸斷這一意念出發,於是聳峙在四周圍的崇山峻嶺,著眼點就在於它的削陡峭,在於它的“尖”,從而使群山的形象,轉化為無數利劍的鋒芒,這“愁腸”彷彿就是被它們割斷似的。說“海畔尖山”,正以見地處西南濱海,去故鄉之遠。身在貶所,“望故鄉”而不能歸,當然是痛苦的;然而“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古樂府《悲歌行》),卻又能從痛苦中得到某種滿足。於是在無可奈何的矛盾心情的支配下,他就盡情的望去,唯恐其望得不夠。這無數的象“劍芒”一樣的“尖山”,山山都可以望故鄉,可是自己只有一個身子,一雙眼睛,該怎麼辦呢?柳宗元是精通佛典的,而和他一同看山的浩初上人,便是龍安海禪師的弟子。佛經中不是有“化身”的說法嗎?在一種微妙的啟示下,於是他就想入非非,想到“化身千億”了。

  在這首詩裡,詩人就是透過上述一系列的形象思維來揭示其內心世界的`。

  詩題標明“寄京華親故”。“望故鄉”而“寄京華親故”,意在訴說自己慘苦的心情、迫切的歸思,希望在朝舊交能夠一為援手,使他得以孤死首丘,不至葬身瘴之地。

  蘇軾論唐人詩,以柳宗元和韋應物相提並論,指出他們的詩,“發纖於簡古,寄至味於泊。”(見《書黃子思詩集後》)王士也說:“風懷澄推韋柳。”“簡古”、“泊”或“澄”,乃是柳詩意境風格的一個方面,雖然是其主要的方面,但並不能括柳詩的全貌。柳詩自有其別調。他的詩,象懸崖峻谷中凜冽的潭水,經過沖沙激石、千迴百折的過程,最後終於流入險阻的絕澗,到徹底的澄清。冷冷清光,鑑人毛髮;岸旁蘭芷,散發著幽鬱的芬芳。但有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會把它激起跳動飛濺的波瀾,發出淒厲而激越的聲響,使人產生一種魂悸魄動的感覺。此詩中詩人跳動飛濺的情感波瀾無法抑制,恰如“山洪陡發,瀑布奔流”,奔迸而出,因而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感染力。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