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腺瘤是怎麼形成的

  汗腺瘤是一種良性面板附屬器腫瘤,與汗孔瘤有密切關係,有些學者用肢端螺旋瘤來命名汗腺瘤和汗孔瘤。目前認為汗腺瘤既有頂泌汗腺來源的也有小汗腺來源的。下面由小編為你詳細介紹汗腺瘤的相關知識。

  :

  所謂汗腺瘤,指的是由汗腺管細胞增生所導致的面板表面的一些小突起物。好發的區域最常是在下眼袋區、上眼皮區,其次在面頰、頸部,甚至胸腹部偶爾也會發現。顏色通常較面板顏色淡,或為淡黃、淺褐色,大小約在1-3毫米之間。這種小“瘤”通常是在成年以後才開始長出,有家族遺傳趨勢。

  汗腺瘤的症狀:

  生長緩慢,直徑為l-2cm。腫瘤包膜完整,與表皮不粘連。鏡下見高柱狀或立方形的腺上皮交織形成絨毛狀突起。病理特徵為分泌形柱狀細胞下襯有一層肌上皮細胞。一般為良性,極少惡變。

  汗腺瘤的診斷:

  鏡下見高柱狀或立方形的腺上皮交織形成絨毛狀突起。病理特徵為分泌形柱狀細胞下襯有一層肌上皮細胞。一般為良性,極少惡變。

  汗腺瘤的治療:

  治療原則為先作活組織檢查,確診後再行區域性切除。

  相關閱讀:

  腋臭,是指分泌的汗液有特殊的臭味或汗液經分解後產生臭味。臭汗症多見於多汗、汗液不易蒸發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足部、肛周、外陰、臍窩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窩臭汗症最為常見。

  病因:

  小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往往與多汗症伴發,常見於足跖和趾間部位,因細菌分解汗液產生臭味。大汗腺受內分泌的影響,在青春期才開始分泌活躍,故大汗腺引起的臭汗症多在青春期出現,到老年可減輕或消失。由於細菌與大汗腺的分泌物發生作用產生不飽和脂肪酸導致特殊臭味的形成。大汗腺導致的臭汗症與遺傳因素有關,患者大多有家族史。

  臨床表現:

  臭汗症多見於多汗、汗液不易蒸發和大汗腺所在的部位,如腋窩、腹股溝、足部、肛周、外陰、臍窩及女性乳房下方等,以足部和腋窩臭汗症最為常見。足部臭汗症常與足部多汗伴發,有刺鼻的臭味,夏天明顯。腋窩臭汗症俗稱狐臭,是一種特殊的刺鼻臭味,夏季更明顯。少數患者的外陰、肛周和乳暈也可散發出此種臭味。多數患者外耳道內有柔軟耵聹。患者往往伴有色汗,以黃色居多。

  腋臭的治療:

  輕者不必治療,勤沐浴,勤換衣物、襪子,保持區域性清潔乾燥。伴有多汗症者以治療區域性多汗為主,如外用20%~25%氯化鋁溶液等。1%聚維酮碘溶液、1:8000高錳酸鉀溶液或0.5%新黴素溶液區域性溼敷或浸泡,可殺菌和減輕臭味。腋臭嚴重者可選擇鐳射或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