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的建築是怎樣的

  建築是人們用土、石、木、鋼、玻璃、蘆葦、塑料、冰塊等一切可以利用的材料,建造的構築物。建築的本身不是目的,建築的目的是獲得建築所形成的“空間”。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

  夏朝的建築

  夏、商、周及春秋時期是建築發展的一次飛躍,尤其在公元前11世紀西周實行了分封制度後,築城和宮室的制度日趨完善。夏朝的城市遺址有距今4000多年的河南嵩山王城崗遺址,豫東淮陽平糧臺城址,遺址山西夏縣城址,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河南偃師二里頭宮殿遺址是迄今發現的我國最早的規模較大的庭院式木架夯土建築。

  1960年考古學家在二里頭遺址上層發現了一處規模巨集大的宮殿基址,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時間最早的宮殿建築基址。這座基址豐富了我們對商代歷史的認識,同時為研究我國曆史早期國家的出現及特點,提供了最寶貴的資料。

  宮殿基址位於二里頭遺址中部,高出自然地平以上80釐米。是一個近似方型的黃土夯築而成的臺基。臺基東西長108米,南北寬100米,沿臺基的四周有一圈迴廊,迴廊南、北兩面有復廊,迴廊東、西兩側是單面半開敞式廊子。南廊正中有九開間的缺口,估計是整組建築群的***大門。在臺基的北端正中部,又有一塊長36米,寬25米的長方形檯面,這是殿堂的基座,基座上有一圈柱穴,底部都墊有卯石為柱礎。根據文獻記載可以推測這是一座面闊八間、進深三間,木骨為架,***為皮,四坡出簷的大型木構宮殿建築。在這座建築的大門外東西兩側,有一圈廊廡式建築,廊廡採用木骨泥牆的作法,其形狀的設定既隔絕宮廷內外,又突出了中間殿堂這一主體建築。使這座由堂、廡、庭、門等單位建築合成一組,主次分明,分佈嚴謹,頗為壯觀的宮殿建築。

  二里頭宮殿的建造年代據碳14測定和樹輪較正,大約在公元前1590—1300年間,相當夏朝時期。這一遺址的發現,證明了夏朝已進入階級社會。

  二里頭遺址宮城,是迄今可確認的我國最早的宮城遺蹟。縱橫交錯的中心區道路網、方正規矩的宮城和具有中軸線規劃的建築基址群,表明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經縝密規劃的、佈局嚴整的大型都邑。它是迄今可以確認的最早的具有明確規劃、且後世中國古代都城的營建規制與其一脈相承的都邑遺址,二里頭遺址的佈局開中國古代都城規劃制度的先河。

  延伸閱讀

  夏王朝的中心區域,文獻記載和考古發現均證實在豫西晉南一帶,考古發現其代表性文化,是二里頭文化的二里頭型別和東下馮型別。

  經歷了仰韶文化、龍山文化 3000 年的發展到了龍山文化末期,黃河流域許多氏族部落先後進入更大規模的軍事聯盟時期,形成了一批在古史傳說中很有影響的軍事集團,產生了一些有代表性的、神化了的酋長,如黃河下游的皋陶氏、伯益氏,黃河中游的顓頊氏、帝嚳氏,渭水流域的炎帝神農氏,淮河流域的太皞氏等等。這些大的軍事集團經過數百年的交流與融合,大約在公元前 22 世紀之前,各自成為城邦制的軍事酋長國。黃土高原的黃帝部落集團統轄下的六個巨大的部落聯盟,成為活躍在陝西、山西、河南交界地區最強大的力量,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夏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