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陽殷墟遺址

  殷墟是中國商代後期都城遺址,是中國歷史上被證實的第一個都城,它的發現和發掘被評為20世紀中國“100項重大考古發現”之首。來到安陽一定要去殷墟轉轉,見證見證商朝的歷史與文化。今天小編在這裡為大家介紹,歡迎大家閱讀。

  :簡介

  殷墟,位於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安陽市的西北郊,橫跨洹河南北兩岸。古稱“北蒙”,甲骨文卜辭中又稱為“大邑商”、“邑商”,是中國商代晚期的都城,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併為甲骨文和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古代都城遺址,距今已有3300年的歷史。1961年3月,殷墟被公佈為第一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1年3月,殷墟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首。2006年7月13日,殷墟因具有全球突出普遍價值和良好的管理與展示,在第30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殷墟遺址是商代晚期的都城遺址,總面積約24平方公里。遺址規模巨集大、遺存豐富、分佈密集。包括宮殿、宗廟區,鑄銅、制骨、製陶等手工業作坊區,居民區,王陵區和平民墓地等部分。出土有大量青銅器、玉器、骨角器、陶器等遺物,其中包括司母戊鼎、三聯 和 尊等著名的精美青銅禮器。此外,遺址內還出土甲骨卜辭15萬餘片,包括單字5000多個,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文字。

  :歷史意義

  是商代甲骨文的發現地,為研究商代晚期歷史提供了重要而豐富的資料。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安陽隊的學者們介紹,屬於商代晚期。在西北岡用探鏟探到上百個馬坑,成行成行地排列在一起。經過對部分馬坑的發掘,確認每坑埋馬最少為1匹,最多為37匹。在小屯村東北地乙7基址之南、乙12基址北面和西面發現有排列有序的大量埋人的祭祀坑和5座車馬坑,在這些祭祀坑中零星地散佈有羊坑、牛坑和犬羊合葬坑。在白家墳北發現一堆牛角,共40餘支。在苗圃北地發現數個牛頭。此外,在其它地方還發現過個別的象坑、犬坑、鳥坑、幼象和豬埋在一起的坑等。

  :文物遺址

  鑄銅遺址

  殷墟鑄銅遺址位於河南安陽西北郊的洹河兩岸,是商代後期的都城遺址。1928年開始發掘。到目前為止發掘了婦好墓和其他高階貴族墓的墓葬,後岡和西北岡祭祀坑,小屯南地甲骨坑,苗圃北地鑄銅遺址,孝民屯等地1000多座中小型墓和若干車馬坑,以及小屯村北大型建築基址等等。小屯村一帶宗廟宮殿區的西、南兩側,發現與洹河河灣相通的濠溝,對研究殷墟的佈局有重要意義。殷墟文化的分期與斷代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在洹河北岸,發現了面積達40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代城址,其年代整體上略早於洹河南岸的上述商代晚期諸類遺存。

  祭祀坑遺址

  殷墟後岡祭祀坑遺址位於河南安陽西北郊的洹河兩岸,是商代後期的都城遺址。1928年開始發掘。到目前為止發掘了婦好墓和其他高階貴族墓的墓葬,後岡和西北岡祭祀坑,小屯南地甲骨坑,苗圃北地鑄銅遺址,孝民屯等地1000多座中小型墓和若干車馬坑,以及小屯村北大型建築基址等等。小屯村一帶宗廟宮殿區的西、南兩側,發現與洹河河灣相通的濠溝,對研究殷墟的佈局有重要意義。殷墟文化的分期與斷代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在洹河北岸,發現了面積達40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代城址,其年代整體上略早於洹河南岸的上述商代晚期諸類遺存。

  甲骨坑遺址

  殷墟甲骨坑遺址位於河南安陽西北郊的洹河兩岸,是商代後期的都城遺址。1928年開始發掘。到目前為止發掘了婦好墓和其他高階貴族墓的墓葬,後岡和西北岡祭祀坑,小屯南地甲骨坑,苗圃北地鑄銅遺址,孝民屯等地1000多座中小型墓和若干車馬坑,以及小屯村北大型建築基址等等。小屯村一帶宗廟宮殿區的西、南兩側,發現與洹河河灣相通的濠溝,對研究殷墟的佈局有重要意義。殷墟文化的分期與斷代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在洹河北岸,發現了面積達40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代城址,其年代整體上略早於洹河南岸的上述商代晚期諸類遺存。

  武官村大墓遺址

  殷墟武官村大墓遺址位於河南安陽西北郊的洹河兩岸,是商代後期的都城遺址。1928年開始發掘。到目前為止發掘了婦好墓和其他高階貴族墓的墓葬,後岡和西北岡祭祀坑,小屯南地甲骨坑,苗圃北地鑄銅遺址,孝民屯等地1000多座中小型墓和若干車馬坑,以及小屯村北大型建築基址等等。小屯村一帶宗廟宮殿區的西、南兩側,發現與洹河河灣相通的濠溝,對研究殷墟的佈局有重要意義。殷墟文化的分期與斷代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近年,在洹河北岸,發現了面積達400多萬平方米的大型商代城址,其年代整體上略早於洹河南岸的上述商代晚期諸類遺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