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稅收政策促進就業的理論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改革開放和體制轉軌帶來經濟快速增長的同時,經濟發展與社會發展不同步,社會矛盾和社會問題就凸顯出來。就業問題就是這些社會矛盾與問題中較為突出的問題,可以說就業問題關係到國民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本文從稅收影響勞動力需求角度分析促進就業的稅收政策。

  勞動需求是一種“派生需求”,勞動需求不是直接需求而是“間接需求”,它依賴於產品市場上消費者對最終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性質和水平。影響勞動需求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技術水平、時間、企業目標、社會制度安排等等。

  一、稅收政策對勞動需求的總量影響

  以凱恩斯學派為代表的總需求理論認為,在經濟執行中,由於總投資和總消費不足,使總需求少於總供給,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從而導致就業總量難以達到充分就業的水平。因此,如果要提高就業量就必須刺激總消費需求和總投資需求。刺激總消費需求和總投資需求措施政府可以通過稅收政策對總消費需求和總投資需求產生影響,進而影響勞動需求。稅收之所以具有這種效應,主要是因為它的乘數效應,即稅收乘數。

  稅收乘數是指稅收的變動量對國民收入變動量的影響程度,這種影響程度是倍數關係。由於稅收是對個人或者企業收入的扣除,稅收收入高低會直接到影響企業以及個人的收入水平和投資,進而影響到國民收入的多少。稅收的變動與國民收入的變動呈反方向變化。也就是說,當減稅時,由於稅收乘數的作用,國民收入會產生倍增作用,從而拉動就業增加,增稅效應與減稅相反。

  二、稅收政策對勞動需求的結構影響

  因為增稅和減稅的效應是完全相反的,為了簡化起見,我們只對減稅的效應進行分析。

  1.對企業的減稅效應。

  根據資本有機構成的比例,可將企業區分為資本密集型與勞動密集型兩種型別。為便於分析,我們假定下面所說的投資均指企業在資本有機構成不變情況下自身的擴大再生產。

  1.1如果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減稅,就會增加勞動密集型企業的可支配資金,進而擴大勞動密集型企業的投資。一方面較低的資本技術構成要求同一單位的資金需要更多的勞動力相匹配,從而使同等的投資能夠發揮更強的吸納勞動力效應***簡稱為吸納效應***,另一方面較低的資本價值構成結構使同量投資中的更大一部分直接轉化為勞動者的工資,增加更多人的收入***尤其是低收入者***,從而使同等數量的投資能夠發揮更強的收入效應。在延伸階段,較強的吸納效應與收入效應將合併發揮出較強的消費效應。經濟學上認為平均消費傾向是隨收入的增加而遞減的,即收入越低,消費在收入中所佔比例相對越大。由於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減稅能夠相對吸納更多的就業者,增加更多低收入者的收入,而低收入人群所具有的較高的恩格爾係數與邊際消費傾向的特徵,將通過較強的乘數效應發揮出更大的拉動有效需求的作用,最終帶來顯著擴大就業規模的結果。同時,勞動密集型企業投資的增加帶動了為滿足相對多的勞動者的消費需求的生產行業和服務行業的發展,而這些企業的發展又將產生更大的關聯效應,拉動有效需求,擴大就業規模。

  1.2如果對資本密集型企業減稅,則會增加資本密集型企業的可支配資金,進而增加資本密集型企業的投資。一方面較高的資本技術構成要求同一單位的資金需要更多的生產資料相匹配,從而使同等數量的投資發揮出更強的排擠勞動力效應***以下簡稱“排擠效應”***:另一方面較高的資本價值構成結構使同量的投資中更大一部分轉化為生產資料價值,減少了更多人***尤其是低收入者***的收入,只能使少數富人的收入增加,從而使同等數量的資金只能發揮較弱的收入效應.在延伸階段,較強的排擠效應和較弱的收入效應將合併發揮出較弱的消費效應.由於資本密集型企業的減稅相對排擠更多的就業者,無法增加更多人的收入,能增加少數富人的收入,而高收入人群所具有的較低的恩格爾係數與邊際消費傾向的特徵,將通過較弱的乘數效應制約擴大有效需求,最終削弱擴大就業的效應。同時,資本密集型企業的發展將引致更多的資本有機構成高的投資,因為在同量投資中增加生產資料的比例就會增加對生產資料的需求,從而帶動為滿足這些生產資料消費需求的生產行業的發展,而這些資本密集型的產業與企業的發展又將產生更大的關聯效應,相對縮小就業規模。

  2.對個人減稅的就業效應。

  如果對低收入人群實行減稅,甚至實行負所得稅政策,則會產生較強的收入效應與消費效應,進而間接擴大就業量;反之,如果對高中收入人群減稅,則會產生較弱的收入效應與消費效應,進而間接收縮就業量;減稅能有效刺激社會投資需求。這主要體現在提高社會投資能力和投資信心上。目前,有些企業利潤率不斷下降,在稅率不變的情況下,企業即使投資也基本無利可圖。減稅則可使企業由於利潤增加而使投資資訊和投資能力增強。對個人來說,企業經營狀況的好轉和個稅的下調也會使個人收入增加,同時增加個人的投資信心和投資能力;減稅可有效激發消費需求。減稅會使居民收入的增加,減輕農村稅負會使農民收入增加。隨著企業經濟效益的好轉,就業形勢也會隨之好轉,會帶來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長,從而增加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