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歡樂的潑水節》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的一篇課文,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歡樂的潑水節》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歡樂的潑水節》是蘇教版小學語文二年級下冊第七單元裡的一篇課文。課文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3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寫了人們互相潑水的情景及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寫人們唱歌跳舞、賽龍舟、放煙火直到深夜。學習課文時可通過指導朗讀,讓學生體會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課文配有插圖,生動描繪了傣族人民相互潑水和唱歌跳舞的情景。

  學情分析:

  因為民族的差異,學生對潑水節瞭解較少,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預習查閱有關資料,多朗讀課文,才能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體會、領悟到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教學目標:

  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課文。

  2. 創設情境,情感體驗,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初步瞭解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獨有的風俗習慣。知道我國是個多民族的國家。

  教學重點、難點:

  融情於文,與文字產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教學準備:

  教學掛圖,歌曲錄音,潑水節視訊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匯入新課

  在我們祖國的雲南有一個神祕美麗的地方,出示圖,瞧這裡四季如春,誰能把這個美麗的地方的名字讀好? “西雙版納” 大家齊聲朗讀。

  再過一段時間西雙版納的鳳凰花就要開了,誰來呼喚一下他的名字,它會因為你們的呼喚而盛開。***鳳凰花******出示鳳凰花圖片***美嗎?再讀。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也開始了,我們今天要學習課文《歡樂的潑水節》,請同學們們一起跟著老師寫課題。潑是一個生字,左邊是三點水,右邊是頭髮的發。一起讀一下。

  二、初讀課文

  1、潑水節也開始了,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呢,他們過得歡樂不歡樂,答案就藏在書裡。

  2、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先標小節號,再把課文讀一遍,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讀完就坐端正。

  3、都讀完了嗎,老師看到大家都讀得非常認真,***出示第一小節***誰能把第一自然段讀一讀。***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4、西雙版納有一個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是傣族***強調“傣”不讀tài,讀 dǎi ******相機介紹補充資料***。西雙版納的鳳凰花開了,傣族人民迎來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老師帶你們到現場去看一看。***視訊出示傣族潑水節******齊讀***歡樂的潑水節

  三、指導寫字

  現在我們來學習這一課的生字。

  1、學生自學生字:引導學生從生字的音、形、意方面來進行自主學習。

  2、檢查自學情況

  ***1***檢查字音:指名認讀,及時正音。

  ***2***理解字義:你能給生字找朋友嗎?看誰找得多?***學生根據預習擴詞***用你最喜歡的詞語說一句話。

  ***3***交流識記生字的方法:你用什麼好方法記住了哪個生字?說給大家共享。

  第二課時

  一、情境激趣 樂在傣家

  1.播放音樂《歡樂的潑水節》及雲南西雙版納美麗的自然風光。

  出示詞語:

  西雙版納 鳳凰花 傣族 一年一度

  孩子們,聽了剛才動聽的音樂,雲南西雙版納的美麗自然風光,再根據這些詞語,你想說些什麼嗎?

  二、精讀課文第二自然段

  過渡:是呀,春暖花開,草長鶯飛,當火紅的鳳凰花開滿翠綠的西雙版納時,傣族人民就迎來了一年中最重大的節日——潑水節,這是他們的新年,每當這時,傣族人民盡情歡樂,熱鬧非凡,孩子們,你們想去和傣族人民一起歡度潑水節嗎?

  ***一***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2自然段

  要求:1.體會體會傣族人民潑水時的心情;

  2.數一數這一自然段有幾句話;

  3.根據老師出示的詞語,想一想哪幾句話對應的是哪個詞?

  準備 潑水 象徵

  ***二***交流:

  1.你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時的心情怎樣?***歡樂***對呀,所以我們的課題是“歡樂的潑水節”***在“歡樂”下加紅色著重號***

  2.這一自然段有五句話

  3.①誰願意用朗讀來告訴老師你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之前都做了哪些準備?

  ②孩子們,傣族人民潑水節的盛況吸引來了中央電視臺的記者, 現在老師就是電視臺的記者,我想採訪一下各位。請問這位大叔離潑水的時間還早,你為什麼這麼早就來了?***在“早早地”“早已”下加著重號***

  噢,看來你們對潑水節是盼望已久,心情急切呀!請你帶著這樣的心情讀一讀這段話。

  ③請問這位小姑娘你帶來的水是普通的清水嗎?***在兩個“有的”下面加著重號***

  噢,連水都是特製的呀!看來下面的潑水一定非常精彩!請你也讀一讀這段話,讀出它的特別來。

  ④齊讀這段話,注意加點的詞。

  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你拿瓢往我衣領裡灌,我端盆向你身子上潑。老人、孩子、姑娘、小夥兒,個個身上溼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

  4.①孩子們,你們和傣族人民一起怎樣潑水的呢?還用朗讀的形式告訴我。

  ②咱們再去和傣族人民一起潑水好不好?播放傣族人民潑水的動態壯觀場面.

  說說你剛才潑水的感覺?***歡樂、高興、瘋狂、過癮……***

  ③你能在這段話中找出一些特別的動詞來體現你的歡樂、高興、瘋狂、過癮嗎?

  ***在“追趕”“拿”“灌”“端”“潑”下加著重號***

  ④請你抓住這些動詞讀出你的歡樂、高興、瘋狂、過癮……好嗎?***指名2-3名同學朗讀,全班齊讀***

  ⑤孩子們,你們讀得都很好,但是剛才在畫面上我看到你們潑水的動作和盛水的器具並不僅僅只有這些,傣族的人們還會怎樣潑水呢? 想一想 說一說

  開始潑水了,大家互相追趕,有的 ,有的 ,還有的 ……老人、孩子、姑娘、小夥兒,個個身上溼淋淋,人人臉上笑開了花。

  可以自己先在下面輕聲說一說,指名全班交流。

  《歡樂的潑水節》說課稿

  《歡樂的潑水節》這課緊扣“歡樂”記敘了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傣族人民歡度潑水節的情景,初步進行尊重各民族風俗習慣的教育。全文有三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鳳凰花開了,一年一度的潑水節到了。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部分。這有五句話,具體生動地寫了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第一、二句寫人們做的準備。第三、四句寫潑水的場面。第五句點出了潑水的象徵意義。第三自然段略寫了潑水節的其他活動。因民族差異,學生對潑水節瞭解較少,難以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學生年齡小,有強烈的好奇心,思維較活躍。

  根據新課標及教材的安排,再結合二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我從 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方面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格里的5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感受課文用詞的精當。

  2、能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背誦課文。培養學生邊讀邊思,邊讀邊想,體驗感悟的能力

  3、創設情境,學生全面熱情參入,師生與課文產生情感共鳴,領悟傣族人民過節的歡樂心情。

  其中1、2是重點,3既是重點,又是難點。

  根據教材特點,學生特點,我打算用三課時來完成教學目標。

  第一教時:我將通過“揭題設疑 ,激趣匯入;初讀課文,整體感知;指導書寫”這三個環節引領學生初步感知文字。

  一、揭題設疑 ,激趣匯入。

  上課開始,多媒體顯示潑水節的歡樂情景,讓同學們說說所看到的情景,相機揭示課題,讀準課題,圍繞課題讓學生質疑,從而讓學生帶著“什麼叫潑水節?人們互相潑水錶示什麼意思呢?等問題進入第二環節。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在這個環節裡,我先讓學生藉助拼音按要求自瀆課文,把課文讀正確,再指名請不同層次的同學分節讀,讀後互相正音,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反覆讀,結合朗讀回答剛開始提出的問題。

  三、指導書寫

  這節課,我將指導學生書寫“潑、桶、祥、如、味”。這五個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引導學生寫時注意左窄右寬的特點。

  第三課時:

  我將通過“複習舊知,匯入新課;整理思路,指導背誦;補充練習,拓展知識”這三個壞節深化文意,並且讓學生鞏固本課學到的基礎知識。在學完課文後讓學生交流上網查詢到的有關少數民族的節日,讓他們更多的瞭解民族風俗習慣。

  下面我重點說說第二課時的教學設計:

  第二課時主要有複習匯入、精讀感悟、設計作業,拓展延伸這三個環節。

  一、複習匯入這個環節主要讓學生回顧本課學到的生字和新詞。

  二、精讀感悟:

  主要是以創設情境,體驗情感,師生入情入境與文字對話為主。

  1、 激發情感, 引起需求

  開課:用上節課學的第一自然段匯入,伴以《月光下的鳳尾竹》的音樂和鳳凰花的畫面匯入,學生讀一讀、背一背第一節,進入情境。<這樣設計的目的是,激發學生的情感即非常想去參加潑水節>

  2、 創設情境, 體驗情感

  課文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點段,我把它分為三個層次進行教學,不斷地給學生創設情境,發揮想象,朗讀感悟。

  第一個層次1-2句,體現“做一做、讀一讀”

  抓住“提、端、滴、撒”這些動作,讓學生做一做,***憑我以往的教學經驗,低年級的學生會做的興致盎然***從而感悟文章用詞的精當。激發學生饒有興趣的讀1-2句。

  第二個層次3-4句是教學重中之重,在此對學生進行讀、說、演、感悟全方位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設計了以下環節。

  A. 出示象腳鼓點聲, 引發學生讀的慾望, 先讀, 感到“快樂、好玩”。

  B. 創設情境:同學們,這是一個潑水的廣場,來把你們的桶提起來,盆端起來, 瓢拿起來, 看一看,你的好朋友在哪裡, 快去潑吧。學生下位, 互相追趕, 體驗潑水節的快樂。

  C. 讀出體驗

  D. 看課件, ***傣家人過潑水節的錄影***

  E. 體驗後, 觀看後, 男、女生賽讀

  ***以上環節設計,重在創設情境,激發想像,體驗感悟,讀出層次,突破難點,讓師生融情於文,體驗師生與文字的對話過程***

  第三個層次:5句

  A. 角色體驗:你身上溼淋淋, 為什麼臉上還笑開了花?

  B. 出示第5句, 生讀。

  C. 師述:怪不 得人們那麼高興, 原來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徵, 潑出去的水會給人們帶來幸福呀, 帶著新的感受再讀3-4句。

  D. 生讀3-4句。

  ***此環節設計是讓學生更深刻領悟潑水的象徵意義,領悟傣家獨有的風情,從而更好的突破重難點***

  3.第三自然段的教學, 我進行了弱處理

  第一句,師伴以音樂,渲染氣氛,以讀代講。

  第二句,以聲像手段烘托,讓學生在樂聲中唱起來,跳起來,在象腳鼓聲中賽龍舟。在禮炮聲中,在五彩濱紛的煙花中,感受潑水後歡快的熱烈場面,讀出高興,不忍離去的心情。

  4、 迴歸全文

  用讀給在座的老師聽,讓在座的老師聽了你們的朗讀也想去西雙版納過潑水節,激發學生聲情並茂的朗讀全文。

  課文學完後,我將指導學生書寫剩下的5個 生字“互、吉、幸、肯、離”重點指導“幸、離”這兩個易錯字。

  三、設計作業,拓展延伸

  課文學完後,我將佈置兩項作業,1、試著背誦課文,看誰第一個背出來。2、查詢少數民族的風俗節日。學生可以通過書籍、上網查資料,也可以問大人。這樣學生可以通過不同的渠道獲得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