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蘇教版八上覆習提綱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複習提綱有哪些?對於生物的知識點說難也不難,但就是有很多同學學起來比較困難,真是操碎了生物老師的心啊。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複習提綱的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複習提綱第16章 生命起源和生物進化

  1.化學演化學說生命起源過程

  原始地球火山爆發

  ↓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原始大氣──→有機小分子──→有機大分子──→原始生命──→原始單細胞生物

  ***氨基酸等*** ***蛋白質、核酸等******能生長、繁殖、遺傳***。

  原始大氣的成分:二氧化碳、甲烷、氮氣、氨、氫氣和水蒸氣***注意:沒有氧氣***

  原始生命誕生的場所:原始海洋

  2.生命起源的實驗證據

  米勒模擬原始地球條件的實驗:

  ①火花放電的作用:模擬原始地球的閃電

  ②向裝置內輸入的氣體主要是:甲烷、氨、氫氣和水蒸氣

  ③米勒提出的問題是:原始地球有沒有可能產生生命

  ④米勒作出的假設是:原始地球有可能產生生命

  ⑤米勒在實驗中搜集到的證據是:容器中產生了原先不存在的各種氨基酸等有機小分子

  ⑥米勒得出的結論是:在一定的條件下,原始大氣中各種成分能夠轉變為有機小分子。

  3.生物進化的證據

  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化石。化石是儲存在地層中的古代生物的遺體、遺物和遺蹟

  馬的進化趨勢是體型由小到大,四肢越來越長,多趾著地逐漸變成只有中趾發達並惟一著地。

  在德國發現的“始祖鳥”化石就是爬行類進化成鳥類的典型證據。 我國遼寧省發現的孔子鳥化石為爬行類進化成鳥類提供了新證據。

  越簡單、越低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古老的地層裡;

  越複雜、越高等的生物的化石總是出現在越新近形成的地層裡。

  4、生物進化的主要歷

  生物進化的規律:從單細胞到多細胞、從低等到高等、從簡單到複雜、從水生到陸生

  5、達爾文的進化學說——自然選擇學說***“19世紀自然科學三大發現之一”***

  達爾文認為,地球上的生物一般具有很強的生殖能力,但是由於食物和生活空間等條件有一定限度,因而生物會為爭奪必需的食物和生活空間等進行生存鬥爭。生物進化是自然選擇的結果。生物多樣性是生物長期進化的結果

  在生存鬥爭中,通過激烈的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稱為自然選擇。

  嘗試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長頸鹿頸長的原因:古代的長頸鹿,有頸長的和頸短的,頸的長短是可以遺傳的。在環境條件發生變化,如缺乏青草的時候,頸長的可以吃到高處的樹葉,就容易生存下來,並且繁殖後代。頸短的長頸鹿吃不到足夠的樹葉,活下來的可能性就很小,留下來的後代也更少,經過許多代以後,頸短的就被淘汰。因此,我們現在看到的長頸鹿都是頸長的。

  嘗試用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解釋樺尺蛾在汙染地區的黑化現象:樺尺蛾的變異會產生黑色和灰色。在汙染區,黑色樺尺蛾是有利變異,在生存鬥爭中獲勝,適者生存,並繁殖後代;灰色個體在自然選擇中易被淘汰。這樣在一代代的繁殖過程中,黑色個體就會越來越多,出現了在汙染地區的黑化現象。

  6、加拉帕戈斯雀進化的原因B

  原因:自然選擇

  由於環境條件的改變,地雀在喙的形態、大小等方面發生了進化,以適應改變的環境。在生存鬥爭中通過激烈的競爭,適者生存,不適者被淘汰的過程即自然選擇。

  7、人類起源於古猿

  著名的瑞典分類學家林奈首先把人類歸入哺乳綱靈長目,認為人是靈長目中最高等的動物。英國生物學家通過比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了人、猿同祖。

  埃及古猿頭骨化石被認為是人猿的同祖的證據之一。

  8. 人類進化的主要歷程:南方古猿階段、能人階段、直立人階段和智人階段。

  在人類進化過程中,腦容量的增加是最顯著的變化之一。

  南方古猿:兩足能夠直立行走

  能人:腦容量比南方古猿的大,腦的溝和回與人的相似可能具有語言能力

  直立人:最早用火、狩獵、奔跑、製造石器、有語言能力

  智人:身穿獸皮衣、用簡單的工具***如標槍和長矛***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複習提綱第17章 動物的運動

  1、動物運動方式:飛行、奔跑、游泳,爬行、行走、跳躍

  2、動物運動的意義:適應環境,提高生存能力。

  3、鳥類遷徙的目的:獲得足夠的食物;在遷徙地完成築巢、孵卵、育雛等生殖活動;尋找更為適宜的棲息地和生活環境。

  4、鳥類適於飛行的特徵:①身體呈現流線型,可減少飛行的阻力②前肢特化成翼,體表被覆羽毛③骨骼薄、中空、堅固④胸骨附著發達的肌肉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強***飛行消耗能量***⑥有氣囊,呼吸能力強

  5、動物運動的能量來源

  消化吸收 呼吸作用 釋放能量

  食物───→細胞───→能量───→動物運動

  6、運動器官:魚----鰭;鳥類----翼;昆蟲----足和翅膀;爬行動物-----四肢;草履蟲----纖毛;變形蟲----偽足。

  7、螞蟻運動時,以一側的前足、後足和另一側的中足為一組,進行交替運動。

  8、脊椎動物的運動系統:骨,骨連結和骨骼肌三部分組成。當骨骼肌受到刺激時,骨骼肌骨骼肌會產生收縮和舒張的反應,牽動相應的骨著關節轉動而產生動作。

  骨骼肌中間較粗的部分稱為肌腹,兩端較細的稱為肌腱。一塊肌肉兩端的肌腱一般可繞過關節連線在不同的骨上。

  9、當人屈肘時,肱二頭肌要收縮,肱三頭肌要舒張。當人伸肘時,肱二頭肌要舒張,肱三頭肌要收縮。

  10、人和脊椎動物的肌肉收縮和舒張,都是在神經系統的調節和控制下完成的。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複習提綱第18章動物的行為

  1、動物的體態、發生聲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識別的變化都是動物行為

  2、動物行為的主要型別:①覓食行為 ***是獲取生存所需食物的行為***② 防禦行為***對維持個體的生存和種群的延續十分重要***:保護色***變色龍***;擬態***枯葉蝶、尺蠖***;警戒色***黃蜂、毒蛙***③生殖行為:求偶、佔區、築巢、交配、產卵、孵卵、育雛、哺乳④遷徙行為:鳥類的遷徙、魚類的洄游行為、冬眠行為⑤社會行為:動物群體中不同個體分工合作,共同維持群體生活的行為***白蟻、蜜蜂、螞蟻、黑猩猩***

  3、動物行為的分類:先天性行為和學習行為。

  4、先天性行為:***本能行為,也稱為非條件反射***是動物生來就有的、由遺傳物質所決定的行為。 例子:蜜蜂採蜜、螞蟻築巢、蜘蛛結網、鳥類遷徙、嬰兒喝奶、小鴨游泳、動物哺乳

  5、學習行為:***條件反射***經過學習才能形成的行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為基礎之上的,是動物在生活過程中,通過積累生活經驗和學習逐漸建立起來行為。例子:海豚的頂球,轉圈和跳躍,蚯蚓走迷宮,小狗做算術,大山雀偷喝牛奶,大猩猩釣白蟻。

  6、先天性行為奠定了動物生存和繁衍的基礎;學習行為大大增強了動物適應複雜多變的外界環境的能力。

  7.動物越高等,大腦皮層越發達,學習能力越強。動物的分類等級越高,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就越強,適應各種生活環境的能力越強。

  8、動物的行為受到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分泌的激素的調控。

  蘇教版八年級上冊生物複習提綱第19章 生態系統

  1、生態系統的成分:在一定的地域內,生物與環境通過不斷的物質迴圈和能量流動,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統一整體,叫做生態系統

  所有的生態系統一般都有四種基本的組成成分,即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陽光、空氣、水和土壤等。綠色植物是生產者***不僅為生產者自身的生長、生殖、以及各種生命活動提供了營養物質和能量,也是人和動物的食物和能量來源***;消費者直接或間接以綠色植物為食,獲得食物和能量;許多微生物***營腐生生活的細菌、真菌***是分解者,利用動植物的遺體,將其中的有機物分解成簡單的無機物,獲得所需的物質和能量。

  2、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之間存在著捕食與被捕食的關係。生物之間通過食物的關係而互相聯絡形成食物鏈。生態系統中各條食物鏈之間互相交錯形成了複雜的網路,稱為食物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