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八上石榴教學反思

  教師們在教授課程結束後會有什麼樣的教學反思呢?下面是有小編為你整理的蘇教版八上《石榴》教學反思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蘇教版八上《石榴》教學反思***一***

  《石榴》這篇文章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是學生學習語言和習作的很好範例。如何讓學生真正理解課文內容呢?

  首先,我從題目入手,先讓學生相互介紹自己所瞭解的石榴,我再作適當的補充。隨後,緊扣“石榴”二字,讓學生讀全文並思考 :“課文介紹了石榴的哪些方面?”讓學生自主學習,在讀書的過程中發現答案。學生很快回答:“葉、花、果實、味道。”

  石榴的花與果實是課文的重點部分。學習花這部分,我積極引導學生讀懂“抽出”、“長出”、“越來越密”“越來越盛”扽“掛滿”等詞語,引導學生想象春夏時節,石榴生長的過程和景象。其實,現在想來,如果再教這一段,我會再優美的音樂範讀第二節,讓學生輕輕地閉上眼睛中邊聽邊想象,描述出自己腦海中的畫面。如“我好像置身於花的海洋中”,“好多花在向我招手呢”這時,再引導學生去練讀,他們在朗讀中會有更深的感悟。還可以讓學生猜一猜石榴花會吹些什麼樣的曲子呢?如“高興的曲子,因為他們很開心。”……

  在教學味道時,我採用“看、嘗、品、讀”的教學策略。先讓學生自由讀讀,然後出示課前讓學生帶來的石榴,學生們立刻被吸引住了,興趣盎然,教室裡一下沸騰起來!我剝開一個石榴,給學生展示:籽兒很多、紅白相間、晶瑩透亮、籽兒像瑪瑙一樣好看……學生不光描述到位,還特別興奮,這時學生在輕鬆愉快、生動活潑的氣氛中品味著石榴,他們毫不拘束地談著自己的感受。我再讓學生讀一讀,學生的感受與先前截然不同了,他們讀得滿面笑容,有滋有味。

  蘇教版八上《石榴》教學反思***二***

  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外有名。***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家鄉棗莊的石榴園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名氣?激起了學生閱讀下文的興趣。

  於是,在我的指導下,學生細細地品讀了課文,逐步瞭解了那裡石榴樹枝、葉、花、果的特點,感受到了這裡的石榴園馳名中外的原因。

  首先,閱讀第二節,瞭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詞語“鬱鬱蔥蔥”“火紅”“花越開越密,越開越盛”“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葉子的蔥翠、茂盛,花兒開得特別多,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感受石榴樹的形態美、色彩美。同時通過描寫花朵的形狀“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既形象又生動,讓學生在反覆朗讀中體會語言文字的美。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生了逐步的變化。我採用了讓學生上講臺排列的方法,加深瞭解這種變化。同時讓學生體會到作者觀察的仔細。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

  蘇教版八上《石榴》教學反思***三***

  《石榴》一文文筆優美,以季節的變化,按照抽枝、長葉、開花和結果的順序描寫了石榴的成熟過程,字裡行間流露出作者對石榴的喜愛之情。

  本課語言生動形象,記述條理清楚,是學生學習語言與習作的範例。本次我進行了第二課時的上課——精讀課文。我確定瞭如下的三個教學目標:

  1、理解重點的新詞,瞭解石榴樹的枝葉、花朵以及果實的特點。通過品讀,感受作者語言文字的美。***重點說擬人修辭手法***

  2、學習課文,瞭解石榴的生長過程,學習第四自然段品石榴的寫法。

  3、體會文中優美的詞句,學習擬人句。

  第一課時,我已經讓學生學習了生字、詞語,朗讀了課文,理清課文脈絡,並且講讀了第一自然段,理解了“馳名中外”這個詞的意思***名氣很大,國內外有名。***

  第二課時,我從複習課文脈絡入手,石榴園——石榴花——石榴果——品石榴,再按照段落一步步的學習、品讀課文。

  首先,閱讀第二節,瞭解枝、葉、花的特點。讓學生通過詞語“抽出”“長出”“開出”“掛滿”這些詞語體會石榴樹的的生長過程:抽枝——長葉——開花——結果,學生通過反覆的朗讀、填空練習,瞭解石榴樹的生長過程。課文中有描寫石榴花“像一個個活潑的小喇叭,正鼓著勁兒在吹呢!”作者用了打比方的手法,寫出了花朵的形狀特點以及花朵開得熱鬧的特點,但是再此教學過程我省略了,也沒有著重強調比喻的修辭手法。

  石榴果實從生到熟,外皮顏色發生了逐步的變化。我採用了讓學生找一找、畫一畫的方法,找出顏色變化的詞語,再點出表示先後順序的詞語,最後出示桔子成熟過程中顏色變化的圖片,讓學生們填空,進行了一次擴充套件訓練。

  作者描寫熟透了的石榴的形態,這一段話寫得特別精彩,既形象又生動,因為作者採用了擬人的修辭手法,把熟透了的石榴看作了一群石榴娃娃,成熟的石榴裂開了皮,寫成了石榴娃娃笑得咧開了嘴,笑破了肚皮。讓學生帶者快樂的心情反覆朗讀,讀出豐收的喜悅,讀出石榴娃娃的調皮與歡樂,並讓學生結合觀察書上的插圖,在朗讀中瞭解石榴果實的外形特點,體會作者寫法的精彩。

  然後引導學生學習第四節,瞭解石榴子兒的形、色、味的特點。在理解“瑪瑙般的子兒”時,我向學生介紹了瑪瑙,對照圖片讓學生體會石榴子兒的形狀特點。在理解“一顆顆緊偎在一起”時,通過觀察圖片、舉例子理解“緊偎”,通過這段學習,理清段落順序,先寫作者看到的形狀、顏色,再寫品嚐到的味道,為課後習題品嚐一種水果奠定了寫作基礎。

  教學這一課的時候我就考慮過課的型別,最後決定採用教師主講,學生聽、學的方法為主,考慮三年級語文基礎知識比較貧乏,所以教師講授的內容較多,我過於主導,讓學生髮揮的機會比較少,一篇課文可以有許多種教學設計和教學方法,一個人的思維有限,一堂課上下來也發現了設計上有一些缺陷,而且學生不太敢回答問題,希望日後能更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