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蔥的種植技術

  小蔥,別名香蔥、綿蔥、火蔥、四季蔥、細米蔥。是多年生草本植。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詳細瞭解下香蔥種植方法吧。

  小蔥的種植技術

  小蔥,別名香蔥、綿蔥、火蔥、四季蔥、細米蔥。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蔥的莖與葉,上部為青色蔥葉,下部為白色蔥白。每天食用蔥,對身體有益。蔥可生吃,也可涼拌當小菜食用,作為調料;多用於葷、腥、羶、以及其他有異味的菜餚、湯羹中,對沒有異味的菜餚、湯羹也起增味增香作用。

  小蔥的生長特點

  小蔥屬百合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蔥的莖與葉,為青色蔥葉。壤肥沃的田塊種植,均可。分蔥和細香蔥一般都採用分株繁殖。溫暖、半陰、涼爽、通風、溼潤的環境。要求疏鬆、肥沃、富含腐殖質的偏酸性黃土的土壤,pH值在5.5至6.5之間,不宜過幹。

  開花期間尤需更多水分。冬季已進入休眠期,需水量不多,一般每隔 4 — 5 天澆水 1 次,宜在晴暖天中午前後進行。具體可視盆土乾燥情況適量澆水。

  3 月間,髮根萌芽,需水量隨之增加。稍遲,澆水量應少。一般每隔 2 天在上午適量澆水 1 次。

  4 — 6 月枝葉也開始抽發,需水量較大,一般應在每天早晨或傍晚澆水 1 次。

  7 — 9 月上旬高溫乾燥季節,早晚各澆水 1 次,水量不宜過多,並在中午在葉面和地面噴水,以保持溼潤的環境。

  從 9 月中旬至 11 月,天氣逐漸轉涼,為適應期,為防抽出秋梢,增強越冬抗寒力,澆水量應適量減少。一般隔日清晨澆水 1 次,保持溼潤即可。比較喜肥,一般採用摻水澆灌,室內只要有一定的光照和通風條件,一般不必加溫。

  北方冬季極為寒冷、乾燥,用中溫 15 ℃左右 溫室栽培為宜。室外場地,夏秋使用,以泥地為好,忌水泥地。場地要寬敞,通風和蔭涼,要搭建蔭棚,遮以蘆簾或借用天然林蔭的蔽護,透光率 30% 左右為宜,切忌夕晒。 忌用鹼性或黏性土壤。適宜生長溫度是12℃至25℃,夏天要遮陽防晒,冬天要防凍保暖。

  小蔥的種植

  長江流域小蔥一般是3~4月播種,6~7月收穫;也可在9~10月播種,第二年4~5月收穫。這期間以沒有長成的幼秧供應市場,食嫩葉為主。宜選地勢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田塊種植,無論沙壤、粘壤土均可,對土壤酸鹼度要求不嚴,微酸到微鹼性均可。但不宜多年連作,也不宜與其它蔥蒜類蔬菜接茬,一般種植1~2年後,需換地重栽。選擇好地塊後隨即耕翻,一般每畝施入腐熟廄肥或糞肥2500~3500千克,外加磷、鉀化肥30~35千克,或複合肥40千克。施後耕耙做畦,畦寬2米左右,畦溝寬40釐米,深15~25釐米,做到“三溝”配套,能灌能排。

  分蔥和細香蔥一般都採用分株繁殖。分株栽植在植株當年已發生較多分櫱、平均氣溫在20℃左右進行為宜;長江流域一般均在4~5月和9~10月兩個時期,具體依當地氣溫而定。

  栽前將留種田中的母株叢掘起,剪齊根鬚,用手將株叢掰開。栽植行株距分蔥較大,細香蔥較小。一般分蔥行距為23釐米,穴距20釐米,每穴栽分櫱苗2~3株,栽深4~5釐米;細香蔥行距10釐米,穴距8釐米,每穴栽分櫱苗2~3株,栽深3~4釐米。栽後澆足水,細香蔥有時也結少量種子,可用於播種繁殖。

  栽植成活後淺鋤,清除雜草;追肥為10%腐熟稀糞水或0.5%尿素稀肥水,畝澆施1000~1500千克。由於蔥類根系分佈較淺,吸收力較弱,故不耐濃肥,不耐旱、澇,與雜草競爭力較差,必須小水勤澆,保持土壤溼潤,並注意多雨天氣要及時排除積水。

  栽植成活後開始分櫱,分櫱上可再抽生二次分櫱。一般在栽後2~3個月株叢已較繁茂,即可採收。如暫不採收,也可留田繼續生長,陸續採收到冬季。或對每一株叢拔收一部分分櫱,留下一部分繼續培肥管理,待生長繁茂後再收。

  小蔥的營養分析

  1. 解熱、祛痰:

  蔥的揮發油等有效成分;具有刺激身體汗腺,達到發汗散熱的作用;蔥油刺激上呼吸道,使黏痰易於咯出。

  2. 促進消化吸收:

  蔥還有刺激機體消化液分泌的作用,能夠健脾開胃,增進食慾。3. 抗菌、抗病毒:

  蔥中所含大蒜素,具有明顯的抵禦細菌、病毒的作用,尤其對痢疾桿菌和面板真菌抑制作用更強。

  4. 防癌抗癌:

  香蔥所含果膠,可明顯地減少結腸癌的發生,有抗癌作用,蔥內的蒜辣素也可以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相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1. 腦力勞動者更宜;

  2. 但是患有胃腸道疾病特別是潰瘍病的人不宜多食;另外蔥對汗腺刺激作用較強,有腋臭的人在夏季應慎食;表虛、多汗者也應忌食;過多食用蔥還會損傷視力。

  5.因為小蔥具有活血作用,所以小蔥還可以治療腳踝扭傷,具體做法是將小蔥搗碎成泥,晚睡前敷在扭傷處,用紗布纏好,第二天會緩解疼痛。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