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傳播專業論文

  新聞傳媒的出現是一種人文現象,它在報道客觀事實的同時,必然會在 人文 層面對受眾有所影響。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大學生成長下的新聞傳播論文

  摘要:總之,新聞傳播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社會各界必須對新聞傳播給予高度的重視,這不僅僅是媒體單方面的責任,這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關鍵詞:大學生;新聞傳播

  一、新形勢下新聞傳播呈現出的新特點

  一社會意識多元化愈來愈明顯

  如今社會意識多元化、多樣化、多變的特徵已經越來越明顯。其中正確的與錯誤的、先進的與落後的,激進的與守舊的,主流的與邊緣的等各種意識相互糾纏不清,這些都讓大學生們對社會上的這些意識感到迷惑。

  二新聞輿論引導的作用日益突出

  如今我國正處以經濟與社會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各方面的影響,我國的經濟與社會發展面臨著許多的困難。如今各種社會問題日益凸顯,各種群體事件時有發生,處理人民內部的矛盾變得越來越困難。同時,大學生們作為未來國家發展的主要力量,他們的發展將會直接的影響到我國未來的發展,但是他們卻容易受各種輿論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進行正確的輿論引導,對於“統一思想、凝聚智慧、積蓄力量、激發活力,促進改革發展、維護社會穩定”將會有著更為重要的作用。

  三新聞傳播中的政治輿論較量愈演愈烈

  雖然如今世界發展的越來越快,但是影響時間誒和平的因素沒有隨著發展減少,反而是越來越多。世界範圍內的文化與新聞的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西方國家憑藉他們在經濟、科技等方面的優勢,不斷的對我國實施新聞滲透。特別是近年來我國發生了一些了的大事件,一些國外媒體藉此機會不斷的炒作、抹黑我國,通過各種渠道攻擊我國的政治制度等。大學生了解外界的知識只能夠通過網路、電視、手機、收音機等渠道,一般很少有機會親身經歷,因此他們很容易受到這些資訊的影響,產生錯誤的思想。

  四新聞報道的界限逐漸模糊

  近幾年來,新聞傳媒領域出現融合的跡象。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國家之間的新聞界限不斷的被打破,交流日趨頻繁,各種新聞資源已經開始共享,國內的各種新聞報道條款分割的格局也已經被打破,新聞媒體的屬地意識也逐漸弱化。同時如今各種媒體相互轉發稿件的現象也變得十分普遍。

  二、新聞傳播對大學生價值取向的影響

  價值取向valueorientation是價值哲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價值取向指的是一定主體基於自己的價值觀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衝突、關係時所持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價值取向具有實踐品格,它的突出作用是決定、支配主體的價值選擇,因而對主體自身、主體間關係、其它主體均有重大的影響。價值取向的合理化是進步人類的信念。

  一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的趨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聞傳播的途徑多種多樣,各種傳統的價值觀念開始受到衝擊和調整,各種新舊觀念不停的交替、衝突。一些人們曾經普遍接受的觀念,開始被人們認為是陳舊腐朽的,而原本一些很難以接受的觀念,則被冠以“新”、“合時宜”等名而登臺亮相,並且開始對人們的價值取向產生各種影響。網路等各種新技術在新聞傳播中應用後,使得人們能夠方便、快捷的瞭解世界各地的新聞資訊。而通過這些新聞資訊,大學生們可以接觸到各種我國原本沒有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與社會思潮,其中有很多都是西方的各種腐敗的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等。這些紛繁蕪雜的價值理念與社會思潮對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標準產生了巨大的衝擊,而他們也因此形成了各種各樣的價值觀和價值取向。同時西方國家通過網路想方設法的給我國的青少年灌輸各種價值觀念和社會思潮,促進了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多元化。

  二使得大學生的價值取向更加的趨向於功利化、自我化

  新聞報道界限的弱化、政治輿論的交鋒,讓大學生們能夠更加清晰的認識到這個社會,從而啟用他們的主體意識。新聞傳播途徑的增加,讓大學生們可以更加主動積極的獲取各種新聞資訊,能夠對一個新聞事件從多個角度進行分析,從而能夠打破權威報道的桎梏。而這些都能夠大大的增強大學生們的主體性。但也正因為這樣,為一些別有用心的人與國家提供了機會,他們刻意歪曲事實,錯誤的引導大學生的思考方向,從而引導大學生們的價值取向傾向於錯誤的方向,即更加功利化與自我化。有一些大學生受到各種西方媒體傳播的新聞的錯誤影響,過分的追求個人的絕對自由,使得大學生價值取向功利化日趨明顯。此外,新媒體的內容多是來自於大眾,人人都可以有部落格,個人釋出言論的自主性大大提高。出現了草根大眾操縱的“自媒體”和個人控制的“獨立媒體”,導致大學生過分追求個人的絕對自由,政治價值目標偏離了正確方向,出現價值觀念自我化,人生理想庸俗化,行為取向呈現無政府化。如此種種,最終影響到大學生的價值取向出現重個人輕群體、重功利輕道德、重時尚輕傳統、重索取輕貢獻的不良傾向。

  三、新聞傳播對學生道德素質的影響

  道德素質,指的是人在道德方面的內在基礎,他是人們的道德認識和道德行為水平的綜合反映,包含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和道德情操,體現著一個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風貌。

  一新聞傳播對大學生道德教育帶來的積極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聞傳播途徑越來越多,網路已經成為新聞轉播的主要途徑之一,如今網路新聞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文化,並且增強了大學生們“資源共享”的觀念。如今,人們已經可以跨越社會制度、思想體系、階級特徵等來共享各種國際資訊。網路的出現強化了人們資源共享的觀念。網路的虛擬性可以讓人們在新聞資訊交換的過程中,不用在乎他人的身份地位,每一個人都處於完全平等的地位,消除了社會地位、經濟實力、種族不同等因素所帶來的影響。這種這種集中了集體、群體創造性的群體智慧的高度集中必然會產生出新的世界觀、新的生活方式,從而影響到大學生。如今面對各種浩瀚如海的新聞資訊,大學生們已經已經不再需要“博聞強記”,有更加方便的工具為他們記錄各種新聞資訊。通過新聞,大學生們可以方便的學習並掌握各種新知識。新聞傳播方式的變革,讓大學生的觀念發生了革命性的變化,讓大學生們無論是在創新觀念、培養創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了極大的變化,讓他們能夠對新聞資訊進行更加準確的捕捉。

  新聞界限的淡化,讓人們與外界的交流更加的頻繁,交流可能涉及到不同國家、不同地區、不同種族、不同領域,在交流的過程中人們需要拋掉傳統的偏見,心平氣和地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從而深刻影響我們當代的文化和未來的生活。新聞傳播使得大學生們與世界息息相通,使得大學生們能夠在有限的學習、工作的重壓之下能夠更加快捷、更廣泛的瞭解新聞資訊,滿足了大學生交流、溝通和理解的需要,同時在網路上還可以對新聞進行評議甚至轉載等,交流的空間越來越廣。

  二新聞傳播對大學生道德帶來的負面影響

  新聞傳播雖然通過其獨特的輿論監督與輿論導向可以對大學生的道德素質產生一些正面影響,但是有利也有弊,也會帶來一些負面、消極的影響。如今我國在新聞傳播管理方面由於各方面的原因,到處都有著虛假新聞、新聞盜版、新聞腐敗等等各種負面的、不道德的醜行。由於社會經驗的問題,很多大學生的心理都不夠成熟,他們不能夠很好的去分辨這些新聞的真實性,容易受到新聞傳播上的各種負面資訊的影響,從而影響到他們的道德品質的形成。例如西方新聞對我國的抨擊,會讓大學生們逐漸的對國家、對黨產生牴觸心理。同時一些新聞也會誘導學生產生“拜金主義”等各種不良思想。

  四、應該採取的對策

  一加強大學生的新聞素養的培養

  新聞素養的內涵相當豐富,它是傳統文化素養的延伸與拓展,主要包括了新聞資訊意識與新聞資訊倫理道德、新聞資訊知識以及新聞資訊能力這幾方面。要加強大學生新聞素養的培養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1學校加大對大學生的新聞素養培養力度,提高大學生新聞素養的重要途徑是在校內接受相關方面的教育,因此學校必須要加大培訓力度;2讓地方媒體積極的參與到高校大學生的新聞素養教育之中,地方媒體的參與是對高校大學生新聞素養進行教育的有效途徑,特別是媒體其本身具有新聞傳播方面的豐富經驗,有助於幫助大學生正確的認識新聞資訊;3大學生自身必須要主動的增強新聞素養,大學生自己必須要認識到提高新聞素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只有這樣學校與地方媒體的努力才能夠取得效果。

  二提高大學生自身的資訊辨別能力

  進入資訊時代後,人們想要獲取新聞資訊變得十分的方便,沒有什麼困難,困難的是如何能夠有效的對新聞資訊的價值與真假進行分辨。如今的大學生們通過不同的途徑接受者不同主體所傳遞的各種具有不同傾向的思想道德意識,其中有的是精華,但是也有糟粕存在其中,而且有的糟粕新聞資訊在經過變換、加工後,變得更加的具有欺騙性、煽動性,讓大學生容易受到蠱惑,分辨不出其中的真假。

  同時,大學生們接受新聞資訊變得更加的多角度,新聞資訊的獲取變得更加的隱蔽,更加的主動。他們會將各種獲取到的新聞資訊、觀點等擺在一起,進行比較、鑑別、選擇並最終轉化為自己的觀念來指導自己的道德行為。大學生們有可能會良莠不分。因此,學校與各組織應該用開放的心態去引導學生們正確的對各種新聞資訊進行分辨,仔細的分辨這些新聞資訊的意義與價值。

  三提高國內新聞報道的水準

  國外的新聞報道,我們無法進行控制,同時對於國外湧入的各種新聞資訊我們也不能夠進行控制,那樣只能夠為國外的新聞媒體抨擊我國留下藉口。但是我們能夠對國內的媒體進行控制,同時我們也必須認識到我國的新聞報道水準與國外確實存在著很大的差距,特別是網路新聞出現後,一些網路新聞的真實性實在很難讓人苟同。新聞並不是僅擁有時效性就是合格的,它還需要真實性做支撐。真實才是新聞的生命,因此必須要保證新聞的真實性。如果新聞是虛假的,那麼通過新聞對外界社會進行了解的大學生,其思想必定會產生錯誤的觀點,進入歧途,嚴重的影響到大學生的成長。

  總之,新聞傳播對大學生的成長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社會各界必須對新聞傳播給予高度的重視,這不僅僅是媒體單方面的責任,這是整個社會的責任。

  參考文獻

  1、從傳播學角度解讀當前政府形象——淺析我國新聞發言人制度史文芳;東南傳播2005-08-15

  2、期刊論文引文中的中國新聞傳播學肖燕雄;當代傳播2006-03-15

  範文二:電視媒體新聞傳播論文

  摘要:新時期的電視媒體技術獲得了較快發展,利用電視媒體技術來傳播新聞仍然是新聞媒體的一個重要選擇。本文首先是分析了電視媒體技術的發展情況,而後分析了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最後結合這些因素分析了創新應用的措施。今後要不斷加強對此的研究。

  關鍵詞:電視媒體;新聞傳播

  1傳統電視新聞媒體面臨的挑戰

  當前傳統的電視新聞傳播還面臨著不少挑戰,在新形勢下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夠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從實際情況來看傳統電視媒體技術在新聞傳播過程中面臨著以下幾個方面的挑戰。

  1互動性差、傳播單向。傳統的電視媒體也往往只是線性傳播,傳播形式往往是由中心向四面傳播,單向傳播方式往往只能夠是由觀眾被動接受資訊,而不能做出反饋。電視媒體本身也具有很強的地域性,這樣的特點會導致實際傳播過程中會形成終端個點的彼此孤立,沒有聯絡。傳者與受眾,受眾與受眾之間無法進行有效聯絡。

  2內容差,形式單一。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國內電視新聞類節目往往是大同小異,沒有自己的特色,大多數節目都是模仿央視,內容來源也比較單一。從形式上來看也是比較單一的。這些問題在實際工作中如果不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地話就必然會影響到實際工作質量。對於這些挑戰,在實際工作中就必須要引起高度重視。

  2新時期電視媒體技術的應用

  在新時期電視媒體技術獲得了較快發展,電視媒體技術在新聞傳播中將能夠重新煥發生機,重新得到科學合理地應用。在新時期新聞媒體要想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就必須要把握住電視媒體技術同其他技術之間的聯絡,要大膽創新。具體而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進行創新應用。

  1增強傳播透明度。新媒體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顛覆了過去電視媒體的資訊內容、生產以及傳播方式。在新的形勢下新聞媒體要想適應新形勢就應該採用新的傳播策略,要儘量採用通俗易懂的民間話語、百姓話語來直面老百姓最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同時還應該進一步增強傳播透明度,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公眾獲得資訊原以及話語權的機會。

  2逐步增強電視新聞傳播的互動性以及溝通感。用電視媒體技術來傳播新聞應該看到,它在互動性方面不敵微博,微信等媒體。但是電視媒體可以通過互動以及反饋等形式來多向進行。在應用電視媒體技術傳播新聞的時候要逐步增強互動性,要鼓勵觀眾利用微博、微信以及網際網路等手段來發表觀點、參與節目以及表達意見。同時還應該加強對民間各類微資訊源的整合力度,要讓大眾成為媒體人,民間記者的存在將能夠給電視新聞傳播帶來活力。

  3增強存量資源,利用網路儲存。在新形勢下新聞媒體在電視節目內容製作以及提供等方面將會更具優勢,在今後應該繼續提升新聞類節目在網站上的節目儲存能力,電視新聞媒體也應該建立起自己的網站,進而能夠使得新聞品牌能夠在其他媒體上被重複消費。這能夠給新聞媒體帶來新的利潤增長點。這是今後在實際工作中應該大力推廣的一種形式。

  4整合資源,構築新平臺。在新媒體不斷快速發展的今天,電視媒體在傳播新聞的過程中應該充分利用各種新媒體的優勢,對於移動電視、IPTV、CMMB等手機電視應該進行充分利用。要在不同層面對新聞資訊資源進行有效整合。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滿足廣大受眾對新聞資訊消費的需求。今後應該大量融合網際網路、手機、報紙以及微博等內容,報紙能夠解讀,網路論壇能夠增強互動性,手機視訊本身又能進行直播,通過整合這些資源將能夠打造出多向度,多視角的節目內容。對於這方面的情況,在今後工作中應該引起高度重視。在網路媒體迅速發展的今天,應該充分利用更新更快捷的優勢,讀網類電視新聞節目的出現就是其中的典型,這些讀網類節目往往有眾多入口網站參與,這類節目能夠調動的素材型別就會更加豐富。通過利用這些方式將更有助於新聞的傳播。今後應該逐步向全媒體方向轉型,電視媒體應該加強同新媒體的合作,加強節目同觀眾的溝通,這樣才能夠真正適應實際發展要求。對於這方面的情況今後必須要不斷加強研究。新時期的電視媒體技術獲得了較快發展,利用電視媒體技術來傳播新聞仍然是新聞媒體的一個重要選擇。本文首先是分析了電視媒體技術的發展情況,而後分析了傳統媒體面臨的挑戰,最後結合這些因素分析了創新應用的措施。今後要不斷加強對此的研究。

  參考文獻

  1、部落格“熱”的“冷”思考——對新聞部落格的傳播學解讀趙志立;南京郵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6-30

  2、紮根理論及其在新聞傳播學的運用牛靜;東南傳播2010-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