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服務管理論文

  服務是指為他人做事,並使他人從中受益的一種有償或無償的活動。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希望你能從中得到感悟!

  篇一

  大學後勤服務的春天

  摘 要 大學後勤服務具有適時性、動態性、重複性、不穩定性、公益性、非物質性等特點,只有符合教育規律和市場規律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為師生服務,最後才能在市場中存活。

  關鍵詞 後勤 特點 教育 市場 模式

  大學後勤服務的內容一般為供水、供電、供暖、飲食、熱水、衛生保潔、門衛、更夫、綠化、維修、車輛等服務保障專案。在大學裡誰需要後勤服務?學生、教師、學院、教學、科研等個人或部門。在大學裡有句話:教學、科研、後勤,三駕馬車並駕齊驅,這是大學在計劃經濟下形成的基本格局。

  市場經濟的特點是誰有需求誰就具有主導地位。有後勤需求的人能不能自己辦後勤?答案是否定的。市場經濟會使專業分工越來越細,專業的人幹專業的事。

  目前,國內高校的後勤服務形式主要分為兩種:一是學校自己辦後勤,當然在管理上還會有多種形式,一般會採取模擬市場化的後勤集團形式;二是後勤中的具體專案面對社會公開承包的對外招標。不論哪種形式,無論政策如何變化,大學後勤最終一定會走向後勤服務物件花錢買後勤服務的趨勢,這是由市場經濟決定的。誰的服務質量最好、誰的執行成本最低,誰就會最終成為大學後勤的服務者。這將徹底打破三駕馬車的歷史格局,迎來新的局面和活力。誰掌握了大學後勤服務物件的真正需求,誰就容易理清後勤服務的特點,誰就更能在後勤服務中找準方向和位置,搶佔市場先機。大學後勤服務具有適時性、動態性、重複性、不穩定性、公益性、非物質性等特點,需要服務者在時間和空間上雙向實施後勤服務保障。

  一、適時性

  對服務的時間及時間段有嚴格的要求。要求服務的時間準確,提前或滯後都不行,比如飲食要定點開餐、接待來訪、學生上課、綠化等,很少存在提前幹好就可以休息的事,不像科研或工業生產能提前完成任務的工作。

  二、動態性

  整個後勤服務隨時在變化。高校內部相對於社會是個較封閉的系統,但高校組織內部之間是非常活躍的:思維活躍、創新頻繁、師生流動快、個性事件多。按精細化服務細分:動態性強、服務難度大,比如衛生,必須在一定時間內保潔,因為隨時有可能有新的雜物或垃圾產生。所服務的師生也在隨時變化中,如果在動態中服務沒有跟上,被服務者的個體又是相對靜態的,他就會因此感覺到沒有服務或服務質量低。

  三、重複性

  一項事情重複做,迴圈往復、周而復始,不具有一勞永逸的特點。今天的衛生搞好了,明天又髒了。供水、供電、供暖、飲食、車輛等都是如此。每天都是新的開始,重複著昨日的故事。成績永遠屬於過去,每天都面臨著新的挑戰。服務者長期在重複單調的工作環境裡很容易感覺枯燥,從而產生鬆懈和疲勞。因此必須要有新思想常常去衝擊大腦和創新方法來常常變換工作習慣,才能更好地調動服務者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四、不穩定性

  服務質量和服務成果都具有不穩定性。服務者是人不是工業工具,人具有不穩定性,人的情緒、疲勞程度等都構成不穩定性。另外,一個服務者往往是對應多個服務物件的,服務物件是群體性的、動態的,本身就不穩定。比如清掃衛生後隨時出現丟掉的雜物,衛生的環境馬上就變化了。一個從事相關工作多年的優秀服務者,也可能隨時出差錯造成服務質量的不穩定。還有一些為之服務的裝置、設施及配件,也隨時都會因質量、壽命等原因出現不穩定因素。後勤工作既有人的因素,也有裝置的因素,還有服務物件的因素。因素太多就有了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所以遇到大型活動時,往往要準備第二套或第三套預案。因為不穩定,就容易產生安全隱患,所以安全因素是後勤服務者首先要考慮的事項。

  五、公益性

  大學後勤畢竟是為教育服務的,所以具有教育的公益性。在學校裡,教師講課不會按酬付勞,而是會盡可能讓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大學財政資金也多來源於帶有公益性的財政撥款,長此以往,師生均適應了公益性。為大學服務的後勤,如果服務者企圖與被服務者形成一對一的市場經濟關係:給錢,才服務;多給錢,優服務,那肯定會被服務物件遠離和淘汰。服務物件所面對的環境也許還會出現突發事件,這些都不容服務者討價還價,而是應該立即解決突發問題。這個公益性與市場的經濟性往往是矛盾的,後勤的服務者應該主動處理好公益性與市場成本之間的關係,力爭雙贏。

  六、非物質性

  大學是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大學師生文化程度高、心思縝密、自尊心強。一般新生或低齡學生都是初次離家住校,本能會對後勤服務有依賴感,很多師生因常年與後勤打交道,還對後勤服務者存在一定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其實,再科學的制度、再優良的裝置也代替不了人與人之間面對面的交流,師生對後勤的需求不只是簡單的滿足物質上的服務保障,更多的是注重人文關懷和內在的精神感受。後勤必須要用愛心服務、精細化服務或者更為貼心的精準服務,才能觸及被服務者的內心世界。考察大學後勤服務是否到位,一是實實在在的物質體驗,二是內心世界的精神感受。服務層次和境界的提升使服務的物質性與精神性高度統一。被服務者的需求就是服務者的追求。

  後勤服務的特點決定了服務者要採取時間和空間上的雙向保障方法來滿足被服務者的需求,在時間上應該分為服務前的準備、服務中的保障和服務後的收尾工作。在服務前,制定方案並有計劃的實施;在服務中,要邊服務當前邊準備下一地點的服務。如果是大型後勤服務,還涉及各部門、各人員及裝置等要素的動態配合;在服務後,對所有被服務者涉足的空間均要恢復以前的秩序。

  大學有其獨特的人文特點,後勤服務只有與大學裡的人溝通,與教學和科研的需求對接,才能更好地服務。現在很多外承包單位進入大學後,一時找不準服務的切入點,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跟不上,讓服務物件不滿意。同時,師生對本校的後勤也有不滿意的地方,期待改進和提高。

  大學後勤服務的特點,一定會催生出新的後勤服務的思維模式和管理模式,既區別於大學本身辦的後勤,也不同於簡單的社會外包後勤。這是一個巨大的空間、龐大的市場。影響後勤服務質量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影響後勤改革的因素也是多方面的。但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一是原有後勤人無法分流安置。二是高校管理者的思維還需要轉變。大學後勤目前的有利因素是國家巨集觀改革全面推進,大學後勤可以借其東風。三是,後勤大部分全民事業編制的職工已接近退休的年齡,即是改革的最大障礙。

  可以看出,大學後勤服務的春天馬上就要到了,讓那些提前有準備的市場人張開雙臂,熱烈地擁抱這個春天吧。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