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的自我保護

    摘 要:眾所周知,投資者是證券市場中最核心的要素,其中中小投資者是證券市場生存和發展的根基,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關係到證券市場的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然而在我國,證券市場還是一個新興市場,由於中小投資者投資理念不成孰、絕對投資額小而相對投資額大、從眾心理強烈以及股東意識和法律意識淡薄等因素,致使他們常常成為市場失控時最大的受害者。由此引發了人們對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問題的關注,特別是中小投資者權益的自我保護成為關鍵。本文基於中小投資者的現狀,闡述了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必要性,分析了中小投資者權益受損的原因,進而探討如何完善中小投資者的自我保護措施。
  關鍵詞: 證券市場 中小投資者權益 自我保護
  一、我國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的現狀
  (一)數量眾多,作用顯著
  我國證券市場的中小投資者比例一直佔絕對多數,並且呈現投資大眾化趨勢。在中國證券市場創立以來短短的20年時間裡,中小投資者隊伍迅速壯大,截止目前,證券開戶數已經過億。他們通過一級市場的股票認購,為2000多家上市公司提供了近10000億元直接融資;通過二級市場的股票交易,為券商、財政部創造了數千億元的佣金和印花稅收入。正是由於他們的廣泛參與,才有了證券市場的超常規發展。
  (二) 層次多樣,水平偏低
  在證券市場上為數眾多的中小投資者中,學歷、知識、經驗、專業技能參差不齊。統計表明,38.44%的投資者擁有大中專學歷,38.54%的投資者為本科學歷,擁有碩士及以上學歷的投資者佔6.93%,以上合計為83.91%,而中學及以下學歷的投資者僅為14.97%。但從整體層面上和專業層面上分析,我國中小投資者仍處於一個偏低水平上。
  (三)投資量小,結構分散
  據中國證券投資者保護基金有限責任公司和中國證監會投資者教育辦公室共同完成調查報告顯示,約有兩成多的投資者在股市投入資金5-10萬元和10-30萬元,17.25%的投資者資金規模在2-5萬元,近一成投資者股市投資金額在30-50萬元左右。綜合分析,30萬元以下的投資者佔到3/4。
  此外,男性股民、年輕股民和中等收入者成為主力軍。調查顯示,證券投資者以男性為主,佔到63%,而女性投資者只佔32.96%,男性數量是女性的兩倍多。其中,25-34歲的投資者最多,佔到36.23%,1/4的投資者年齡介於35-44歲之間,45歲以上的投資者超過兩成。35.09%的投資者月均收入在1600-3200元之間,超過1/4的投資者月均收入在800-1600元之間,月均收入在3200-6400元之間的投資者的佔比為16.67%。
  (四)認識不足,權益受損
  中小投資者對自己的合法權益缺乏認識。單箇中小投資者由於其持有的股份份額較少且持有的時間較短,常常對自己的合法權益如對上市公司的知情權、質詢和建議權、股東權益等缺乏認知,不能很好地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綜上所述,中小投資者的上述特徵決定了其風險承受能力和自我保護能力較差,在我國證券市場還處於發展階段,法律法規不健全的條件下,其合法權益必然最經常也最易受到損害。
  二、證券市場中小投資者權益保護的必要性
  (一)證券市場可持續發展的需要
  一箇中小投資者權益受到保護的市場,才是一個具有良好的發展動力的市場;否則,投資者會失去信心,市場也就失去前行的動力。因此,採取措施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增強其信心,有助於增強市場前行的動力。
  (二)提高市場效率、降低市場風險的需要
  如果證券市場能夠很好地保護中小投資者的權益,就能提高市場的效率,降低由於各種違規操作帶來的風險,有助於投資者在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的同時實現資金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海外成熟證券市場的成功經驗
  海外證券市場的成功經驗表明,成熟的證券市場往往注重對中小投資者權益的保護,重視相關規章制度的建立和具體監管工作的執行,全力維護市場公平,營造一個讓中小投資者放心的投資環境。
  三、中小投資者權益受損的原因
  (一) 投資風險較高,投資理念有待成熟
  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發展,中小投資者的風險意識在不斷加強,投資理念也漸趨理性。但是與西方成熟的股票市場相比,目前我國中小投資者投資理念還存在較強的投機性,常常是自發形成並表現為非理性的特徵,他們依靠“訊息市”、“政策市”提供的各種小道訊息和政策作出決策,忽視公司的投資回報,缺乏對會計資訊的分析能力和對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急於賺取買賣差價。因為這些錯誤的投資決策和非理性的投資行為,加大了中小投資者的投資風險。
  (二)絕對投資額小,相對投資額大
  絕對投資額,是指中小投資者個人投到股市的資金量的多少。我國股市中中小投資者投入到股市的資金量並不多,絕對投資額小。而且,中小投資者普遍缺乏專業性較強的投資知識,所以他們不能也不會運用組合投資策略來防止投資方式單調、投資風險較大現象的發生。相對投資額,是指中小投資者投資與收入的比例。我國中小投資者多數沒有合理地分配收入,除日常開支外,包括應急用的銀行儲蓄、固定利率的國債等方面的資金,都有可能被挪去炒股,所以相對投資額大。這必然使他們產生儘快取得股市收益的投機想法,進而干擾上市公司決策層的決策意向,增加了發生會計資訊失真的機會。
  (三)從眾心理強烈,羊群效應明顯
  中小投資者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具有較強的從眾心理,他們覺得只有和大眾的投資決策相一致時才會有安全感,並且在考慮資訊成本後,中小投資者更願意追隨股市的“領導者”,直接模仿大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基於以上兩點原因,形成了中小投資者的“羊群行為”,從而導致會計資訊失真給中小投資者帶來的損失增大。
  (四)股東意識缺失,法律意識淡薄
  我國的中小投資者僅把投資簡單看作“錢生錢”的過程,卻並未意識到投資後自己也是上市公司的股東。他們忽視運用法律手段來維護自身權益,只是寄希望於自己不要成為會計資訊失真、證券欺詐等引起股市動盪的犧牲品。同時,中小投資者出於訴訟程式及費用方面的考慮,在合法權益受到侵犯時,往往選擇沉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