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茶文化的作文欣賞

  潮州工夫茶即潮汕茶文化,是中國古老的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茶道。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1

  潮汕功夫茶

  我的家鄉潮汕是一個神奇而又富饒的好地方,這時有潮劇,有潮繡,還有遠近聞名的潮汕功夫茶。

  潮汕功夫茶即潮汕茶道,是我國古老的茶文化之一。所謂功夫茶,並非一種茶葉或茶類的名字,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之所以叫功夫茶,是因為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

  潮汕功夫茶整體上有:精、潔、和、思四個特點。採用的是烏龍茶葉,如鐵觀音、水仙和鳳凰茶。沖泡的茶具也需要成套,計十來種。

  潮汕功夫茶不但講究品飲的功夫,而且講究沏泡的學問。它的衝法有一套十分複雜的程式,最常用的衝法有關公巡城、韓信點兵等。

  我愛潮汕功夫茶,更愛我的家鄉——潮汕,我為我是潮汕人而感到驕傲和自豪!

  2

  潮州工夫茶

  工夫茶是潮汕地區特有的品茶風尚.品嚐工夫茶是潮州民間最普遍的習俗,也是潮州人的待客之道.像我們家裡都有一套精緻的茶具.

  今天,李大嬸到我們家做客.我媽媽趕緊拿出一套茶具,一套茶具一般有大的蓋杯或衝罐和三或四個小茶杯.

  先燒開水,把茶具沖洗.叫"欖碳煮水,開水熱罐"; 然後把茶葉放在衝罐裡,叫"烏龍入宮".衝罐選宜興陶壺最好,我們普通用楓溪制的瓷蓋杯.

  接著把燒開的水衝到茶壺裡,把蓋子蓋上,媽媽把茶壺拿起來轉一圈把茶衝到小杯裡,但是沒有把茶拿來喝,而是把茶水拿來洗杯,我奇怪的問媽媽,茶為什麼不喝?媽媽笑眯眯說:"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俗話說,頭遍腳氣,二遍茶葉,三遍窮人喝不著.這一道叫"懸壺高衝,春風拂面,薰洗仙顏"

  這次媽媽衝進開水後,蓋上一會兒,就把把壺轉一圈把茶均勻衝到小杯裡,後來還逐杯點了點把壺裡的水滴乾,我這下又問媽媽,為什麼您在上邊轉了又點水呢?媽媽說:"俗話說,'關公巡城,韓信點兵'嗎."然後媽媽說,"好喝了".先把一杯雙手拿給李大嬸喝,"別客氣".李大嬸笑著接過茶杯,''好香的茶''這叫''敬奉香茗,品香審韻''.

  媽媽說:"工夫茶講究的是色香.這是潮州飲食文化之一".哦,我明白了.

  潮州功夫茶有不受環境限制,以三五成群共飲而深受人們喜愛,氣氛和諧.是商業活動,人際交往之道。它有著歷史文化美學價值,社會家庭文化價值,健身益智價值,是潮州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

  工夫茶

  幾天前,我表姐和表姐夫到我家做客。我表姐夫是外地人,一進家門,就對我家的工夫茶具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嘿,這是沏茶的嗎?這麼小,夠喝嗎?”表姐夫端起茶壺問。

  “表姐夫,這您就不懂了吧!”我擺起架子,當起了小老師,一定要在表姐和表姐夫面前大展身手,“這是潮汕工夫茶,蘇轍有詩曰:‘閩中茶品天下高,傾身事茶不知勞。’工夫茶,工夫工夫,顧名思義就要細緻,大茶壺就不工夫了。”

  表姐夫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我看他一頭霧水的樣子,趕緊補充:“工夫茶不是茶葉的名稱,而是一種泡茶的技法,這種泡茶的方式極為講究,操作起來需要一定的功夫。”我看錶姐夫挺感興趣的樣子,於是親手示範起來。我端起茶壺,說:“水乃茶之母,壺乃茶之父。潮汕的工夫茶壺講究‘小,淺,齊,老’,小即茶壺個頭要小,裡頭要淺,茶才能留味,齊指‘三山齊’。我把茶壺蓋拿開,倒扣在茶几上,壺滴嘴、壺沿和壺柄在同一平面上,這就叫‘三山齊’,老是指壺肚裡積的茶垢的厚度,厚即老。”表姐夫恍然大悟。“這是茶杯,講究‘小,白,薄,淺’,也分寒暑杯,杯沿向外翻的適合夏天喝,散熱快,冬天則相反。茶經裡說‘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有閒致的人用泉水泡茶。”我說得一套一套的,表姐夫等不及了,趕緊要親自動手。

  表姐夫開啟蓋子,就把茶葉往壺裡塞。“NO,NO,NO!”我早料到有這種結果。“茶葉要分粗細,先加粗的,再放細末,再放粗葉。等水沸以後,沿壺邊加水,要‘高衝低斟’,還要淋罐,洗杯時水要直衝杯心。”“呀!規矩太多了,算了,我不學了。”表姐夫灰心了。“嘿,工夫茶重在修身養性,您啊,叫表姐慢慢教你吧!”我一臉壞笑。

  工夫茶是潮汕人的驕傲,這種泡茶方法雖格外講究,卻能修養身心。人生如茶,在淡淡的苦澀中,也能喝出不一樣的甘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