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茶文化的品茶方法

  潮汕茶文化是潮汕在明清以後,繼唐宋茶俗而新興起的茶道。在全國最精緻、最考究、最著名,是茶文化的高峰。下面是小編精心為你整理的,一起來看看。

  

  潮汕功夫茶沒有像中國功夫那樣馳名中外,但她作為潮汕文化的精粹,容入了潮汕人世世代代的情感。茶對於潮汕人來說,已經不是簡單的飲料,而是生活中的生活,她承載著潮汕人的生活態度,映耀著潮汕人的處世哲學。

  北方人的喝茶方式總是讓我很納悶,往一大杯水裡扔進一些茶葉,泡一泡,就可以喝了 雖然這種喝茶方法效率比較高,不過他們更多的是吧茶當作解渴的飲料喝,而不是一種悠閒自在地品茶或者叫品茗也好。而外國人喝茶更是讓人啼笑皆非,往一杯泡的發黑的紅茶里加入牛奶就喝了起來 茶味全無,茶的精粹消失殆盡。

  而真正地喝茶,應該是氣定神閒,悠然自我地喝茶。潮汕功夫茶之功夫正式這種境界地昇華。一個人坐在茶桌前,不是危襟正坐,而是隨意而坐,氣定神閒,不管泰山崩於前,還是黃河之水泛於前;一套潮汕功夫茶茶具,一般情況下有四個小杯,一個特殊茶壺,最好茶壺是由紫沙呢製作的;一壺煮沸的水而且還要不斷加熱;沖茶的方法也是很由講究的,如關公巡城,韓信點兵。

  不管用什麼方法,沖茶還是要不緊不慢的,講究心手協調,內外一致。喝茶不是狼吞虎嚥,而是慢慢品味,任茶香直撲鼻孔,慢慢沁入心肺,與內心的平靜容為一體。

  潮汕茶文化的茶藝表演

  潮汕工夫茶表演用具:茶,以武夷巖茶、安溪鐵觀音為好。器,能容水3-4杯的孟臣罐***宜興紫砂壺***、若琛甌***茶杯***、玉書碾***水壺***、潮汕烘爐***電爐或酒精爐***、賞茶盤、茶船等。

  ***一***鑑賞香茗:主泡師用茶則從茶倉中取出一壺量的茶葉,置於賞茶盤中,助泡接過賞茶盤,讓客人鑑賞幹茶,並介紹所用茶的特點。

  ***二***孟臣淋霖:用沸水澆壺身,其目的在於為壺體加溫,即所謂“溫壺”。

  ***三***烏龍入宮:將茶葉用茶匙拔入茶壺,裝茶的順序應是先細再粗後茶梗。

  ***四***懸壺高衝:向孟臣罐中注水,水滿壺口為止。

  ***五***春風拂面***刮頂淋眉***:用壺蓋颳去壺口的泡沫,蓋上壺蓋,衝去壺頂的泡沫。淋壺可衝淋壺蓋和壺身,但不可衝到氣孔上,否則水易衝入壺中。淋壺的目的一為清洗,二為使壺內外皆熱,以利於茶香的發揮。

  ***六***薰洗仙顏:迅速倒出壺中之水,是為洗茶,目的是洗去茶葉表面的浮塵。

  ***七***若琛出浴:用第一泡茶水燙杯,又謂“溫杯”,轉動杯身,如同飛輪旋轉,又似飛花歡舞。

  ***八***玉液回壺:用高衝法再次向壺內注滿沸水。

  ***九***遊山玩水:也稱運壺,執壺沿茶船運轉一圈,滴淨壺底的水滴,以免水滴落入杯中,影響茶之聖潔。

  ***十***關公巡城:迴圈斟茶,茶壺似巡城之關羽。此番目的是為使杯中茶湯濃淡一致,且低斟是為不使香氣過多散失。

  ***十一***韓信點兵:巡城至茶湯將盡時,將壺中所餘斟於每一杯中,這些是全壺茶湯中的精華,應一點一滴平均分注,因而戲稱韓信點兵。

  ***十二***敬奉香茗:先敬主賓,或以老幼為序。

  ***十三***品香審韻:先聞香,後品茗。品茗時,以拇指與食指扶住杯沿,以中指抵住杯底,俗稱三龍護鼎。品飲要分三口進行,“三口方知味,三番才動心”,茶湯的鮮醇甘爽,令人回味無窮。

  ***十四***高衝低篩:沖泡第二泡茶,重複第八步動作。

  ***十五***若琛復浴:手法同若琛出浴。

  ***十六***重酌妙香:重複第九、十、十一步動作。

  ***十七***再識醇韻:重複第十三步動作。

  ***十八***三斟流霞:沖泡第三泡茶。鐵觀音等烏龍茶,內質好,香氣濃郁持久,有“七泡有餘香”之美稱。因是表演,故只衝泡三次,希望能為來賓帶來美好的回味。

  ***十九***謝茶敬客:完成整套潮汕工夫茶的沖泡程式。

  潮汕工夫茶的表演以沖泡兩次茶為宜,最多不超過三次。這樣既給來賓一個完整的印象,又不使表演時間過於冗長。如果在生活中,則可以繼續沖泡下去,且每一次沖泡,時間上應有一段間隔,不可一壺泡完緊接著又泡一壺,間隔時間大致為10分鐘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