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文化方面的論文

  旅遊文化整合對充分挖掘旅遊文化的內涵,提升旅遊文化的品位,打造地域旅遊特色,制定旅遊業可持續發展規劃,提高區域旅遊經濟整體競爭力,更好地發揮旅遊文化在經濟社會和人民群眾物質精神文化方面的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城市旅遊文化發展

  [摘要]文化是旅遊業建立品牌、提高競爭力的“法寶”。要提高我國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必須高度重視旅遊文化的建設,深入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營造旅遊文化氛圍,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旅遊文化體系。建立文化旅遊品牌,發展城市旅遊文化,是城市發展旅遊業、向國際文化旅遊城市邁進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文化;旅遊;城市;品牌

  一、旅遊文化的內涵

  旅遊文化作為一種全新的文化形態,揭示了旅遊活動的本質是一種文化活動,無論是旅遊消費活動還是經營活動都具有強力的文化性,只有挖掘出文化內涵,它才會具備吸引旅遊者的魅力。

  任何一種新的文化形態的產生、發展和完善,都是社會生產力和社會文化發展到相當水平的結果。隨著旅遊業在經濟領域中的地位不斷提高,它對社會文化發展的需求和依賴也越來越明顯。旅遊行為的綜合性、時間空間的延展性、景觀意態的趣味性、旅遊內容的豐富性以及遊客需求的多樣性,要求旅遊業必須具有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文化形態。

  旅遊文化是一種特定的文化形態。它是人類過去和現在創造的與旅遊關係密切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它是以一般文化的內在文化價值因素為依據,以旅遊諸要素為依託,作用於旅遊全過程的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它的最外層是物質文化,中間層是制度文化、行為文化,核心層是精神文化。旅遊文化是旅遊者的主要旅遊動機,是旅遊資源的主要內涵,是旅遊業的頂樑柱。凡在旅遊活動過程中能使旅遊者舒適、愉悅、受到教育,能使旅遊服務者提高文化素質和技能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都屬於旅遊文化的範疇。

  旅遊文化不是抽象的、形而上學的,而是包括旅遊者、旅遊從業者、旅遊資源、旅遊生活設施和接待地環境等在內的物質和精神的總和。一方面,它包括具體的客觀內容,如人、財、物等;另一方面,還包括不可見的文化成分,如旅遊者如何使用他的財、物,旅遊業如何開發資源、增加裝置提高質量以滿足旅遊者的各種心理動機和需求。

  城市旅遊文化既是一種文化現象,也是一種文化關係,既具有融合性,也具有衝突性,是一種複雜的綜合文化現象。城市旅遊文化是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和自信心的來源。

  二、旅遊與文化的關係

  文化的本質決定了文化的旅遊功能。文化是人的創造物,而不是自然物,它是一種社會現象而不是自然現象,如萬里長城、金字塔體現了文化、科學技術水平、成就及審美觀念。文化是一種發展力量,它能改善人文環境,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促進城市經濟結構優化發展。文化因旅遊得以廣為傳播,是旅遊發展的靈魂。旅遊則是傳承和弘揚文化的重要載體,旅遊因文化更富魅力。

  旅遊文化是因為旅遊活動而產生,為旅遊活動而整合的文化,從其自身的結構來說,可以劃分為旅遊主體文化、旅遊客體文化、旅遊介體文化。。旅遊與文化實質上是一致的,二者相輔相成,緊密聯絡,因而應把旅遊和文化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旅遊與文化融合,促進旅遊產業升級為旅遊文化產業。。對旅遊文化的創新,主要是人的創新和對旅遊資源文化內涵的挖掘和提升,並建立現代旅遊企業文化。

  三、發展城市旅遊文化的必要性

  城市旅遊的主要資源為文化遺產,包括有形文化遺產和無形文化遺產。有形文化遺產包括自然景觀、山川湖泊、森林、草原等;無形文化遺產包括音樂、戲曲、傳說、歷史、文學、民俗等。

  文化旅遊正成為一種備受青睬、生機盎然的旅遊形式。旅遊文化是一個國家在發展旅遊業的過程中保持民族特色的必然要求,同時,旅遊文化蘊藏著巨大的經濟潛能。文化是提高人的素質,提高管理水平的關鍵,旅遊文化大量地體現在旅遊業的管理者及從業人員身上,其文化素質及經營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旅遊者能否獲得良好的審美享受和精神滿足,直接影響旅遊業的發展。

  發展城市旅遊文化也是競爭的需要。未來城市旅遊業的競爭主要是旅遊文化方面的競爭,人們對旅遊資源、旅遊質量和服務的需求更趨向於文化性強、科技水平高、富於參與性的專案。

  文化是旅遊業創品牌,提高競爭力的“法寶”。品牌是一種無形的力量,更是一種寶貴的文化資源。必須高度重視城市旅遊文化建設,深入挖掘旅遊文化內涵,營造旅遊文化氛圍,建立一套具有中國特色的城市旅遊文化體系,才能提高旅遊業的國際競爭力。

  四、建立文化旅遊品牌,發展城市旅遊文化的建議

  1.實現城鄉資源共享,培育關愛文化,增強民眾凝聚力和創造力,共同發展城市旅遊文化,保護城市旅遊文化遺產。積極推動文化旅遊大專案的建設,打造極具創意的旅遊文化專案。堅持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原則,以促進文化產業與城市經濟發展聯動,推動社會全面發展。

  2.打造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相融合的文化旅遊城市。城市品牌是一個城市的身份象徵和魅力所在,要突出旅遊形象和城市品牌的統一性。要大力推動城市品牌的塑造,推進文化與旅遊的城市品牌。現代城市的發展表明,經濟是現代城市的力量,景色是現代城市的形象,文化則是現代城市的靈魂。要將歷史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注重傳統與現代的有機結合,以文化旅遊促進環境再造,實現文化建設和生態環境的雙豐收。

  3.全面加強旅遊文化建設,加強目的地文化建設,營造文化氛圍。城市文化是城市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城市一般都是區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擁有大量的具有傳統文化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的歷史文物古道、古代建築等,反映了一個地區一定時期內的文化史、民俗史、政治史。搞好規劃建設,凝聚文化個性,增強城市文化的特色、生命力和凝聚力,通過對文化資源的有效配置,充分營造文化氛圍,有助於提高旅遊文化的品位。這對於提高旅遊行業的市場生存能力和競爭力,促進旅遊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具有特殊意義。

  4.進一步開發旅遊資源。以豐富的人文歷史、自然風光為依託,打好“文化”牌,做好“山水”文章,豐富旅遊產品,發展特色旅遊,整合旅遊資源,打破區域壁壘。文化資源的開發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湧現了張家界、九寨溝、麗江等成功的案例,說明在經濟條件較差、基礎設施落後的情況下,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條件去克服困難,就能夠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

  5.創新文化服務旅遊經濟模式。優化旅遊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意識和文化意識,可參照“印象劉三姐”、“印象麗江”等大型文藝演出,發展旅遊文化創意產業。

  6.瞭解旅遊者的文化需求。當代需求與消費文化的模式,已經發生了變化,人類在獲得物質文明較大程度的滿足之後趨向於追求文化精神價值的滿足。。由於社會不斷向前發展,遊客的層次不斷提高,對旅遊的要求不只是侷限在趣味性、觀光型了,更要求其體現文化及歷史內涵。因此,要進一步調整和優化旅遊開發格局,由觀光型向文化型、保健型、生態型轉化。

  7.打造旅遊文化特色,建立文化旅遊品牌。旅遊文化具有多樣化性,有歷史文化、景色文化、建築文化、農家文化、名山文化、藝術文化、紅色文化、佛教文化等。打造旅遊文化品牌,要突出特色,可以通過舉辦一系列的政府搭臺,旅遊唱戲,景區受益的旅遊節慶活動或建設一批主題文化公園來顯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各地方文化、各民族文化的內涵,不斷賦予旅遊文化以新的內涵。要把獨特的城市風貌轉化為旅遊新產品,做成旅遊品牌;把具有百年曆史的風貌建築、歷史、名人故居等串成精品線,成為吸引遊客、聚集人氣的特色品牌。

  綜上所述,可以總結出城市旅遊文化的發展模式。發展城市旅遊文化。是旅遊業發展的新趨勢,可以參照該模式,結合各城市實際,發展獨具特色的城市旅遊文化。

  篇2

  論創意城市與文化旅遊

  [摘 要] 通過對創意城市“3T”理論的分析,提出要實現城市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以創意人才、創意產業為核心構建創意城市。並提供一個開放的、包容的和多樣性的環境來吸引創意階層促進城市的發展和文化旅遊的繁榮。探討了大學為創意城市與文化旅遊做出的貢獻。

  [關鍵詞] 創意城市 文化旅遊 “3T”理論

  專家薩斯基婭・薩森在《全球城市》一書中認為全球城市是經濟、政治和文化權力重合的地方,是全球性的制高點。而要佔據這個制高點主要靠城市的靈魂――即城市的創意。

  21世紀是城市競爭的世紀。這種競爭從一定意義上說是城市文化生產力的競爭,核心是文化創意的較量。雖然中國在本世紀上半葉的迅速崛起是勿庸質疑的,然而中國的創意水平在世界各國2005中僅居第三十六位,因此如果僅僅靠“made in china”模式的超越終究不是真正的可持續的超越。城市旅遊經濟的發展對區域經濟的整體發展具有巨大的關聯帶動作用。然而傳統旅遊也因內容單調,方式陳舊,文化內涵不足,正經歷著嚴峻的考驗,創意產業是智慧化、知識化、高附加值的產業,將其與旅遊產業結合,能產生強大的生命力,提高旅遊業的文化含量,提升城市形象,促進結構調整,創造新的城市文化氛圍,塑造品牌形象,增強城市綜合競爭力。

  2002年Florida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在區位選擇方面的證據說明,過去是公司區位吸引了人,現在是有創造力的人口吸引公司。公司將會搬到有創造力的人居住的地方。在美國有創造力的人喜歡住在對技術technology、人的才能talent和寬鬆的環境tolerance三因素排名很高的城市,他提出了著名的3Ts理論。Florida認為創意城市有三個特徵,即要有創意人才、創意階層與寬容的城市文化,即創意人才與創意階層、技術與創意產業、寬容與創意城市。

  1.人才與創意階層。

  在創意時代人力資本或者人才成為主要生產要素,一個城市的競爭優勢來自於能夠快速地動員這些人才和資源把創意轉化為新商業產品。知識經濟下的創意階層,不是各部門的管理人員,而是各個領域裡受過高等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具有國際性眼界,能夠敏銳地發現問題,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專業人士,以及那些獨立獨行,非主流的“文化人”,甚至是那些被視為異端的“地下藝術家”,包括科學家、大學教授、詩人、小說家、藝術家、演員、設計師、建築師、編輯、文化人士、諮詢公司的研究人員等,還有從事創造性的專門職業人員包括高科技、金融、法律,以及其他知識密集型行業的專門人員。美國社會正悄然興起一個新的階層――創意階層,2002年人數達到3000萬人,佔勞動力市場的30%。在倫敦,每七個人中就有一個從事創意產業工作。我國的深圳,擁有2萬人的設計師隊伍,西安有全國最發達的民辦教育系統,波西米亞北京“北漂一族”的故鄉,全國IT人才,教育人才匯聚地,上海――臺灣企業家的第二故鄉。

  在創意產業這個由創意主導的領域裡,競爭的關鍵在於人才,好的創意人才不僅能夠促進產業的生產和經營,而且他們本身也是品牌,是一個地區的文化名片和文化形象,是推動該地區創意發展的核心力量。例如,提到雲南文化就不能不提到著名舞蹈藝術家楊麗萍,她以她的舞蹈將雲南文化發揚光大,併成為雲南文化的標誌性品牌。由她導演製作的大型民族舞劇《雲南印象》轟動海外,演出已超過100場。瑞士小石城因教經濟學的施瓦布而名噪天下,他教學方法新異,把學生召到草地上上課,大家席地而坐,就感興趣的經濟話題進行辯論,名字叫 “經濟論壇”,這一新穎的形式吸引許多同學參加,有記者報道出去,前來諮詢訪問,施瓦布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立即著手註冊建立“世界經濟論壇”。後來他不斷提高規格,邀請各國總統、及經濟界傑出人士參加“世界經濟論壇”,每年世界要人的雲集不僅給小石城帶來資訊,帶來消費,還帶來滑雪、觀光旅遊的人群。這個小城,光每年的旅遊收入就達2.6億美元。旅遊是體現差異的活動,旅遊業要不斷創新,滿足人們求新求異的需要,而其中創意人才的“智囊”也體現得淋漓盡致。

  2.技術與創意產業。

  技術可以定義為一個城市的創新和高科技的集中體現。最早提出創意產業政策的英國文化體育媒體部認為:文化創意產業就是那些發源於個人創造力、技能和天分。能夠通過應用智慧財產權創造財富和就業機會的產業。包括廣告業、建築藝術、藝術和古董市場、手工藝品、設計、時尚設計、電影和錄影、互動式休閒軟體、音樂、表演藝術、出版業、軟體和計算機遊戲、電視和廣播13大類。臺灣的蔡文婷形象地將文化創意產業比喻為“說故事的產業”,當單位靠技術獲利的經濟增長空間受到擠壓時,文化卻以無限創意的手法使其再生,並融入各種產業,使原本互不相干的文化與產業攜手合作,成為決勝致富的時代之星。

  一個城市發展具有吸引力,常表現為新工業起步、就業機會多和生活質量好。這帶來了新住戶和遊客進入,以及新企業投資進入,僅以網路技術為例,就有網路遊戲、網路媒體、網路培訓、網路教育、網路休閒業等新興的創意產業類別。據臺灣人計算,100億新臺幣投資於電子產業,僅能增加500個工作機會,但等值投資於文化創意產業,卻可以創造10000個工作機會。風靡全球的電影《魔戒》三部曲,歷時七年,投資超過2.7億美元,攝製組由2400人組成,僱傭演職人員更是不計其數,僅一場群雄集聚紐西蘭惠靈頓的場面就動員26000位演員。

  英國倫敦的做法發人深思,據說來英國旅遊的人,每5個人中就有1個人是受了電影的感染。《諾丁山》《真愛至上》,在影片中出現的倫敦的電影實在太多了,幾乎這個城市的每個角落都在電影中出現過。這正是倫敦文化創意產業的一部分,倫敦市長將其稱為最大的“軟廣告”。浙江宋城集團一直堅持“建築為形、文化為魂”的經營理念,用產業的思路對文化資源進行有效的開發。宋城景區充分挖掘了宋文化――新春廟會、宋城火把節、宋城潑水節、宋城天燈節讓遊客狂歡盡興,流連忘返。不過最讓遊客們讚不絕口的是核心產品《宋城千古情》,八年來長久不衰,觀眾超過500萬人次,已成為杭州的著名文化品牌。

  創意產業融入旅遊產業,催生了旅遊的新形式,增加了旅遊的文化內涵。從而使城市獲得了新生,大大增強了城市的綜合競爭力。

  3.寬容與寬容社群。

  寬容可以定義為開放、包容和多樣性。創意人才更願意那些多元化、包容性的城市,因為開放、交流、寬容的外部環境可以激發人們的創造力,而對創造性成果的社會認可,又可以激發出更多的創意。目前,作為“民族大熔爐”的紐約,有近800萬人口來自世界各地100多個民族,其中猶太人有200萬左右,非洲裔黑人有200萬人左右,華人也有60多萬。上海正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接待四方來客。

  Hip-Hop原為美國黑人發洩不滿情緒,自我認同的一種方式,後來竟演變為流行音樂的主流,被全世界的青少年所接受,韓國在此基礎上創造出影響亞洲市場的韓流文化。北京曾把街頭自發的舞者視為異己而清除,現在卻將自發組織起來的“老大媽秧歌隊”搬到巴黎大街上去表演。

  大學對創意城市和文化旅遊的貢獻。大學是創意城市的基礎設施。大學具有優質的生活質量,大學的教育環境和文化環境有效地吸引世界各地的外部人才和培養當地人才,大學對於城市繁榮具有拉動作用,大學提高了城市的可居住性並吸引投資者,提高了城市的可旅遊性並吸引旅遊者。由於哈佛大學在全世界享有盛譽,吸引全世界的精英和投資者,加劇了企業間的競爭,助長了管理諮詢產業和文化創意產業的迅速發展。同時,哈佛大學也吸引了旅遊者,現在哈佛大學周圍已成為全美國旅遊最旺的地方。這其中包括觀光旅遊者遊覽哈佛校園和商務旅遊者例如在哈佛大學參加會議或接受培訓。

  我國的高等教育跟世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差距,但也可看出創意階層比例高的大都是高等教育比較發達的城市。一些重點大學對城市發展和文化旅遊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比如楊浦區赤峰路的城市規劃、建築裝潢設計一條街是依託同濟大學土木建築專業人才優勢而集聚起來的產業園區,年產值逾20億元。依託周邊大學發展起來的上海第一條藝術旅遊景觀線泰康路藝術街,為上海市增添了又一張寶貴的名片。

  主宰21世紀商業命脈的將是創意,構建創意城市,吸引創意人才,發展創意產業,促進文化旅遊的發展,將是我國未來城市發展的必然選擇。

  參考文獻:

  [1]劉漢太:開啟創意經濟的魔盒[M].中國鐵道出版社,2007

  [2]厲無畏:創意產業導論[M].學林出版社,2006

  [3]王 穎:城市社會學[M].上海三聯書店,2005

  [4]諸大建 王紅兵:構建創意城市――21世紀上海城市發展的核心價值[J].城市規劃學刊,同濟大學出版社,20073

  [5]諸大建 黃曉芬:創意城市與大學在城市中的作用[J].城市規劃學刊,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1

  [6]王偉年 張平宇:創意產業與城市再生[J].城市規劃學刊,同濟大學出版社,20062

  [7]陳福義:論城市文化建設與城市旅遊開發――兼論長沙旅遊開發[J].湖南商學院學報,20075

  [8]杭 間:文化創意產業是一把雙刃劍[J].中國書畫,200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