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哪些困惑

  當今社會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的困惑越來越多,那麼有哪些困惑呢?怎麼解決這些困惑呢?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困惑,希望可以幫到你!

  家長在教育孩子上存在的困惑

  ■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個性培養

  ★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個案:

  周女士的女兒2歲半,每天早晨一定要穿自己喜歡的衣服。幼兒園裡規定穿園服,可她就是不願穿,每次都鬧到家裡所有的成員都來勸說的地步,她才很不情願地穿上園服去上幼兒園。家長對此很困惑。到底如何面對一個幼小孩子在穿著打扮上的要求?

  ■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慾望教育

  ★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個案:

  鄭女士對孩子無休止的要求感到頭痛。每次領著孩子上街或者到公共場合,孩子總不停地要買這買那。這樣的問題出現已經不是一次兩次了。她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小時候,我只有一個“洋娃娃”,但卻對它百般寶貝,珍惜得不得了,而現在兒子擁有一堆玩具火車模型、賽車模型、汽艇模型,卻好像都不能滿足他。凡是車模他都喜歡,同樣款式的車他還要買不同顏色和不同大小的,而且見了別的孩子有什麼玩具他也會不停地吵著要,但買回來後,沒幾天就又扔到一邊了。

  其實這樣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不只鄭女士一人。面對這樣的浪費和無休止的慾望,媽媽們都不知該如何是好。雖然自己有這個經濟能力給他買各種東西,但長期下去會不會慣成孩子“要什麼就必須得到什麼”的毛病?等他長大進入社會後會不會產生什麼不良後果?

  ■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挫折教育

  ★家長教育孩子的困惑個案:

  韓女士今年36歲,原在外企工作,丈夫有一家自己的廣告公司。自從有了孩子後就一直在家做“全職太太”,兒子今年6歲。他們住在西山邊一幢近280平方米的聯排別墅裡,豐衣足食的環境中成長的兒子今年即將上小學。但媽媽卻日漸發現兒子無法面對失敗,比如與別的孩子一同賽跑時落了後,或者和媽媽下跳棋連輸兩盤,他都會哇哇大哭甚至做出過激的舉動。媽媽由此非常擔心,孩子上了小學或將來進入社會將要面臨很多競爭和失敗,如此這般如何是好?

  給家長教育孩子的注意事項

  1、孩子沒有“好”“壞”之分

  做父母的千萬不要用“好孩子”和“壞孩子”來評價孩子。在我們身邊,我們經常能看到或者聽到這樣的交談:“你如果做了某件事,你就是壞孩子......”

  做父母的一定不要這樣說,父母可以說:“孩子,你做的哪件事是錯的,我不太喜歡,我喜歡你這樣做......”

  孩子們對“好”和“壞”看的非常重要,所以,千萬不要拿這兩個字評判一個孩子。

  2、過程不要結果

  一定要記住,父母不是老闆,孩子不是員工,對於孩子,我們要的是過程,不是結果。如果父母多讚賞孩子付出的過程,那麼,他們在日後也一定會不惜艱辛的付出,然而,如果父母只會讚賞結果,那麼,走捷徑、動歪腦筋就成家常便飯了。

  3、不要太在意成績本身

  這是大部分家庭比較嚴重的問題,太過於重視成績,“你必須考100分”,父母們,千萬不要這麼做。當他們帶著成績單回家的時候,不要直接詢問他們考了多少分,而要對他們說:“如果我沒猜錯的話,你考了個好成績,我給你買好吃的了......”

  也不要急於看成績單,最好能讓孩子主動告訴你成績。不要太在意成績本身,考不到100分也不要斥責孩子,畢竟不是誰都能考100分。

  4、參加孩子邀請的各種活動

  當孩子說有運動會或者家長會,這個時候不論你多忙,一定要抽時間過去看孩子表演,這是鼓勵孩子最好的方法。

  不管孩子有沒有贏得比賽,千萬不要在他們面前表現出失望,一定要肯定他們的付出,給他們加油打氣。

  給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

  建議一

  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鏡子裡看到的就是自已。

  一個優秀的孩子,背後有一個或者幾個優秀的家長和教師,一個“問題”孩子背後有一個或幾個有“問題”的家長和教師。

  我們通常在教育“問題”孩子時把重點放在孩子身上,其實應該把重點放在家長和教師身上。要讓孩子優秀,就要培養優秀的教師和家長,沒有優秀的教師和家長是不可能培養出優秀的孩子的。

  家長要意識到:你不是評委,不是觀眾,你的孩子的“優”與“不良”是由你的原因引起的。要想讓孩子朝好的方面改變,家長首先要從改變自已做起。當然,各位家長、每位教師的出發點都是好的,都希望把孩子教育好,只有好心加上好的辦法才能辦出好的事。因此,各位家長要學會教育孩子的好辦法。

  建議二

  孩子是教出來的,不是說出來的,更不是擔心出來的。

  有的家長認為天天叮囑孩子要好好學習就是對孩子教育了,這種觀念就是把“說”當成“教”。“說”只是教育的最直接、最感性、最容易溝通的一種方法,但“說”決不是“教”的全部,也並不代表是“教”。

  教師、家長以及其他的長輩都是頻繁地用“說”的方法,導致效果不明顯。身教重於言教,孩子都希望長大,原因就是想長大成為現在的你——家長。大人們認為許多事小孩不可以做,而大人卻可以做,大人非常自由並且有特權,可以沒有約束,做自已想做的事。家長往往會對孩子的學習以及成長擔心不已,這種擔心緣於恐懼,導致家長盲目地求全求穩,孩子離開了自已的視線範圍就開始不放心。有的家長為了不讓自已擔心的事情發生,反覆地交代、叮囑,總認為多說總是好一點,其實效果適得其反,就像燒菜時認為“油多不壞菜”,其實油多了不但“壞”菜,而且“壞”身體。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絕大多數的家長不如自已的孩子。部分家長不認同這個觀點,覺得有許多孩子不如自己。為什麼會有這種看法?

  一是父母經常用自已的長處去比孩子的短處,比如總覺得現在的孩子沒有自已小時候的吃苦精神,其實不是孩子沒有吃苦精神,而是沒有吃苦機會。因此我們認為,我們當時能吃苦,不是有吃苦精神,而是沒有甜吃。現在孩子不願吃苦,不是沒有吃苦精神,而是沒有苦吃。

  二是家長總是以自已成長的過程來評判孩子,但是,對於孩子僅限瞭解其言和行,並不知道他心裡所想,沒有走進孩子的心裡,完全是靠猜測,去判斷的,所以你覺得孩子不如你。

  建議三

  教育孩子最忌諱“急”。

  好孩子是家長“熬”出來的,不是急出來的。

  就如菜系中最注意養生的煲湯,一鍋好湯是慢慢熬出來的,非常有營養,而快餐無論多好吃都沒有多少營養。因此教育也是如此,家長想快速教育孩子,則孩子長大以後是容易出問題的。當遇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考試失敗的時候,看別人的孩子成功的時候,這時耐心地教育非常重要。當我們的孩子“犯大錯”時記住這幾句話:“事情沒有我們想象的那樣嚴重”“天塌不下來”“明天再說”,有些問題換時間、換空間去思考,可以思考出更加成熟的辦法,對問題的判斷更加準確。如果這時候你心急,往往容易說錯話做錯事,這些錯話錯事會對孩子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

1.家長正確教育孩子心得體會

2.家長對教育孩子的艱辛的心得有哪些

3.家長教育孩子的弊端有哪些

4.家長在教育孩子方面的感想和心得

5.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觀點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