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滑輪教學設計

  滑輪是可以繞著中心軸旋轉的圓輪。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希望對你有幫助。

  初中滑輪教學設計

>

  初中物理滑輪教學反思

  1,把課堂演示為主的實驗改為學生探究為主的實驗.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和重點要求,為了讓學生更確切的理解定滑輪,動滑輪及滑輪組的作用,單靠教師在課堂演示,學生很難體會到這一作用.因此,安排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有目的親自動手操作,通過讀取資料,分析修正,讓學生自己得出滑輪特點,在探究中拓展了學生團隊合作和交流能力,培養學生實事求是和勇於探索精神.這比單純教師演示效果要好些.。

  2,對比演示,讓學生一目瞭然

  在分析和區分動滑輪和定滑輪時,我先引導學生組裝出兩種滑輪使用方式,並進行對比演示工作過程,提出明確的觀察目標,在學生認真分析觀察的基礎上給這兩種滑輪命名.輕鬆地區分出定,動滑輪,並使學生體會到叫定滑輪或動滑輪並非是滑輪結構的區別,而是使用方式的不同,培養了學生觀察能力和概括能力,暗示學生認識事物要抓本質,既要研究共性,又要重視差異性。

  3,層層追問,使結論自然呈現

  滑輪組的省力情況是本課的難點之一,為了達到突破的目的,在得出動滑輪省力一半結論之後,不失時機的讓學生分析提起重物及動滑輪的繩子段數,這為分析滑輪組的繩子段數做了鋪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組裝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的滑輪組,分析得出由兩段繩子承擔物重及滑輪重,得出拉力F= ,此時我便抓住這一有利時機追問:"如果有3段繩子承擔滑輪及物重呢 4段呢 ……n段呢 "學生很自然得出拉力F的表示式,繼續追問到:"如果忽略動滑輪重及磨擦,拉力F的表示式會是什麼樣呢 "通過這種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維過程,培養了學生嚴密的邏輯思維能力,突破了教學難點.。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