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密度教學設計

  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下面小編分享了,供你參考

  物理密度教學設計

  一、課程標準的基本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屬性。理解密度的物理意義。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記錄實驗資料,知道簡單的資料處理方法,會寫簡單的實驗報告。

  ***2***過程與方法:

  1.實驗探究活動,找出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成正比的關係,形成初步的資訊處理能力。

  2.以同種物質的質量與體積的比值不變性***物質的本質特徵***來定義密度概念的科學思維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探究活動,對物質屬性的認識有新的拓展。

  2.在活動中培養學生善於與其他同學合作的意識。

  3.實驗探究和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有將科學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社會初中的意識。

  二、教學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密度”是初中物理教學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由於概念本身較抽象,學生感性認識不足,密度概念也是初中物理教學中的一個難點,密度知識及應用常成為學生學習物理的分化點。關於密度教學的討論和研究一直受到重視。但是,在“接受式教學”模式下,卻較難有效地解決教學實踐中遇到的困難。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學習科學的中心環節是探究,探究式教學是中學科學教學的一種有效方式。近來國家教育部頒發的新的義務教育科學類課程標準。其最顯著的特徵之一就是明確提出對探究教學的目標要求。本文嘗試密度概念的探究教學設計。密度知識是力學的基礎知識之一,它對理解壓強、浮力也很重要的。所以說,本節是本章的重點也是為後續章節的學習準備必要的知識。在課時安排方面,本節將分2課時。

  2.教學資源分析

  ***1***結合教材插圖,查詢一些網際網路上的相關資料。

  ***2***利用多媒體演示、分析利用影象描述實驗結果的方法。

  ***3***挖掘學生的創造潛能,自備部分實驗材料。

  3.學生學習背景分析

  ***1***學生對“密度”這一名詞較為陌生,但有一定的“疏密”和“輕重”認識。

  ***2***由於新課程理念與應試教育觀念的衝突,學生對探究教學形式還有某些不適應。

  ***3***八年級學生有一定的歸納能力、分析能力,能對較簡單的物理現象進行歸納並得出初步結論,但用影象法收集與分析實驗資料的能力較為薄弱。

  三、教學重難點

  1.重點:

  ***1***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和方法,並學習在這一過程中歸納出結論、總結出規律。

  ***2***初步學習用影象收集、整理、分析實驗資料的方法。

  ***3***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難點:

  ***1***學習用影象收集、整理、分析實驗資料的方法。

  ***2***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教學用具和實驗器材

  1.實驗室準備天平***含砝碼***-----學生分組實驗。

  2.學生自備待測物體、方形橡皮擦和小刀、刻度尺等。

  3.兩組10cm3的圓柱體。

  4.教師自制課件。

  五、探究活動的處理與設計

  1.本節先以實驗探究──“同種物質的質量和體積的關係”開展教學,然後歸納分析得出密度的概念,最後是用密度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教學中不強調科學探究的完整過程,重點強調“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等要素。因為數學基礎的原因,影象法對學生仍有一定的難度,在教學中將利用課件突破這一難點。

  2.探究活動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預測及處理方法:

  ***1***由於實驗材料的尺度誤差可能較大,學生的實驗資料誤差也會增大。

  ***2***學生可能無法將影象表述成“正比”關係。

  ***3***學生可能很難理解“正比”關係。

  ***4***出現教師也未曾預料的實驗方法、現象。

  3.探究物質過於單一。

  由於教學時間的限制,每一組學生不可能完成多種物質的實驗探究,而單組資料對得出密度概念的說服力不足。可在“評估”和“交流與合作”過程中通過組合不同小組的影象說明“不同物質m—V比值不一樣”

  初中物理密度教過過程

>

1.初中物理密度教案

2.初二年級物理密度教案

3.關於八年級上冊物理密度教案

4.八年級物理物質的密度教學反思

5.八年級上物理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