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教版初二政治中考知識點總結

  必須記住我們學習八年級政治知識的時間是有限的。等時間的人,就是浪費時間的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一***

  與人為善

  一、善良是一顆真誠廣博的愛心。

  1、善良是人類最美好的德行之一,是美好品德的基石。

  2、*與人為善就是以善良之心待人***以善意對待和幫助別人***。

  3、*善良是無私的,善良的行為必然不圖回報。與人為善要是非分明,善良的人不是無原則的好好先生。善良之心是博大的,無論是對自己的親朋還是素不相識的人都要懷著真誠的善意。善良要見諸行動,真誠的愛心是通過行動表現出來的。

  二、幫助他人,體驗生命的快樂

  1、*幫助他人,不僅是為了別人的需要,也是我們內心情感的需要。對於一個自尊的人來說,給予會比接受更快樂,給予讓我們體驗到自身價值和能力的發揮。

  2、*愛的感情是不竭的源泉,我們付出得越多,內心就越充盈,幸福感就越強。所以,助人不僅是付出,也是收穫。助人因此是快樂的。

  三、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1、將心比心是與人為善的思考方式和行為方式。

  2、將心比心是急人所難。將心比心是成人之美。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要求我們不要去傷害別人。

  知識連結

  1、社會生活複雜的,人們的道德水準參差不齊。在我們的身邊,總會看到一些不誠實的人,不守信的行為。請你列舉三例校園生活中的不誠信現象。

  答:例如抄作業;考試作弊;向家長謊報在學校的成績、表現;答應家長老師要好好學習,卻不付諸行動等等。

  ***2***、針對這些現象,請你為“打造誠信校園”提幾點有益的建議。

  答:1、加強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教育學生不抄作業,誠信考試;2、加大對誠信的宣傳,張貼誠信標語,營造良好的誠信校園氛圍;3、組織誠信校園辯論賽、徵文比賽、演講比賽等。

  2、***1***、我們的周圍有許多殘疾人,我們應試以何種態度去對待他們?

  答:平等、友善、關愛、真誠、尊重、理解、寬容等態度。

  ***2***、殘疾人在生活中經常會遇到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我們應該如何去幫助他們?如何做到平等待人?

  答:在精神上不歧視,平等對待他們;在情感上關心、體貼、照顧他們,和他們進行交流和溝通;在物質生活上,給與他們一定的資助和力所能及的幫助。

  ***3***為了保障殘疾人的正常生活,國家和社會採取了很多做法和措施,寫出你所知道的三種。

  答:公交車等處設有殘疾人專座;車站、碼頭、機場、廣場等處設有殘疾人通道如盲道等;成立有關殘疾人的組織,如殘疾人聯合會、殘疾人基金會等維護殘疾人的合法權益;立法上,制定了《殘疾人權益保障法》等。

  3、1***、什麼是與人為善?答:與人為善就是用善良之心待人。

  2***、如何才能做到與人為善?答:與人為善,首先要正確認識善良,知道善良是真誠的廣博的愛心,無私、是非分明、廣博、見諸行動。其次,要將助人作為快樂之本;最後要做到將心比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二***

  自我負責

  ***1***:如何正確理解責任感的含義

  答:做人應對自已的行為負責。有責任感的人是品質良好的人,有責任感意味著能自我認識,自我肯定,自我調節,自我引導。有責任感的人,對行為與後果的一致性有清醒的認識,勇於承擔應負的責任,不推諉,不逃避,能夠自省自律,制止自已做錯事

  ***2***:結合中途綴學,頂撞父母,濫砍濫伐等社會現象,談談我們有哪些責任?

  答:①我們應該對自已負責,完成學習任務,是我們的重要責任,掌握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

  ②對他人負責,要孝敬父母尊敬老師,團結同學,與朋友友愛相處

  ③對集體負責,成為集體中一個有用的成員,為集體添光加彩

  ④對社會負責,關愛社會、關愛他人。

  中途綴學是對自已不負責任的表現。與父母頂撞是不對他人負責任的行為。濫砍濫伐破壞自然和環境,是對社會的不負責任。

  ***4***:如何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答:①要樹立負責任的人生態度 ②學會分析事物的因果關係 ③養成先思考後行動的習慣 ④對因自已的錯誤過失造成的不良後果要勇敢承擔責任,接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

  ***5***:舉兩個有責任感的名人事例

  答:1***鍾南山在非典期間,戰鬥在抗擊非典的最前線 2***魯迅三改志願為祖國

  ***三***

  關愛社會

  1、對比改革開放前後社會衣食住行有何不同?社會日新月異的快速發展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答:改革開放前是物資匱乏的年代,日用品稀缺,衣食住行簡陋,文化生活單調,經濟發展遲緩,改革開放後物質生活豐富,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文化生活豐富。這些取得的主要原因是堅持了改革開放和全國人民的努力奮鬥

  2、我國恩格爾係數快速下降說明什麼?

  答:我國恩格爾係數快速下降說明我國人民除了食品消費支出外有了更多的錢用於其它方面的消費,說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在快速提高。

  3、我國社會存在哪些社會問題?

  答:1***主要是人口負擔沉重,人口增多導致資源短缺,消耗巨大,人均佔有資源越來越少,及由此引發的環境惡化、就業壓力及貧富差距、腐敗犯罪、社會風氣下降等***

  4、這些問題給我們的經濟和人民生活的改善有何影響?

  答: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5、面對這些問題,我們怎麼辦?

  答:面對這些問題我們要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節約和合理開發利用資源,保護環境,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6、我國人口、資源和環境的特點怎樣?

  答:1***人口基數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質低,13億人口有9億農民。

  2***我國資源總量大,種類多,是資源大國,但人均佔有量少,又是資源小國。

  3***我國環境汙染和環境破壞嚴重 。

  7、什麼是憂患意識?

  答:憂患意識是指一個人內心關注超越自身的利害、榮辱、成敗,而將社會、國家、人民的前途命運縈繫於心,對社會、國家、人民可能遭遇的困境和危難抱有警惕,並由此激發奮鬥圖強,戰勝困境的決心和勇氣。

  8、為什麼要培養憂患意識?怎麼培養憂患意識?

  答:憂患意識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精神傳統之一,它代表著一種高尚的人格特徵,可以樹立歷史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培養憂患意識要做好準備,積累知識,鍛鍊能力,為社會貢獻自已的力量。

  9、為什麼我們要關注社會問題,服務社會,關愛社會,有所作為?

  答:1***因為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我國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培養我們憂患意識,做好準備,積累知識,鍛鍊能力,為社會貢獻。

  3***培養回報社會意識和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鍛鍊社會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4***積級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公眾服務,是我們回報社會的重要途徑,

  5***積極參與公益,樹立服務社會的精神是現代公民必不可少的素質。

  10、社群服務活動有何目的和意義?

  答:培養回報社會意識和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鍛鍊社會實踐能力,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11、舉例說明什麼是親社會行為?怎樣養成親社會行為習慣?

  答:1***:在公交車上能主動讓座,獻愛心活動中能主動捐款,積極參與,同學請教作業題,能認真虛心地幫助講解,有班級榮譽感等,親社會行為就是在人們在交往中表現出來的那些有利於社會和他人的行為。

  2***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去同情和關心,對困境和危難的人能伸出援助的手,在共同的事業中能與別人合作,面對利益能與別人分享。在日常生活中能夠經常這樣做,就意味著養成了親社會行為習慣,也就是使有利於社會和他人成為我們為人處世的基本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