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地理下冊教學計劃

  對於八年級地理的教學,老師要做好計劃。下面是小編網路整理的以供大家學習。

  ***一***

  一、 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學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從“會學地理”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二年級是經1年半學習,年級整體情況較好,生活、學習基本上能按部就班,任教年級約120名學生,有三個班級,基本形成了有序課堂,為有效教學事先存在了基礎。個別學生有時不能形成班級焦點,必須進行較多的組織教學。有不少學生好動、貪玩,精力不集中,學習方法欠恰當,因而學習成績不夠理想。面對這種情況,作為教師要加強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

  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定了多個學生活動,同時還有課外讀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初中地理整學期的教學內容,實際上就是基礎知識和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兩大部分。

  複習基礎知識,必須以書本為主,將書本看透,圖看懂,達到重點知識理解記憶。只要基礎知識能理解掌握,通過活動題檢驗理解的程度。如果活動題能順利解決,那基礎知識也就基本掌握,靈活運用理論解決問題的前提條件就已經具備。

  四、教學目標:

  初一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圖》和第三章《天氣和氣候》是本學期的複習教學重難點。

  第一章《地球和地圖》最難,學生普遍掌握較差。轉入複習時,這部分應作重點講解複習。經過初一的學習,學生的理解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已有所提高,複習時再講解,學生理解起來就應該容易些。所以,教師應抓住這個時機全面系統地引導學生理解掌握,給學生一個整體知識的框架,讓學生理清思路。

  第三章《天氣和氣候》的難度比第一章少降低一些。複習時可以多以實際生活作為例子幫助學生理解記憶,尤其是第二、三節氣溫、降水時空分佈的變化。

  這兩章內容都應以讀圖理解作為突破,其他章節可以點清重點,讓學生理解記憶。

  總之,複習要緊扣教材,有效運用地圖,精選練習加以訓練鞏固。 初一地理難點,重點很多。大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鞏固還不過關,所以複習的方式應以夯牢重點基礎知識記憶,抓住讀圖理解掌握為主。

  下冊區域地理以課本圖為重點抓住關鍵,做到圖文結合,掌握基礎培養能力。

  ***二***

  一、指導思想

  以《地理課程標準》為依據,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通過學習地理,能夠對地理知識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夠對今後的學習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夠在探究能力、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有更多的發展;能夠在責任感、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等方面得到提高。通過學習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絡的地理知識,傳達地理思想,培養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和初步能力,最終使學生“會學地理”。

  二、情況分析

  初中階段學生的認知水平已進入到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的階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和初步的系統思維能力,因而可結合有關學科的知識和方法,引導學生從社會生活實際出發,學會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

  我所任教的班級是我校初二級的1--6班。初二學生從思維發展來看,已有較大飛躍,學習過程中多些穩定因素,個別學生由於學習習慣較差,課堂中會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講話等違反課堂紀律的現象,但總體來看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還是有的,作業也能及時準確地完成。

  三、教材分析

  該教材針對初中生的特點,設定了多個學生活動,同時還有課外讀物及小資料對學生的知識面的拓展起積極作用,同時活動又有利於學生主體作用的發揮。

  四、具體措施

  l、鑽研教學大綱,訂好教學工作計劃。

  2、教學目標明確,每節課要緊緊圍繞目標進行。

  3、做到分清主次,突出重點,分散難點,抓住關鍵,詳略得當,快慢適中。

  4、要重視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教育。

  5、注意教學方法得當。對不同的內容靈活選用恰當的教法,在教學中要大膽探索,勇於創新。

  6、精心選擇作業,認真批改作業。

  7、通過測驗及時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

  ***三***

  一、指導思想

  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點,旨在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去體驗和感受生活,培養自己的實踐能力,增強創新意識。本學期綜合實踐活動課教學將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和《初中階段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為指標,以實踐為核心,以活動為載體,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推進課程改革。

  二、活動目標

  1、增進學生對自然的瞭解與認識,逐步形成關愛自然,保護環境的思想意識和能力。

  2、主動積極地參與社會和服務社會,增進對社會的瞭解和認識,增強社會實踐能力,並形成社會責任感和義務感。

  3、逐步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和勞動技術,具有自我認識能力,養成負責任的生活態度。

  4、發揮主動獲得知識和資訊的能力,養成主動地獲得資訊的學習習慣和主動探究的態度發展資訊素養、探究能力和創造精神。

  5、初步掌握參與社會實踐與調查的方法、資訊資料的蒐集、分析與整理的方法和研究的方法。

  6、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科學交流能力。

  7、充分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充分聽取學生方面有效可行的建議,靈活機動的開展活動。

  三、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初中生經過系統的學習,在知識、技能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基礎與進步,他們對於課上的要求都能認真的完成,小組實驗、研究、調查及製作等都能較好的配合。課堂上他們動手動腦都很積極,一些常規已經基本養成並且紀律也相對穩定,這些為新課程的學習會有一定的促進作用,為繼續學習進行研究打下了一定基礎。

  四、各年級活動主題安排

  本學期課外實踐活動,具體安排如下:

  ***一***愛我家鄉***分組活動、發放調查表***

  ***二***環境汙染調查 ***分組活動、發放調查表***

  五、具體教學措施:

  1、教師認真鑽研《綱要》,精心設計活動過程,對整個活動操作做到心中有數。全面瞭解學生,設計有效的教學思路,多進行教學反思,適時調整教學思路。

  2、努力創設活動情境,引導學生在活動時有所創造,有所收穫。

  3、充分利用遠端教育資源和現代化媒體手段,提高學生對綜合實踐課的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4、善於組織小組活動,讓每個學生有展示自己的機會,有互助共同提高的機會。

  5、結合《綱要》領會綜合實踐課的設計意圖和目的,有計劃地開展活動。

  6、每一活動主題要根據本地的實際和本校學生的實際,靈活取捨,創造性地使用。

  7、指導學生觀察、思考,在獨立觀察和思考中培養自我分析能力,鼓勵學生髮表不同的見解。教師對學生的活動,評價要用鼓勵欣賞的語言。不要打消學生創作的積極性。

  8、在指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時,要從啟發興趣、激發操作的慾望入手,使學生產生想要親手實踐的慾望,知道怎麼去動手操作。

  9、引導學生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鼓勵學生將自己活動後的感想、體會寫下來,並且在同學之間進行交流,激發他們大膽想象,創造條件讓學生無拘無束地放開來寫,提高寫作水平。

  10、指導學生注意收集資料。把資料整理好,保管好,對活動的結果要開展交流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