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公務員考試申論高分範文

  申論考試是海南公務員考試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公務員考試有著重要的影響,申論部分要求考生多閱讀申論範文,以下就由小編為你提供幫助你提分。

  一

  履行誠信諾言構建誠信社會

  周幽王為博褒姒一笑,三番五次點燃烽火,只為展示諸侯援兵匆忙趕來的狼狽不堪,換取佳人一笑;商鞅為推行變法,立木為信,承諾的五十兩賞金分文不少,最終變法得以順利施行。誠信作為社會發展的奠基石,對構建誠信社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誠信建設,勢在必行。

  誠信是立人之本。“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認為人若不講信用,在社會上就無立足之地,什麼事情也做不成。誠信兄弟的例子曾感染了無數人,哥哥為了能在新年給農民工發工資,在下雪天連夜趕回家,而在回家的路上遭遇車禍全家身亡,而弟弟為了完成哥哥的遺願,讓農民工憑良心領取工資。就是這種誠信的品質構建兄弟倆閃亮的靈魂。

  誠信是經商之魂。在現代社會,商人在簽訂合約時,都會期望對方信守合約。誠信更是各種商業活動的最佳競爭手段,是市場經濟的靈魂,是企業家的一張真正的“金質名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無論是國內的同仁堂、稻香村等老字號企業,還是進入世界500強的中外企業,無一不是嚴守法規、誠實經營才有今天的輝煌,沒有任何一家企業能夠靠***而發展壯大。

  誠信是為政之法。《左傳》雲:“信,國之寶也。”指出誠信是治國的根本法寶。當前政府政策的朝令夕改、言行不一的,公務人員尸位素餐,以權謀私等政務失信行為,已影響到社會誠信體系的建設,嚴重損害了政府公信力。因此,政府應加強誠信建設,強化政府官員的誠信意識,推進領導幹部承諾制度,建立政府信用考評機制,完善政務公開制度就會提高政府信譽度。

  “誠者,天之道也;思誠者,人之道也。”誠信是天地的根本規律,是做人的根本原則。擁有誠信的品質是一個人品質高尚的體現,是商家長久發展的靈魂,更是政府行政的法寶。每個人都自覺履行誠信的諾言,構建誠信社會必將早日實現。

  二

  提升政府現代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

  大資料的興起是資訊科技與經濟社會交融發展,引發文字、數字、影象、視訊等資料迅猛增長的結果。當前,很多國家把資料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加快發展大資料技術。在政府行政體制改革、日常管理和公共服務領域大力發展與運用大資料,是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的必然要求,對於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升政府現代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為打破行政部門之間的資訊壁壘提供新動力。黨的以來,我國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大力推進簡政放權,取得了顯著成效。但是,長期形成的權力集中、職責分割、效能不高等問題還沒有完全得到解決。在一些地方和領域,簡政放權之所以艱難,一個重要原因是行政部門之間分工過細,職能邊界成了資訊壁壘,一項全域性性政策常常被切割為不同領域的“地盤”。破除這一弊端,應在深化體制改革、強化督查機制、增強執行力的同時,加大資訊化建設力度,運用大資料技術,建設基礎資料庫、專業資料庫和應用資料庫,打破相關部門之間的資訊壁壘,以“技術強制力”克服政務資料碎片化、資訊資源共享程度低等問題。這一舉措還能為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以及推行權力清單、責任清單、負面清單等制度,解決部門間放權不同步、不協調等問題提供有力支援;為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克服地方保護主義提供新動力。

  為提高行政決策科學化水平提供新支撐。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決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要件。在“網際網路+”時代,市場“無形之手”活躍在線上線下,政府決策面對的不確定性上升,特別是對新興市場的調控難度增大。如果沿用傳統管理方式,以對區域性物件的研究分析代替整體把握,通過少部分人的需求推斷大多數人的需求,就有可能出現決策失誤。將大資料技術運用到管理決策中,可以通過交叉復現、質量互換、模糊推演等手段,有效整合各方面資料資源,使資訊趨於系統完整,克服因資訊不對稱所產生的治理難題,提高決策科學化水平。還應看到,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發展進入新階段,政府推動改革發展一般需要採取上下結合的方式,廣泛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大資料技術可以為此提供基礎性技術支撐,有利於政府決策部門及時獲取各方面意見和全面準確的資訊並得出科學結論,進而做到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

  為創新行政管理提供新手段。近些年,很多國家開展了以公眾滿意度為指向的行政改革,績效評估、流程再造、風險治理、危機管理等新管理工具不斷出現,提高了政府的服務效率。運用大資料技術,改善和創新行政管理工具將更加如魚得水,可以為有效限權與高效用權提供新的手段。我國實施的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程式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之所以能夠快速推進,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資料技術的應用。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建立專案並聯審批平臺,形成網上審批大資料資源庫,實現跨部門、跨層級專案審批、核准、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資訊共享、透明公開,從而大大簡化了證照辦理程式。在一站式行政審批和服務體系建設中,從過去部門分散的多門式到一樓式整合,再到統一共享的資料平臺建設,將進一步推動簡政放權改革的深化和落地。

  三

  國企改革最重要是打破壟斷

  鄧小平同志曾說:“改革是中國發展生產力的必由之路。”早在改革開放初期,國企改革就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內容。現如今改革仍在繼續,報告提出,“要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推動國有資本更多投向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俗話說:“好鋼要用在刀刃上,牽牛要牽牛鼻子。”國企改革也是如此。要想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做大做強國有企業,關鍵還在於打破壟斷。一方面,由於以商業銀行為主的壟斷行業所帶來的積弊逐漸顯現,收費高、服務差、效率低等問題層出不窮,給民眾的利益和中小企業發展帶來損害;另一方面,只有打破國企特權,營造公平的市場競爭環境,才能倒逼國有企業自我改良,提高整體經濟效率,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創造更多價值。

  國企改革的道路是漫長的,而民眾的信任與支援卻禁不住時間的蹉跎。網上有句話說:“這已經不是一個用‘子’多‘曰’幾下就能忽悠人的時代了。”今天的“改革”,已經具有了凝聚最後的社會信任的性質,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因此,更需要有關部門牢牢抓住“突破口”,破除國企壟斷,從根本上推動國企改革的步伐。

  打破國企壟斷,需要“收放自如”。“收”即收縮戰線,牢抓重點,促進國有資本向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優勢大企業集中。堅持有進有退,有所為有所不為,從戰略上調整國有經濟佈局。通過調整和改組,使國有經濟在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得到進一步加強和壯大,而在不需要控制的行業和領域逐步退出。例如,在涉及國家安全、自然壟斷、提供重要公共產品和服務等行業擴大規模;而在其他行業和領域,可以通過資產重組和結構調整,國有經濟逐步退出。

  “放”即放鬆對民間金融的過度管制,鼓勵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集體、個體和私營等非國有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對促進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和改組具有重要意義。我國國有經濟的戰略性改組,國有企業自身改革的深化和企業行為的轉變,在很大程度上還有賴於它的競爭夥伴——非公有制企業的發展。國有經濟退出的行業,需要由非公有制經濟進入;因國有經濟調整而分離出來的富餘職工,需要非公有制企業吸納。正是非公有制企業的大量出現並不斷髮展壯大,才形成了良性的市場環境,並逼迫國有企業不斷調整自己的市場行為。

  國企改革事關我國經濟長期增長的成敗,破除國企壟斷,是我國面臨的重大挑戰之一。儘管當前國有經濟仍存在不少問題,負債、冗員問題仍困擾著一些競爭力不強的企業,但我們相信再過20年,我們總結中國五十多年改革的經驗時,一個佈局更加合理、競爭性更強的新國有經濟體系將會呈現在世人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