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義太極拳要尊重傳統

  太極拳越來越受國內外人們的喜愛,最近我看到美國有個人體科學研究所寫的文章,說中國的太極拳是“無缺陷,無任何副作用的一種好的運動”。現在,國內外練習太極拳的人越來越多,正因為太極拳日益普及,所以,當前太極拳也出現了一些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專門您整理好的:。

  

  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就是忽略了太極拳的本來面目,失去了它的傳統性。

  什麼是太極拳?為什麼定義為太極拳?這是我們要考慮的。“太極”一詞,《辭海》上解釋為:中國哲學術語,按照朱熹的說法“總天地萬物之理”,便是太極;張載也說過:一物兩體,之太極之謂也。從這裡可以看出,“太極”是個哲學名詞,陰陽相合即為“太極”。拳,就是徒手武術。所以,太極拳就是以陰陽哲理為指導的一種拳術。這個陰陽哲理我認為包括五個方面:一是太極一體——每一個動作都包括三合,體現了陰陽一體;二是體現了陰陽包含——開中有合,閤中有開,剛中有柔,柔中有剛;三是陰陽平衡——動作有上有下,有左有右;四是陰陽摺疊——欲陰先陽,欲陽先陰;五是陰陽變化的螺旋形式——所有動作非圓即弧。以上這些,就是太極拳的基本要點。

 

  作為武術運動,太極拳的每一個動作都應該包含著化打結合,捋擠按、採肘靠,閃展騰挪,因敵變化示神奇。太極拳的特點是強調以化為主,化打結合,最高目標是化敵為友。這是太極拳的拳理,其本質是武術,其理論是陰陽哲理,其外形動作是從戚繼光的《紀效新書·拳經》中的32個式子,吸取了其中的29個創編而成。養生方面,太極拳又吸取了《黃帝內經》的理論。因此,太極拳不僅符合傳統理論,也符合現代科學理論。現代觀點認為,生命不僅在於運動,更在於科學的運動。

  所以,我們研究太極拳,練習太極拳,定義太極拳,要尊重它的武術本質。它不是舞蹈,不是體操,而是講究技擊,講究武術的一些內涵。一些有關太極拳的認識我認為是偏頗的,比如,“用意不用力”的說法就有其片面性,容易讓人產生誤解。武術怎能不用力呢?任何運動都離不開力的運用。還有打拳要“速度均勻”,這也是不符合武術搏擊實際的,武術搏擊要“因敵變化”,要“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還有“眼隨手運”也是不科學的,傳統武術要求的是眼看敵人。另外,現代創編的簡化套路很多要求是違背有氧運動要求的。有氧運動要求你必須不間斷地運動二十分鐘以上,才能有鍛鍊效果,現在的一些簡化套路只有三五分鐘,這樣就達不到有氧運動的鍛鍊效果。這就是所謂的“太極操”。

  總之,我感到,我們現在對太極拳的認識,也就是如何定義太極拳,存在著對傳統武術尊重不夠、對拳理研究不夠的問題。太極拳是將文化、健身、防身融為一體的學問,不是簡單的體操。我們應該尊重傳統,用現代科學研究傳統,這樣才有利於中國太極拳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