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練太極拳貴在堅持

  太極健身,貴在堅持。在今後的太極路上我會勇於攀登,敢於跋涉。享受健康,享受快樂,感悟更多太極人生。下面是小編專門為您整理好的:。

  一、要堅持規範習練

  我在2007年初練簡化24式太極拳時,教拳老師要求習練,都要從基礎規範做起,必須站樁、壓腿。學習基礎規範和掌握重要點,也是練拳多年的拳友要經常進行鍛鍊的重要內容。所謂基礎規範主要是指太極拳對身法的基本要求,包括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墜肘、屈膝落胯、氣沉丹田等。雖然人們對此已司空見慣,但真正掌握每一個要領,特別是在習練套路中能夠貫穿始終卻並非易事。所以我們練拳勢也都應按照基礎規範仔細琢磨,深入體悟,只有這樣才能打牢基礎,形成正確的規範習慣。

  近兩年時間裡,我經常閱讀名家課程理論,覺得24式太極拳是基礎拳,是修身養性一門好功課,必須專心勤練,切磋技法,總結經驗。習拳練拳,求精不求多,是太極拳登堂入室的不二法門。大道至簡、求精貴在求簡。世界上最美的就是簡約美,大凡成功的方法就是“簡單”兩個字。

  



        楊老師推薦我閱讀《中華武術》名家講堂、論文、要求習練者要文武雙全。並贈送《中華武術》雜誌,加入中華武術會員俱樂部。在2010年第10期《中華武術》,楊澄甫口授陳微明筆述《太極拳術十要》之八:“內外相合,太極所練在神。故云神為主帥,身為驅使,精神能提得起,自然舉動輕靈。架子不外虛實開合,所謂開者,不但手足開,心意亦與與之俱開;所謂合者,不但手足合,心意亦之俱合,能內外合為一 氣,則渾然無間矣。”

 

  因此我們練拳要做到神與身的相合,僅憑一句空口白話是難以入手的,要多加習練,聽老師拳友的指點,多交流、糾正動作,走向規範化。就拿我們日常晨練來說,有些拳友不注意“神意”習練。應該用心神指揮手足,也是“內氣”這個實質的東西,在發揮積極作用的。然而內氣促使心神與身體協調一致,是需要經過訓練的,有一個過程。這都說明心神與身體的協調是必須經過訓練的,也說明內氣的存在及其對生命活動的至關重要。

  通過學習《中華武術》名家講堂中的文章,提高了理論和技術水平,悟到趙斌先師的“靜、鬆、正、慢、勻、穩”是楊式太極拳的基本屬性。

  1、“靜”,就是調心、調息、調身。習拳一定要靜下心來,專心致一,“致虛極,守靜篤”,不得心浮氣躁。

  2、“鬆”,一鬆百鬆,柔若百折若無骨。“鬆”是楊式太極拳的核心和基礎。

  3、“正”,身軀宜中正而不倚,舉動練習務求正確。“正”是楊式太極拳的立身之本。

  4.“慢”,邁步似貓行,運勁如抽絲。“慢”是楊式太極拳的特色和真諦。

  5.“勻”,速度均勻,上下相通,圓話連貫,綿綿不斷。“勾”是楊式太極拳的動律和氣韻。

  6.“穩”,以腰為軸,虛實分明,輕而不浮,穩而不僵。“穩”是楊式太極拳的基本要素。

  “靜、鬆、正、慢、勻、穩”相輔相成,互相聯絡,渾然一體,不可斷。它是楊式太極拳的法度,是修煉的方法和途徑,是趙斌先師對楊式太極拳在理論上的貢獻,是豐富而寶貴的太極文化遺產中的一部分。

  二、要堅持交流,互相切磋

  幾年來,我寒暑不輟,冬練三九,夏練三伏,白天練拳,晚上讀拳論,觀賞名家錄影,始知太極拳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經過數年之探究,認真留心每一動作、每一招式、每一套路的玄妙。注目於深修細究,傾意於精益求精,不求多、不求快,要求好,要練慢,寧可少些,但要好些。近來有緣接觸及學練中國武術段位系列教程楊式太極拳考段用書。這是“國標”,是楊式太極拳民間傳人代表及專家學者的智慧結晶。既可單練,又可對打,拆開後還體現實戰。以前也像一些愛好太極拳者一樣,我熱情有餘,攻防技巧欠缺,沾粘勁更陌生。而沾粘勁是太極精髓,但願經過堅持科學習練能使自己認知更上一層。

  我平時習練的是國家競賽套路42式拳劍,經常參加省市級培訓班,認真刻苦習練,曾經多次參加海口國際武術交流大會,香港國際武術節,海南省第八屆運動會比賽,榮獲競賽套路拳劍、集體、個人優秀成績。

  三、健康在堅持中體現

  我退休後,很清閒,天天與朋友們喝茶聊天,感到身體不適時,到醫院做了體檢,患了頸椎病。醫生提倡我學練太極拳。於是我參加了太極拳晨練的隊伍,江邊、公園等都是我們習練的場地。我安排了生活與習練時間表,每天在新鮮的空氣中聆聽著悅耳的音樂,打著優雅的太極拳,那些雜事紛擾、疲憊不堪的狀態都統統拋得無影無蹤了。堅持習練見效益,身體恢復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