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如何養生

  雨水節氣是春季裡面的第二個節氣,也是最容易出現倒春寒的節氣。下面小編給大家介紹,希望對你有用!

  雨水時節養生飲食

  春風拂面,冰雪融化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在這樣的日子裡,有很多人迫不及待地要擺脫厚重的冬裝輕裝上陣,但是一不小心就會受到各種季節多發病的侵擾。其實在雨水節氣裡,更要注意飲食和作息時間的調整。

  雨水節氣過後氣候轉暖卻又風多物燥,常會出現面板、口舌乾燥,嘴脣乾裂等現象,故應多吃新鮮蔬菜、多食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之始,應少食油膩之物。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之氣。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茼蒿、藕、芋頭、蘿蔔等。

  雨水節氣屬於早春天氣,乍暖還寒氣溫尚低,晝夜溫差變化大,體弱的人易感冒。不要急於脫冬衣,要注意保暖防寒。要多鍛鍊身體,多到戶外做深呼吸,多晒太陽。另外,雨水時節,初雨將下,易患關節痛,尤其是肩關節、腰關節痛較多,要注意保暖。

  乍暖還寒,就不能不提人們常說的“春捂”。所謂“春捂”就是到了春季時不要急於脫去厚衣。這是古人根據春季氣候變化特點而提出的穿衣方面的養生原則,初春陽氣漸生,氣候日趨暖和,人們逐漸去棉穿單。但此時赤峰地區冷空氣活動頻繁,氣溫變化大,雖然雨水時節不像寒冬臘月那樣冷,但由於人體面板腠理已經變得相對疏鬆,對風寒之邪的抵抗力會有所減弱,易感風邪而致病,所以“春捂”是有一定道理的。

  雨水節氣生方法

  1、對於年老體弱者,春季不宜用冷水

  按中國五行學說,水對應腎,腎主骨。儘管養生道上有種說法,稱常年用冷水洗臉可以起到保健的作用。但在雨水時節,年老體弱者若用冷水洗臉、洗手,溼寒很容易侵入關節,加之沒有充足的陽氣驅寒於外,溼寒滯留在手上,就容易痠痛,重則變形,溼寒滯留在頭上就容易出現疼痛等症狀。

  另外,在春季時期,溼冷猶存,洗頭後應該及時用風筒吹乾。否則,水溼留於髮際再變涼,很容易使溼寒聚於頭,由表及裡深入顱內,導致頭痛。尤其是洗完頭就趕著出去,毛髮未乾又被冷風吹過,很容易出現“偏頭風”的症狀。

  2、飲食以平性為宜

  雨水時節氣候轉暖,但又風多物燥,常常會出現口舌乾燥、嘴脣乾裂等現象,因此應該多吃新鮮蔬菜、多汁水果以補充人體水分。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的開始,陽氣發越的季節,應少食油膩之物,以免助陽外洩。所以,春季飲食應少吃酸味,多吃甜味,以養脾臟。可選擇韭菜、香椿、百合、豌豆苗、茼蒿、薺菜、春筍、山藥、藕、芋頭、蘿蔔、荸薺、甘蔗等。

  食物以平性為宜。“倒春寒”容易使人內臟鬱熱,因此不宜吃燥熱食物“火上澆油”。鬱熱使人“貪涼”,過於食涼,又會“同氣相求”使溼寒傷及臟腑,引起胃寒、胃涼、腹瀉之類的失衡症狀。所以,飲食保持中庸,吃熱飯熱菜,慎吃辣椒、白酒等性溫、性熱的食物為宜。

  由於春季為萬物生髮的開始,陽氣發越的季節,這時候可多食紅棗、淮山、蓮子、韭菜、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食物,但避免助陽外洩,否則肝木生髮太過會克傷脾土。

  另外,這個節氣以粥為好,如蓮子粥、淮山粥、紅棗粥等,當然,廣東人的食療多以湯為主,這也是不錯的選擇,如猴頭菇煲鮮雞湯、雲苓淮山煲瘦豬肉湯、菠菜滾牛肉片湯、淮山北芪豬橫脷湯等,而健胃養脾的湯有冬蟲夏草燉水鴨、眉豆花生燉雞腳、杞子淮山燉豬筆肉等。

  據介紹,用中藥材調養時要考慮脾胃功能的特點,如用生髮陽氣之法來調補脾胃,可選用西洋參、沙蔘、決明子、白菊花等。雨水時節,人體的肝陽、肝火、肝風會隨著春季的陽氣而上升,所以更應特別注意肝氣的疏洩條達。

  3、注意預防倒春寒引起的疾病

  氣象醫學家解釋,暖冬氣候使得大地水分蒸發快,氣候變得異常乾燥,人體容易出現口乾舌燥、嗓子疼、流鼻血、眼發澀、面板乾燥和發癢等症狀,加之乾燥的氣候會大大削弱人體上呼吸道的防禦功能,從而誘發各種呼吸道疾病,如流感、肺炎、哮喘等。忽冷忽熱的氣候還易使兒童遭受“倒春寒”之苦,感染百日咳、麻疹、猩紅熱等疾病。

  養生專家提醒,雨水期間要注意“倒春寒”現象。雨水之後空氣中水分增加,導致氣溫不僅偏低,而且寒中有溼。這種溼寒的氣候對人體內臟和關節有一定的影響。因此,市民應該注意身體保健,避免在這個時候招病。

  需要提醒的是,市民不要過早減去外衣,應多捂一段時間,以緩慢調整身體的陰陽平衡,適應新的氣候條件。由於春氣湧動,身體偏熱的人容易出汗,這時候脫衣服容易著涼,不減衣服悶熱難受。養生專家建議,體熱的市民出門在外可多帶一件輕便的衣服,避免著涼。“因為春季體熱外洩,溼寒交換於內,容易傷骨關節致病。尤其是一些年輕人,自恃身體好,卻不知道這些疾病會一直潛伏體內,年老時聚積爆發。”

  4、暖溼天氣注意脾胃氣滯

  雨水時節,養生應該著重強調“調養脾胃”。中醫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胃的強弱是決定人之壽夭的重要因素。

  據養生專家介紹,五行學說中對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解釋是:肝屬木,木性可曲可直,條順暢達,有生髮的特性,因此“肝喜條達而惡抑鬱”,有疏洩的功能。脾***胃***屬土,土性敦厚,有生化萬物的特性,脾又有消化水谷,運送精微,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的功效,為氣血生化之源。也就是說由於肝木疏洩太過,則脾胃因之而氣虛;若肝氣鬱結太甚,則脾胃因之而氣滯。兩者都是肝木克脾土。所以,春季養生中既要注意春季陽氣生髮的特點,扶助陽氣,又要避免傷及脾胃。

  在中醫上,脾胃有益氣化生營血之功效。人體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氣血、津液等都化生於脾胃。脾胃健旺,化源充足,臟腑功能才能強盛;脾胃又是氣機升降運動的樞紐,脾胃協調,可促進和調節機體新陳代謝,保證生命活動的協調平衡。如何協調脾胃?除了保持一定的運動量外,飲食調整很重要。

  首先平時喝水儘量喝溫水。一些人在春季容易出現所謂的上火症狀,不宜輕易飲用涼茶,以免導致虛火更甚。另外,注意食物清潔與保鮮,避免出現腹瀉等問題。這時候不可以盲目進補,避免助陽外洩,肝木生髮太過,克傷脾土,同時避免因肥甘厚味滋膩脾胃,肝鬱脾虛,脾失健運,造成水溼不化、聚溼生痰、助長溼滯,導致一系列的脾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