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學會高中化學

  學習是一門很深的學問。下面是小編為您帶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重視課本知識,多思多問。

  許多學生對課本不屑一顧,說課本內容簡單,喜歡狂買參考書,甚至也跟風似地買競賽書、大學課本,實際我們課本中未明文指出但需要思考的問題就不少。 比如高一必修2,甲烷和氯氣的取代反應,學生覺得簡單,可是有幾個學生會去想:溴、碘單質會不會與之發生取代反應呢?反應的條件是什麼?

  再比如說,學生都知道乙醇與鈉反應可以產生氫氣,可有幾個學生想過:這能不能叫置換反應?為什麼用無水乙醇不用酒精?反應後還生成乙醇鈉,它有什麼性質實際上不用酒精的另一個原因就是乙醇鈉引起的?乙醇和鈉反應類似酸、水與鈉的反應,這對我們有什麼啟示呢參加競賽的學生應該去研究一下這個問題:乙醇電離,是廣義的酸?

  乙烯能使紫色的酸性高錳酸鉀褪色,那產物什麼這個明白了,也就知道為什麼乙烯中混有乙烷只能用溴水不能用酸性高錳酸鉀了?乙烯的同系物與之反應產物也一樣嗎?為什麼用酸性高錳酸鉀,而不是中性、鹼性?

  以下不再舉例。希望學生學習由簡單的知識點和問題能發散聯想到不簡單的甚至高深的未必現在就能解答方面。

  :重視基本的化學原理和規律

  先說句題外話,物理、化學都是自然科學,它們一定是遵從自然規律的,而規律前人早已總結,比如道家學說。表象千變萬化,但規律是一般性地、相對簡單和易於掌握的。舉個最典型的也是讓高中學生最頭痛的例子——化學平衡,平衡影響因素、平衡移動原理等方面的單一、綜合考察是高中化學一大難點,再加上高二學化學反應原理,還有水的電離平衡、鹽類水解平衡及計算等,幾者綜合起來,許多學生望而生畏。實際上所有知識點、問題的關鍵因素就是老子的一句話“損有餘而補不足”。如果不學著積極深入地思考,只能是捨本逐末,成為各種表象和海量題目的奴隸。

  :聽課

  聽課階段:課堂聽講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來源。學生在課堂上要做到邊聽、邊想、邊記。聽:上課聽講要有明確的學習目的,全神貫注,才能提高聽課效率。想:要積極開動腦筋,注意聽老師解決問題的思路、方法和解題的規範要求,理解所學的內容,而不是隻記結論。記:動腦的同時也要及時進行記憶,並注意反覆鞏固。

  和其他學科一樣,聽化學課應全神貫注,做到眼到、心到、耳到和手到。眼到,重點是在教師指導下,分清主次現象,無論好看有趣與否,都能迅速捕捉轉 瞬即逝的物質變化現象。耳到、心到,重點是開動思維器官,認真聽並思考教師從現象到結論的分析歸納過程或演繹推理過程,以及操作裝置的原理等,改變只記結論的不正確學習方法。手到,主要是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掌握實驗技能。至於筆記,要學會記要點、記提綱,不要因記筆記而影響看、聽和想。這“四到”最關鍵的是“心到”,即集中精神,開動腦筋,緊緊跟隨老師的各個教學環節進行思考互動。

  :複習

  複習是對知識的鞏固、提高和遷移的過程。複習時最好先回憶,根據聽課筆記,回憶當天學習了哪些內容,進行了哪些實驗等。根據回憶,不會或不明確的地方多複習,理解了,沒有問題的少複習,這樣既節省時間,又可以查漏補缺。 完成作業:化學學科的課後作業解題步驟與其他學科相似,認真讀題,回憶相關知識,制訂出解題方案,解題時要注意規範性和完整性,並注意檢查。一道題目做完以後,要結合自己的做題思路總結一下,從中悟出規律性的東西,學會舉一反三,反之就是做再多練習題,也達不到鞏固提高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