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院聲樂系畢業論文

  聲樂是一門綜合藝術,同時也是一門綜合的科學,它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音響學等多門學科。下文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的關於的內容,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高中音樂生的聲樂教學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深入人心,高中聲樂教學的開展是有條件的,也是很有必要的。高中聲樂教學有別於專業院校的聲樂教學,著重於培養學生的興趣以及對音樂的理解、表現、表演等綜合素質,在授課內容和方法上則注重多樣性和趣味性,側重歌曲表現力的培養,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唱姿、呼吸、發聲、舞臺表演能力等,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加強藝術修養,把素質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關鍵詞】高中 聲樂 教學

  聲樂是一門技術性很強的學科,需掌握聲音共鳴技巧。學習聲樂要具備良好的音樂素質,如聲音條件、音樂感覺、音準節奏、語言能力、觀察理解能力、情感表達能力等,但這些也不是唯一條件。嗓音條件稍差的學習者也可以通過正確的發聲訓練,改善自己的歌聲。通過這幾年的聲樂教學輔導實踐,我是從以下幾方面的訓練來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

  一、注重唱姿

  演唱者在演唱時必須有一個良好的唱姿,才能使聲音通暢、呼吸均勻、身體有支點。感覺自己的身體就是一個樂器,要這樂器發出悅耳的聲音,就要把氣息、肌肉、聲帶、歌唱意識等調整到最佳狀態,而這都要求具備正確的唱姿。唱姿應與平常站姿有所區別――自然舒展,兩腳稍稍分開,感覺人很挺拔;身體各部位既不能緊張又要積極;既要放鬆又不鬆垮。

  二、訓練呼吸

  關培爾蒂說:“歌唱的學問就是呼吸的學問。”女高音歌唱家梅爾芭也說:“要有完美的歌唱,掌握正確的呼吸方法對於學習聲樂的人,可以說已經成功了90%。”因此要唱好歌必須懂得如何呼吸。

  大多數初學者沒有聲樂基礎,因此可先進行自然單純的氣息練習:***1***腹式呼吸:先以嘶聲吐氣,待氣全部吐光後快速吸氣。***2***吹小紙片:讓紙片維持同一角度,看能吹多久。***3***吹蠟燭:讓學生想象一根點燃的蠟燭,用平穩的氣息持續10秒吹熄。訓練時要注意:吸氣自然而緩慢,吐氣均勻;內口開啟,音量不可太大,輕聲唱;半音進行,多用母音u、o。除上述方法,還可進行帶音高的呼吸練習。

  科學的呼吸方法就是三句話:呼吸要深;支援要實;調控要好。歌唱的呼吸需要隱藏在身體內部的橫膈膜來運動,學會深呼吸,掌握胸式、腹式和胸腹式結合的呼吸方法。在訓練美聲唱法時要對氣息的支援點做到堅實、集中和細小。美聲唱法的重要特點是訓練好“弱強弱”,它需要具有對氣息高度的調控技巧。實踐證明,氣息的支點越集中越小,出來的聲音就越大。歌唱時,聲音的運用,感情的表現,共鳴的取得以及咬字吐詞,運腔行腔全靠對氣息的控制與調整,節省用氣,防止“漏氣”,做到“聲出氣不出”。

  歌唱時的呼吸要求在良好的站姿基礎上對身體各部位舒展放鬆,將氣息緩緩吸到肺底部,兩肋擴張,給肺部提供足夠的空間迫使橫膈膜下降;氣息吸進之後要學會保持;胸肺腹要儘可能保持吸氣時的擴張狀態,不能一張嘴把氣全部撥出去。呼吸要在舒服、自然、輕鬆愉快中進行,要根據歌曲音樂的需要有節制地控制氣息的撥出量。

  三、關注發聲

  歌唱聲與我們日常說話聲是不同的。它除了自身所具備的聲音條件以外,還需要長期正確的聲音訓練產生具有彈性的、有穿透力的美妙聲音。發聲訓練應本著從簡單到複雜、從平穩到多變的原則,在練習過程中,體會開啟喉嚨、放下氣息、運用身體的共鳴以最少的氣息來達到最好的聲音效果。應以中聲區作基礎,向上下擴充套件音域。

  正確的發聲可用五個字來概括:開、鬆、穩、合、通。開――開啟喉嚨,似準備喝水狀。忌喉部緊張,聲音乾澀。鬆――像睏倦時“打哈欠”般開啟喉嚨,軟口蓋抬起,下巴自然放鬆。穩――穩定喉結。合――閉合拉緊聲帶。通――貫通氣息,使咽、口腔內部形成橢圓形,產生一根垂直的氣聲柱,歌唱時咬字的著力點和吐字的口形無論如何變化,氣聲總是保持著一根垂直的貫通線。通過這樣的發聲方法來訓練聲音與氣息的搭配,調整身體各部位在歌唱時的平衡,這是聲樂學習的基本功。

  四、注意歌唱

  由於發聲練習的旋律較平穩,起伏不大,多按音階、音程等有規律進行,經過一段時間訓練,歌唱發聲器官和肌肉會逐漸適應發聲要求。有不少學生在發聲練習時做得很好,可一旦唱歌,就找不到感覺了。這說明對歌唱的發聲技巧還不能運用自如,母音連線還不能建立在相對統一的空間狀態上,還沒掌握樂句長短不一的變化和強弱對比所造成的氣息支援。

  歌唱要優美動聽,真正做到字正腔圓,聲情並茂,就必須在訓練過程中掌握好以下原則:***1***循序漸進原則。歌唱訓練要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由低到高的原則。***2***因材施學原則。訓練者一定要根據自己所具有的客觀條件及特點來發展和提高,學習、借鑑別人,但又不能單純模仿,形成自己獨特的習慣和風格。***3***順乎自然原則。自然不是隨便,不是隨心所欲,而是在科學方法指導下,掌握歌唱規律,獲得精神的自由和解脫,達到高層次的歌唱要求。全面培養自己的音準、節奏、旋律的流動性、樂句的線條、語氣的分寸感,才能在聲樂作品中完善自己的聲音技巧和音樂修養。

  五、舞臺表演

  從初學聲樂到上臺表演,一般需2―3年。舞臺上的一招一式與生活中真情實感的體驗和積累分不開。培養學生演唱的表演能力必須注重平時訓練的一點一滴。

  教師要鼓勵學生上臺***講臺***演唱,除聲音、情感外,還要求有樸實大方的颱風和穩健自信的心理素質,力求在歌曲的處理上有自己的獨到之處和演唱特點。在欣賞加評議的教學活動中,學生的積極性自然會有提高,會產生強烈的演唱慾望。教師要鼓勵學生參加課外藝術活動,在實踐中鍛鍊自己。

  歌唱者在臺上演唱時,不能站著不動,也不能胡亂表現,要做到“神形兼備”,用恰到好處的表演來使歌聲和形象完美結合,營造出歌曲應有的表達效果。歌唱者要有良好的颱風,一走上舞臺就要融入音樂,落落大方,舉止得體,有藝術修養地去表現音樂。

  新教育理念要求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作為中學音樂課來說,豐富和發展藝術教育,勢在必行。學生在中學階段得到科學的聲樂訓練,通過上臺表演,鍛鍊膽量,增強信心,擁有一技之長,這對他們將來以健康的心態走入社會,提高社交能力,增強競爭力,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中學聲樂教學只有貼近學生,貼近校園生活,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愛,才能在教學活動中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參考文獻:

  [1]孫曉燕.探討高中音樂生的聲樂教學.音樂時空,2013***04***:17

  [2]楊麗娟.淺談高中聲樂教學.學週刊,2013***05***:28

  篇2

  淺談高師音樂教育中的聲樂教學

  【摘要】高師音樂專業的畢業生,以其藝術秉賦加上多年勤奮,大多成為音樂師資人才,走上音樂教育崗位。文章就高師音樂教育中的聲樂教學以培養聲樂師資為目標的特殊性和現實性,對聲樂教學進行闡述。

  【關鍵詞】高師音樂 聲樂教學 科學文化 經濟意識 音樂人才

  一、明確教學取向,強調理論教學及研究

  高等師範學校中聲樂教學的根本任務是培養未來的、基礎教育中的音樂教師。這個目標決定了教學必須在解決學生自己“會唱”問題的基礎上,讓其掌握“會教”的本領。“會唱”與“會教”二者之間有密切的聯絡,但又存在明顯差別:“會唱”只需學生個人瞭解聲樂,改進和完善自身的歌唱技術;“會教”則需在此基礎上發現他人的問題,採取有效辦法,使對方領悟歌唱技術。然而,一名音樂教師要綜合解決學生在音樂方面出現的多種問題,並提升其音樂素養,使其達到一定的歌唱水平,不是件容易的事,往往會顯得“功力不足”。所以,高師的聲樂教學力度應更加豐富,學習的知識面也應更加寬廣。

  高師音樂學科的教學,要更具全面性,知識結構更加寬廣,即加強與“會教”相關的教學內容。“會唱”聲樂的教育則應偏重於形象思維,重感情;“會教”聲樂的教育則應偏重於邏輯思維,重理性。“會教”的聲樂教育強調理論教學和研究,從現實性看,包括聲樂基礎理論、聲樂技巧理論、聲樂教學法幾部分。從具體內容看,基本上包括聲樂美學、聲學史、歌唱生理學和歌唱心理學、聲樂技巧的理論、聲樂教學的方式和手段幾部分。

  強調理論學習和研究,實際上就是強調培養學生深厚的理論修養,這應是高師聲樂教學的基本特徵之一。

  二、文化素質是優秀素質的組成部分

  高師聲樂教師的文化素質在提高聲樂教學質量中起著重要作用,一般包括聲樂專業知識、科學文化知識和教育教學知識。

  ***一***聲樂專業知識是教師應掌握的核心知識,是教學的關鍵

  高師聲樂教師對聲樂專業知識的掌握必須要精而深,要準確掌握歌唱器官構成以及歌唱姿勢、歌唱的呼吸和共鳴等一系列的專業技巧,並引導學生對此進行全面瞭解,從中提煉和昇華,進而讓其掌握歌唱的知識、規律,使其歌唱技能、聲樂基礎理論知識和教學技能得到提高,以便日後處理好在課堂教學上遇到的難題。其專業知識造詣,面對難題才能有更多的方式方法予以解決。

  ***二***科學文化知識在教學中是教學質量的基礎

  高師聲樂教師應全面掌握以下多方面的科學文化知識。

  1.語言學

  語言學是研究人類語言中多種聲音的構成的學科,要探究音與音的結合和互相之間所發生變化,以及聲調、語調、輕重音等現象。語言是聲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歌曲旋律的基礎,離開語言空有技巧構不成歌唱藝術。

  歌唱語言的準確掌握和運用,是歌唱技術的重要訓練課程。如有些學生只注重聲音而忽視歌詞,使得演唱的時候吐字不清;有些學生則只注意歌詞,把歌曲中的字唱得像分解拼音字母,將一個字拆成幾段,令人聽起來很吃力,破壞了音樂的完整性和語言的連貫美。筆者認為,在教學中應把義大利歌劇、德國藝術歌曲唱好,因為那是聲樂訓練的必修課,是美聲誕生、發展的源頭。但是,如果我們連本國歌曲都唱不好,連本國語言都不能在歌唱中運用自如,又談何學業有成。另外,由於中西語言在結構和發音上的區別很大,在運用傳統的美聲發音方法來演唱中國作品之前,應準確掌握和運用我國語言,才能克服這一差別。

  一般情況下,我國文字是由子音、母音及收尾構成。唱好中文歌詞應輕唱子音,強唱母音,注意快速收尾音。合理、準確地唱好每一個字,唱準每一句歌詞的語調、輕重音,對於完美地表達一首歌曲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聲樂教師必須認真地研究語言學,準確掌握髮音原理和語言構成,才能引導、提升學生的演唱水平,表達出歌曲想傳達出的意義。

  2.文學

  聲樂是音樂和文學相結合的藝術。歌曲由旋律和歌詞兩方面構成,而歌詞就具有很強的文學性。教師是否有良好的文學修養,對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教學能力起著重要作用。如果教師有較好的文學功底,就能在教學中自如運用形象、簡練、通俗易懂的語言引導學生,從而增強教學活力,提高教學水平。

  3.美學

  美學知識在聲樂教師的知識結構中佔有重要地位。通常歌唱者要求注重音樂美、語言美、表現形體美、表情美等,而聲樂教師既要研究美,又要塑造美的形象,使受教育者得到美的薰陶與培養。

  4.生理學

  生理學是研究人體功能的科學。聲樂教師應清楚地瞭解人體有關發聲的器官的形狀、位置、功能及其相互作用,以便更好地進行教學。

  5.心理學

  心理學是研究人行為規律的科學。遵循心理學的原則可解決師生之間的一般認識問題和聲學學習問題。心理學還可幫助我們瞭解聲學教育、教學的基本章程,其對教師職業發展有著很大幫助,可讓教師從身心發展、身心健康角度對學生進行深刻分析,掌握其心理現象,從而有的放矢,有效促進教學活動,優化教學方法。

  6.哲學

  哲學是一切科學的方法論,用哲學思想指導教學,用辯證法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教師要理解藝術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因此,要有一定的哲學知識,才能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三***教育科學知識是成功進行教育教學的工具

  作為一名高師聲樂教師,要在教學中知道三個問題:“為什麼教”“教什麼”和“怎麼教”。其必須較系統地瞭解教學內容與教育目的、教育原則、教育過程、教學方法等之間的關係。需要自覺地運用教育規律,因地制宜,選擇切實有效的途徑和手段開展教育,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這就要求高師聲樂教師應具有一定的教育學、教學法等方面的教育科學知識。[1]

  高師聲樂專業教師可在熟練掌握教育學外,在教育社會學、教育經濟學、教育心理學、教育哲學等種類眾多的專業教育知識中熟練地掌握關鍵的幾門,對於提高教學質量有很大幫助。只有具備豐富的文化素養,才能適應現代高師聲樂教學的發展需求,才能肩負起社會賦予高師聲樂教師的教育使命。
  三、深化聲樂教育,培養多能音樂人才

  目前,高師聲樂教育中有些令人忽視的現象,如教學手段比較單一,偏重強調聲音的訓練,不注意對學生整體素質的培養。因此,高師聲樂教師除了對聲樂技術精通,對聲樂理論和教學理論有較高造詣外,還應注意因材施教,因人施教,要有勝任不同聲部、不同唱法教學的能力。如女教師既要會教女聲,也要能勝任男聲教學;既要會教美聲唱法,同時也要傳授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因此,高師聲樂教育還需進一步深化和完善,既要能教傳統的歌唱方法,又要掌握本民族的聲樂教學特點,具備良好的教學能力。在民族聲樂教育上,應注重培養學生戲曲、曲藝演唱方面的能力,提高其民族唱法的技能。目前,就戲曲唱腔而言,在高師聲樂教學中還是較為欠缺的。一些優秀的戲曲唱腔曲目在高師聲樂教材中不易見到。高師聲樂教育應把戲曲理論、劇種介紹、唱段分析及演唱、唱腔欣賞等納入聲樂課程,以此來深化教育。只有這樣,才能進一步提高聲樂專業學生素質的全面性,使其將來順利走上教學崗位。

  四、學科領域中的相關課程

  根據教育理論家“相關課程”理論,應注意根據培養目標的需要,構建符合音樂教育專業特點的、適應我國現狀及發展需要的相關音樂教育課程,以便讓理論課與表演課、基礎課與應用課結合起來。就聲樂領域而言,相關課程有:1.聲樂基礎***包括加入和聲學中的部分基礎***;2.聲樂文獻材料***欣賞作品、分析作品及模仿創作***;3.合唱與指揮***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課結合***。

  聲樂文獻與材料是一門圍繞聲樂作品展開的綜合性音樂技術理論課程,是在聆聽基礎上進行旋律、和聲、曲式、復調等方面的分析。所學習的作品以在音樂史上的不同時期、不同風格的獨唱及合唱作品為主。適當安排旋律寫作技法、支聲復調等模仿創作,有利於學生更好地理解音樂。合唱與指揮是一門重要的應用性課程,可有效地體驗音樂、提高音樂修養,教師要將合唱與指揮二者並重看待,在演唱的基礎上加強指揮技能的訓練,並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將集體課、小組課和個別課三種類型結合起來。

  五、聲樂的經濟意識

  聲樂的經濟意識是一個範圍廣泛的、現實性強的課題。聲樂專業服務於社會,高師畢業生走向社會崗位,經濟是必須直面的現實問題。音樂商品化、商業化是社會現實,並且充滿著市場競爭。學生憑書本上的理論還不可能迅速、熟練掌握市場法則,但經常性的政治時事學習,瞭解社會發展形勢,掌握一些市場經濟知識,有助於將來走向社會,走向崗位。要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客觀面對市場經濟現實,準確自我定位、明確社會發展大方向,不浮躁、盲動,在社會主義文化市場經濟政策理論的指引下,求生存、求發展、做貢獻。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繁榮,社會主義事業蒸蒸日上,文化也向前進的方向發展,但也出現了某些非主流現象。近年來,流行歌曲創作中盲目追求感官刺激,歌詞、曲風另類怪異的歌曲數不勝數。流行歌曲有很強的時代性、商品性。商品音樂以賺錢為目的無可厚非,但筆者認為,要維護良好的音樂環境,不是取決於流行音樂本身,而是取決於藝術家的態度。保持嚴肅、嚴謹的藝術態度就可使音樂內容、格調健康向上。另外,文化市場是社會主義的文化市場,不能放任自流,要使音樂市場機制下的流行歌曲創作沿著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大方向發展。

  音樂專業要走向市場、服務社會,不但要體現在良好的藝術審美和修養上,還要體現在能針對音樂創作、表演等音樂實踐活動,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進行客觀、公正的評說上。高師畢業生的本領不但要體現在會唱、會教上,還要求其會對聲樂的實踐予以評說。

  參考文獻:

  [1]包鐵良.高師聲樂教師的文化素質論[J].人民音樂,199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