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論文

  精神病***psychosis***指嚴重的心理障礙,患者的認識、情感、意志、動作行為等心理活動均可出現持久的明顯的異常;不能正常的學習、工作、生活、;動作行為難以被一般人理解;在病態心理的支配下,有自殺或攻擊、傷害他人的動作行為。以下是小編今天為大家精心準備的: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老年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分析全文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將我科收治的 80 例老年精神病患者作為研究物件,男性45 例,女性 35 例,45例屬於精神分裂的病狀,22例屬於阿爾次海默病,10 例為血管性痴呆,3 例為雙相情感障礙,年齡49~88 歲,平均年齡為 ***68.9±3.8*** 歲。一般住院時間為 2個月至 3 年,平均為 ***1.9±0.8*** 年。

  1.2心理健康狀況分析

  ***1*** 消極抑鬱:由於精神病患者在社會生活中受到歧視,使得失去對生活的信心,自尊心受挫。同時患者一般不承認自己患病,希望以此來適應社會,得到正常治療。

  ***2*** 孤獨失落:患者被收治入院後,會使個人自由受限,並且會慢慢遠離社會生活,會對於這種改變不習慣而孤獨失落。

  ***3*** 敏感多疑:患者發病後會對周圍一切事物懷疑,尤其是病情發展程度,並且對所有人不信任。

  ***4*** 焦躁不安:患者因環境的改變不適應,同時又不想與家屬分開,因此易出現焦躁不安的情緒。

  ***5***依賴心理:老年精神病患者一般會在行為及思想上出現懶惰性與退行性的改變。時常需要依賴他人以及獲得他人的安慰、支援與理解,使其能夠得到滿足。

  1.3全程護理方法

  1.3.1睡眠護理老年精神病患者出現嚴重失眠時,會加重不良情緒反應以及病情的惡化,嚴重時會出現意外情況。因此,護士應瞭解影響失眠的原因,同時監督患者培養良好的作息習慣,避免在睡前受到刺激,為患者營造舒適的休息氛圍。

  1.3.2飲食護理由於老年患者吞嚥功能的降低以及藥物刺激使咽部肌體功能失調,易造成吞嚥困難,因此應使患者進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多進食蔬菜水果。對於能夠正常進食的患者,可以通過勸說、誘導等方式鼓勵患者進食;對於無法進食的患者,可通過下胃管鼻飼進食。

  1.3.3大小便護理對於排便困難的患者,可首先通過適當運動,按摩腹部的方法促進腸蠕動;而對於便祕較嚴重的患者,需利用灌腸及使用導尿管減輕患者痛苦,降低併發症發生率。同時向患者進行宣教,督促其多進食富含高纖維的食物,增加蔬菜水果的攝入。

  1.3.4衛生護理對於生活自理能力不同的患者應給予不同的護理干預措施,即能夠自理的患者只需要督促他們做好個人衛生,而對於無自理能力的患者,則需護士定時為患者清潔身體,進而保障患者的個人衛生以及生活的舒適度。

  1.3.5安全護理

  ***1*** 老年精神病患者由於年齡及身體狀況的作用,常常會出現併發症,例如糖尿病或心血管系統疾病等,護士應加強對患者的觀察,若出現異常情況,應立即告知醫生進行處理。

  ***2*** 應為患者選擇合適的鞋子及衣褲,定期清潔病房環境,清除雜物,保持地面的乾燥,避免患者出現意外情況。

  1.3.6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交流溝通,通過交流了解誘發疾病的因素,耐心向其講解原發病的相關知識,使患者能夠充分了解疾病,進而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支援患者,使其認識到可以通過醫護人員的幫助及自身努力戰勝疾病,樹立治癒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討論

  自患者入院時,首先通過良好的服務態度取得患者的信任,瞭解並掌握患者的一般資料及疾病的誘發因素,觀察當時的心理狀態,為患者制定個體化護理方案,尤其是心理護理措施,使患者消除不良情緒,積極配合醫護人員的治療。其次護理人員需要向患者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知識的宣教,利用認知療法及心理教育等方式,使患者家屬瞭解並掌握對於老年精神病患者的態度及處理抑鬱症的技能,鼓勵安慰患者,使其感受到溫暖,增強治癒的信心,消除不良情緒反應。綜上所述,影響身心健康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心理因素,因此,通過對老年精神病患者採取及時有效的護理措施,可有效的減輕或消除對老年精神病患者身心健康造成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