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心理學淺談論文

  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於2000年1月共同發表的《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誌。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

  摘 要:隨著大學生心理問題的日益突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與重視。培養大學生健全的人格,使大學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質顯得非常重要。本文以積極心理學為指導,通過對大學生目前積極心理品質現狀的闡述,提出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途徑。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 大學生 積極心理品質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近年,隨著時代的變遷、經濟的快速發展,大學生心理問題逐漸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大學生“投毒”、“跳樓”、“自殺”、“自殘”等字眼頻繁出現於人們的視野中。為了扭轉這一局面,我們應重視培養大學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而在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培養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可以作為其中的一個切入點。

  1積極心理品質的概念界定

  積極心理品質的提出與積極心理學思潮的興起密不可分。積極心理學是20世紀末西方心理學界興起的一個新的研究領域,以Seligman和Csikzentmihalyi於2000年1月共同發表的《積極心理學導論》為標誌。塞利格曼***Seligman***,美國著名心理學家,積極心理學之父,提出“積極心理學的目標是促使人們把關注的焦點從修復生活中最壞的東西轉移到建立正面的、積極的品質”。他認為,21世紀心理學研究應從傳統的解決人的心理疾病為主的病理學方向轉向重視挖掘人的積極潛能、開發人的積極力量、探索人格健全的發展途徑的積極心理學。

  塞利格曼***Seligman***和彼得森***Peterson***等學者就相關研究總結出人類的6種美德,包括:智慧與知識、勇氣、仁慈與愛、正義、節制、靈性與超越,並通過研究發現了與之相對應的24種品格力量。其中智慧與知識包括好奇心、好學、判斷力、創造力、洞察力和開放性,勇氣包含勇敢、誠實和堅持,仁慈與愛包括善良和愛,正義包括公平、領導才能和合作能力,節制包括寬恕、審慎、自控和謙虛,靈性與超越包括審美、感恩、希望、樂觀、幽默和熱情。

  在積極心理學的研究熱潮中,我國積極心理學及積極心理品質的探索得到不斷普及和深入,孟萬金***2008***提出,積極品質是指個體在先天遺傳基因和後天環境教育互動作用的基礎上形成的相對穩定的正向心理特質,這些積極心理特質影響甚至決定著個體思想、情感和行為方式,為個體擁有幸福和成功的人生奠定基礎。

  2當代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現狀

  我國教育的培養方式長期以重智力輕非智力為理念,所以不可否認,在大學生心理品質總體良好的層面下,潛伏著許多不良的心理品質,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認知存在偏差,易受外界干擾。當代大學生好奇心強、接受新生事物的能力強,但是並沒有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故在明辨是非、判斷對錯時,常失去理智、悖於常理。在對待一件事情時,往往會誇大事情的危害性,自暴自棄,導致個體陷入極端的不良情緒體驗中。

  第二,情緒波動大,自控能力差。表現在三個方面:首先是負面情緒多,大學生經常會莫名的煩躁、焦慮或憂傷,一次考試失敗、一次工作失誤或一次情感受挫都會對大學生產生致命的打擊;其次,情緒反應過激,在面臨突發的消極情況時,大學生容易衝動、易怒甚至產生攻擊性行為;最後,情緒自控能力不強,不善於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情感表達,比如遇到開心的事情會興奮過頭,碰到消極的事情會傷心得無法自拔,面對突發狀況又無法冷靜處理。

  第三,學習動機不強,人生目標不明確。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學習動機的強弱直接影響其學習生活的質量。有研究指出,大學生的學習動力不足,學習興趣不高,其中超過半數的大學生表示對本專業學習沒有興趣,當學習遇到困難時超過60%的大學生選擇不一定會繼續鑽研。

  第四,意志力薄弱,缺乏艱苦奮鬥的品質。由於當代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就被捧在父母的手掌心中長大,養成了嬌生慣養的性格,故缺乏毅力和艱苦奮鬥的品質。此外還表現在沒有為夢想堅持不懈奮鬥的精神,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受挫能力差,自愈能力較弱,自制力不強。

  第五,感恩品質的缺失。雖然科技產品層出不窮,讓我們能享受更快捷方便的溝通方式,但是在無形當中卻成為了人與人之間交流的障礙。受其影響,當代大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不盡如人,表現在情感比較淡漠,冷落親情、孤立友情、報復愛情;不懂尊重他人、不懂如何待人、不懂回報他人,相對缺乏知恩圖報的情感。

  3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途徑

  3.1社會的關注和支援

  3.1.1優化家庭教養方式

  要培養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應重視構建和諧民主的家庭環境。若父母與子女的相處方式是互相理解、尊重對方、彼此關心、平等交流、共同進步的,子女的性格越樂觀開朗、開明友善,較少會出現抑鬱、煩擾或緊張等情緒;若父母採用漠不關心、過分溺愛或嚴厲懲罰等教育方式,子女容易出現敏感多疑、缺乏安全感、抑鬱、逆反情緒等消極心理特徵。

  3.1.2挖掘社會各方資源

  一方面,社會各級各界人士要做積極社會信念的傳播者、做積極心理品質的踐行者,為構建和諧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共同營造積極向上的社會氛圍,讓大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能夠在肥沃的土壤中成長。另一方面,應充分挖掘社會資源來服務於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例如,發揮政府機構、心理健康諮詢機構和志願者服務團隊等的文化輻射作用,藉助他們的力量來引導大學生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不同領域成功人士或感動中國人物等社會人士榜樣教育的作用,使大學生以此為標杆,在學習生活中努力為理想而奮鬥,實現自我價值。

  3.2學校的重視和培養

  3.2.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機制

  首先,明確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案。隨著積極心理學研究的廣泛運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側重點應有所轉變,應把積極心理品質融入到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其中,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應是在傳統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基礎上注重學生的發展性心理教育,開發學生的心理潛能,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

  其次,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硬體設施。學校要完善心理諮詢室、心理宣洩室和沙盤遊戲室、活動室等硬體設施的建設,給學生提供一個心理諮詢和情緒宣洩的場所,幫助學生把消極心理轉變為積極心理。此外,還可以發揮網路平臺的優勢,創辦屬於學生的心理健康網路平臺,通過網上心理諮詢、測驗、評價和治療等方式給學生提供積極心理健康教育輔導與諮詢服務。

  再次,建立心理健康教育的服務團隊。學校應建立起校、院、班級三級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團隊,充分調動全校師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積極心理品質。學校心理健康中心的專、兼職心理教師為一級服務團隊,負責組織開展全校的心理健康工作;各學校分管學生工作的領導和輔導員為二級服務團隊,主要是及時瞭解本學院學生的心理動態,積極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第三級服務團隊由班級的心理委員和宿舍舍長組成,主要負責主動了解並上報班級學生的心理髮展情況,定期舉辦班級活動,以此引導同學正視自我並努力提升自我。

  3.2.2構建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的相關課程,舉辦積極心理學專題講座。同時,定期邀請積極心理學領域的專家通過開展專題講座給學生傳授積極心理理念,邀請各行各業的行業精英或慈善家等社會人士到學校進行公益講演,以他們的人生經歷為大學生樹立積極學習的榜樣。

  組織開展多樣化的校園文化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為培養大學生創造力、好學和洞察力等積極心理品質,可以舉辦沙龍學術交流、學術科技競賽或專業技能展示大賽等活動;為培養大學生樂觀、堅持、熱情和合作能力等積極心理品質,可舉辦迎新晚會等文藝活動,以及籃球比賽和運動會等體育活動;通過暑期社會實踐和志願者服務活動,可培養大學生領導才能、合作能力、感恩與愛等積極心理品質。

  3.3自身的轉變和提升

  3.3.1客觀認識自我

  要培養積極心理品質,首先要能夠正確的認識自我,能理智客觀評價自己“是個怎麼樣的人”,正視自身的優缺點;其次是悅納自我,學會認可自己和欣賞自己,體驗滿足感和幸福感,形成自信和樂觀的人生態度等品質;最後是完善自我,在充分認識優缺點的基礎上,揚長避短,發展自我的優良品質。

  3.3.2學會合理調節情緒

  大學生的自我情緒調節是指大學生能夠根據自身情況和周圍環境的變化,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有效管理控制,這是積極心理品質培養的前提條件。情緒情感的調節方法主要可以考慮幾個方面:注意轉移、積極評價、樂觀面對、恰當表達和合理宣洩。

  3.3.3積極參加文體活動

  積極參加各種文體活動,廣泛結交益友,在與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中共同成長能使大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樂趣及人生的意義。大學生應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特長,選擇參加有益身心健康和成長髮展的文體活動,以培養自身的積極心理品質。

  3.3.4善於運用積極思維方式

  大學生要注重培養自己的積極思維和適應能力,要認識到“凡是均有兩面性”,遇事要多想想積極的方面,培養樂觀樂天的人生態度。面對困難或挫折時,要看到積極的一面,學會自我安慰和自我鼓勵,以積極的姿態迎接各種挑戰。

  參考文獻

  [1] 劉媛.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研究及培養[D].西安電子科技大學,2013.

  [2] Peterson C,Seligman M E P.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rtues: a handbook and classification[M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Washington,2004.

  [3] 孟萬金.論積極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研究,2008***5***.

  [4] 田奇.從積極心理學視角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培養[D].首都師範大學,2011.

  [5] 王振巨集.青少年心理髮展與教育[M].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

  [6] 孟萬金,官群.中國大學生積極心理品質量表編制報告[J].中國特殊教育,2009***8***.

  [7] 李自維.大學生積極品質評價與心理健康教育相應模式研究[D].西南大學,2009.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