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情緒心理論文

  情緒是人腦活動所產生的一種心理形式。在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擔任班主任很難,而面對有情緒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教育尤其困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淺談大學生的情緒管理

  身為當代大學生,無論你是在所謂的名校上學,還是在一般的高校就讀;無論你的家境多麼富有,還是多麼困難;無論你學業多麼優秀,還是被掛過多少門課;無論你多麼的漂亮帥氣,還是長相如何的平凡;無論你是多麼的一帆風順,還是多麼的坎坷波折;無論你是愛情的幸運鳥,還是經受過多大的愛情考驗等,只要你生活在大學校園***其實,即使在校園之外也一樣***,就都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情緒困擾。

  如何讓自己開心地生活,愉快地學習,恐怕是每一位大學生都追求的境界。正是因為這樣,我們才需要共同探討這個核心的話題——情緒管理。

  在心理學上,情緒指個體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一種身心激動的狀態,情緒的構成包括以下三種層面:

  ***1***、認知層面上的主觀體驗。情緒的主觀體驗是人的一種自我覺察。

  ***2***、生理層面上的生理喚醒。人在情緒反應時,常會伴隨一定的生理喚醒,如激動時血壓升高,憤怒是渾身發抖,害羞時滿臉通紅,緊張時心跳加快。

  ***3***、表達層面上的外部行為。如,悲傷時痛哭流涕,激動時手舞足蹈。伴隨情緒出現的這些相應的身體姿態和麵部表情,就是情緒的外部行為。情緒的外部行為,是人際交往的重要工具,觀察別人的情緒的主要途徑就是從表情得到的。

  綜上所述,情緒是一種主觀感受、生理的反應、認知的互動,並表達出一些特定行為。而情緒管理是將這些感受、反應、評估和特定行為挖掘並駕馭的一種手段。情緒管理是指通過研究個體和群體對自身情緒和他人情緒的認識、協調、引導、互動和控制,充分挖掘和培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智商、培養駕馭情緒的能力,從而確保個體和群體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並由此產生良好管理效果的一種管理手段。簡單說,情緒管理是對個體和群體的情緒感知、控制、調節的過程。包括兩個方面:正面情緒是指以開心、樂觀、滿足、熱情等為特徵的情緒;負面情緒是指以難過、委屈、傷心、害怕等為特徵的情緒。種種的負面工作情緒無論是對個人還是組織而言,危害都是很大的。長期的情緒困擾得不到解決,除了會降低個人的生活質量,還會使個人喪失工作熱情,影響個人與同事的人際關係,並且影響個人的績效水平。

  進入青春期的大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處於特殊的身心發展期,表現出特定群體的情緒特點,首先是多樣性,隨著自我意識的不斷髮展,各種新需要的強度不斷增加,具有多樣性的自我情感,如自尊、自卑、自負等。其次是衝動性,表現在對某一種情緒的體驗特別強烈、富有激情。隨著大學生自我意識的發展,對各種事物都比較敏感,再加上精力旺盛,因此情緒一旦爆發就較難控制。雖然,同中學生相比,大學生對自我情緒具有一定的理智性和控制能力,但在激情狀態下,表現的容易感情用事。再次是矛盾性,大學生睛緒的外在表現和內心體驗,並不總是一致的,在某些場合和特定問題上,有些大學生會隱藏、文飾和抑制自己的真實情感,表現的含蓄、內隱。同成年人相比,大學生的情緒仍帶有明顯的波動性,有時情緒激動,有時平靜如水,有時積極情緒高昂,有時消極情緒頹廢。同學關係的好壞或學習成績的優劣,都能引起情緒的波動。最後是易於心境化,即儘管情緒狀態有所緩和,但拉長了這種情緒狀態,其餘波還會持續相當長的時間。

  由於大學生的這些情緒特點,容易產生一些常見的情緒困擾。情緒困擾是一種心理狀態,是個體受到外界事物、事件等客觀環境的影響或個體內部發生矛盾、衝突而無法及時有效解決而產生的一種負面的、消極的情緒體驗。大學生常見的情緒困擾表現為:

  ***1***、焦慮,即對將發生的某種情景或事件感到擔憂和不安,又無法採取有效的措施加以預防和解決時產生的情緒體驗。如考試焦慮、適應焦慮、健康焦慮、選擇焦慮等,使人處於一種無所適從的狀態,總是擔心將要發生的事情,容易導致坐立不安、憂慮、擔心、恐懼或過度警覺等不良反應。

  ***2***、自卑,是由於某種心理或生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而引起的自我輕視的情緒體驗,主要表現為對自己的學識、能力等自身因素評價過低。由於生活環境、學習環境的改變,部分大學生由高中時期的“佼佼者”變成大學校園中的“普通一員”,這種地位的改變是造成部分大學生自卑的重要原因,還有一些學生由於家庭條件差或自身某些不足而自卑。

  ***3***、抑鬱,是大學生對自己某一方面的需要得不到滿足而引起的一種持續穩定的心理狀態。當個體感到無法面對外界壓力時,常常會產生這種消極情緒。一部分大學生由於不喜歡所學的專業,感到前途渺茫,或是由於人際關係處理不當、失戀等問題而導致情緒低落,甚至委靡不振,自暴自棄,體驗不到生活、學習的樂趣,並伴有食慾減退,失眠等。

  ***4***、人際交往障礙,在人際交往中常常表現出緊張、不自然,講話缺乏邏輯性,有時甚至不知所措,缺乏自信心,或是對他人的言行敏感、多疑、不信任等。

  ***5***、易怒,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學生內分泌系統處於空前活躍時期,大腦神經過程的抑制和興奮發展不平衡,內製力較差,容易衝動。有的大學生因為一件小事或一句話便暴跳如雷,或出口傷人。

  大學生情緒困擾的直接後果是導致行為和社會適應不良,進而導致心理疾病。研究表明人在生氣的時候,體內免疫細胞的活性下降,人們抵禦病毒侵害的能力減弱,這樣會引發有機體本身器官功能障礙,甚至軀體疾病。消極情緒會干擾人的理性判斷,還具有感染性和彌散性。因此,我們有必要學會情緒管理,通過有效的方法,合理地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使自己保持一種積極良好的心理狀態。如果同學們能夠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有效地進行情緒管理,對自身心理狀態加以有效調節,培養駕馭自己的情緒能力,保持良好、健康、積極的情緒狀態,將有助於提高自身對外界環境的適應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那麼,我們如何進行情緒管理呢?有如下幾種方法:

  1、自我控制。它是個人對自身的心理和行為的主動掌握 , 是個體自覺地選擇目標 , 在沒有外界監督的情況下 , 適當地控制、調節自己的行為 , 抑制衝動 , 抵制誘惑 , 堅持不懈地保證目標實現的一種綜合能力。當某些消極情緒被激發起來後 , 有的大學生會哭泣、吼叫、打人、罵人甚至採取一些極端的行為。這時就要先冷靜下來 , 有意識對自己的情緒進行控制 , 先要仔細考慮採取這種行為的利與弊 , 然後選擇一種適宜的行為方式表達自己的情緒。另外 , 平時要注意不能隨意亂髮脾氣 , 要求在生氣、發怒時儘量控制自己 , 不能隨意擴大某事的嚴重性 , 儘可能做到“大事化小, 小事化了 ”, 這樣能更好地促進自我控制能力的提高。

  2、注意轉移。把注意力從引起不良情緒反應的刺激情境轉移到其它事物上去或從事其他活動的情緒調節方法。當出現情緒不佳的情況時, 要把注意力轉移到使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上, 或暫時避開令人傷心的地方。如:外出散步, 看電影,聽聽笑話, 看看幽默小說, 打球, 下棋, 找朋友聊天, 換換環境等, 這些活動有助於使情緒平靜下來, 在活動中尋找到新的快樂。

  3、自我安慰。這種情緒調節方法主要是當一個人追求某個事物而不能實現, 為了減少內心失望, 找一個藉口或理由, 以緩解矛盾衝突, 消除焦慮、抑鬱、煩惱和失望情緒。人不可能處處順心事事順利, 學習、就業、人際交往中遇到了困難和挫折, 在經過最大努力仍不能改變狀況時, 可適當地進行自我安慰, 要說服自己適當讓步, 將不成功歸因於客觀條件和客觀現實, 同時要勇於承認並接受現實。這種方法, 對於幫助人們在大的挫折面前接受現實, 保護自己, 避免精神崩潰是很有益處的。經常用 “勝敗乃兵家常事”、“塞翁失馬, 焉知非福”、“壞事變好事”等詞語來進行自我安慰, 可以擺脫煩惱, 緩解矛盾衝突, 消除焦慮、抑鬱和失望, 達到自我激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之目的有助於保持情緒的安寧和穩定。

  4、適當發洩。當情緒發作時, 人體內潛藏著一股能量 , 過分壓抑只會使情緒困擾加重 , 積聚起來有害身心健康。大學生有焦慮、煩悶、抑鬱等負情緒時 , 也不能一味地把不良心情緒藏在心底 , 進行適度的宣洩 , 使壓抑的心境得到緩解和改善 , 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

  情緒管理是一門學問,也是一種藝術,要掌控得恰到好處。因此要成為情緒的主人,必先覺察自我的情緒,進而才能管理自我情緒,尤其是要常保鮮活的心情面對人生。大學階段是一個人人格發展、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大學生面臨著大學生活的適應、專業知識的學習、交友戀愛、擇業應職等一系重大的人生課題。由於大學生身心發展尚未完全成熟情緒的自我調節和自我控制能力不強 , 複雜的自身和社會問題,往往容易導致大學生強烈的心理衝突,從而產生較大的心理壓力,甚至產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因此,研究大學生情緒管理,幫助大學生進行負性情緒的自我調節,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範文二:淺談大學生情緒特點

  大學生需要學習並實踐各種角色,形成各種本領,接觸到各種事物,因此在這一階段,當我們面對眾多情緒的時候,情緒大概有以下幾種:1.豐富性和複雜性:因為大學生正處在青春期,感情豐富,對人與人之間的交往,對一切事物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同時又是迷茫和疑慮的,所以說大學生的情感又是複雜的;2.波動性和兩極性:波動性是指我們的情緒比較容易受到外界變化的情況的影響,而且是迅速變化的一個情緒,也是由於這個階段我們一自我為中心,所以,自己的情緒變化會被我們無限的放大,體現為情緒波動劇烈;兩極性是我們比較容易出現的情緒,當一切順利時,我們覺得自己非常出色,別人都不如自己;當遇到點挫折的時候,又恨容易認為自己無能,低人一等,看不到自己任何優點,非常否定自己;3.衝動性和爆發性:做事衝動,想到什麼就馬上去做,考慮事情不周到,往往情緒爆發那一刻會做出一些錯事;4.階段性和層次性;5.外顯性和內隱性:很多時候,我們表現出來的並不一定是我們心裡想的,而是我們希望別人知道的情緒,很多真實的情緒會被隱藏在心裡,不希望被人所知。 那麼這些情緒問題產生的原因有哪些呢?主觀因素是影響我們情緒的絕大部份原因:***1***不能正確地評價自我;***2***依賴性與自主性的矛盾;***3***期望值偏高與現實狀況的反差;***4***性和戀愛引起的情緒波動;***5***人際關係受挫。客觀方面的因素也會造成我們情緒的變化,如:***1***重大喪失: " 5.12"汶川特大 地震"。

  情緒對大學生的影響又有:1.情緒對身體健康的影響: "怒傷肝

  ","喜傷心","思傷 怒傷肝" 喜傷心" 憂 悲傷肺" 恐傷腎" 脾","憂悲傷肺","恐傷腎" 2.情緒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3.情緒對學習的影響; 4.情緒對人際關係的影響.

  當我們面對眾多情緒的時候,容易會出現情緒問題:情緒問題一般是指消極情緒, 指因生活事件引起的悲傷,痛苦長時間持續不能消除的狀態。如抑鬱:常見的表現是以情緒低落為主要特徵,表現為悶悶不樂或悲傷欲絕,持續至少兩個星期,並且伴有對生活喪失興趣,自卑,失眠,食慾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抑鬱症發病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不良的社會性和心理性因素;如自卑:因為自己家境或者學業或者外貌身材等方面,如果自己不能正確認識這個問題,會長時間陷在自卑情緒裡不能自拔;如焦慮:我們考試前會焦慮很長一段時間;比如說悲傷:和戀人分手之後;長期或過度的緊張、焦慮、恐懼、抑鬱、自卑、強烈的挫折感等消極情緒,可能導致神心血管***高血壓、心肌梗塞、冠心病等***、內分泌等生理功能紊亂,表現為心身疾病。而良好的情緒則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如果出現不良情緒,應該進行正確和必要的情緒輔導,情緒輔導是運用心理輔導的理論和技術,幫助學生認識、接納和把握自己的情緒,學會恰當地表達情緒,以促進理解和交流,並學會控制、疏導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情緒困擾,增進自己心理健康的一種教育活動。

  正確的情緒輔導有四個方面;1.正視和理解自己的情緒;2.恰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3.養成樂觀的生活態度,增強對快樂的情緒體驗;

  4.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處理自己的情緒困擾。

  下面介紹一個我經常使用的情緒管理的方法:減壓法:***1***找個安靜的地方坐下或躺下,讓全身放鬆下來.

  ***2***把自己的意識集中在自己體內感覺所在的一點,然後全神貫注地對潛意識說:“感謝你辛苦為我工作了這麼久,我現在開始休息了,我們休息30分鐘.在這30分鐘裡,整個的身體會盡情地放鬆,復原;精神和體力會全部恢復過來,當30分鐘後我睜開眼睛時,,我會充滿精力和智慧,去開展一天的工作,繼續我的學習,迎接新的歡樂和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