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創業教育的論文

  創業教育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存、提高能力,以及進行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大學生創業教育》

  【摘要】 介紹了國內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基本模式,分析了我國大學生創業教育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指出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與文化傳統對創業教育有顯著影響,並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相關建議與對策。

  【關鍵詞】 大學生;創業教育;對策研究

  鼓勵、支援大學生創業是黨和政府制訂的一項基本國策,是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重要舉措。國家與各地方政府陸續出臺了許多優惠政策與配套措施,為大學生創業提供政策保障與物質、經濟等多方面的支援。相關調查資料顯示:大學生創業成功率在全世界為20%,在中國成功率平均不足3%。針對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扶持比較到位,創業的氛圍也存在,學生專業素質較其它創業者也具有優勢,問題在於針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無論從內容、形式還是師資力量等方面,存在不足。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仍然以“理論教學”、“案例教學”方式教大學生如何創業,加之教師商務經驗缺乏,“新手指導新手”,難以取得理想效果。

  一、國內外創業教育現狀

  創業教育是指培養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素質、創業技能的教育活動,即培養學生如何適應社會生存、提高能力,以及進行自我創業的方法和途徑。作為高等教育發展史上一種新的教育理念,是知識經濟時代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能力的培養,是社會和經濟結構調整時期人才需求變化的要求,是素質教育新的突破口,是解決當前及今後大學生就業、提高大學生創業的有效方法。

  從1947年MylesMace在哈佛大學開設第一門創業課程至今,世界上有1600多個大專院校開設近2200門與創業有關的課程,創業教育的發展成為當前重要的課題。威偉***K. MarkWeaver***在研究了Success雜誌每年對排名前50名的大學創業課程後,發現名前50名的大學設定的創業課程中,最多的是創企業財務、商業計劃書的撰寫、創業概述、中小企業管理、新企業成長決策、中小企業顧問。其次是技術發展、企業與電子商務、商業計劃***Ⅱ***、國際創業、創業營銷。NSOEE***The Ntional Survey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調查發現,學校提供最多的創業課程是新創企業、技術創新、企業財務。

  希爾***Hills,G.E.***的研究,顯示創業課程的發展有三種模式:***1***創業計劃書***BusinessPlan,簡稱BP***。創業的入門課程通常是教育學生認識一份創業計劃書。而進階課程都是以創業計劃書為中心,派生出來。 ***2***企業生命週期***BusinessLife Cycle***。在這裡企業生命週期是指新創企業的生命週期,從idea階段到BP到籌集資金到公司成立、上市上櫃等等。***3***企業功能***Business Functions***。以創業為中心所衍生的企業管理功能的課程教育。

  在教學方法上,多采用“經驗式引導”,最常用的手段包括案例分析、閱讀、演講、與有實務經驗的創業家座談、計算機模擬、音像教材的使用、創業傢俱樂部。與國外設立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作法不同,中國的高校大多采用“創業中心”的集中實訓方式。在學生進入專業實習階段時,選拔優秀或有創業意願的學生團隊,進入中心,接受訓練並參與一定程度的社會實踐。實訓手段主要包括計算機模擬、案例分析、創業家座談等。部分經濟發達地區的院校還採用了“經營實戰”的方式:允許學生進行實際的經營。

  國外的創業教育多以經驗傳授為主,開設專門的創業課程,基本不涉及實際的商務操作,這種方式是以學生容易找到社會實踐機會為前提的。現實國情是學生社會實踐機會少、外派困難、培養方式剛性強,僅傳授經驗,不動手訓練很難內化為學生的實際能力。經營模擬雖然對動手能力培養有促進作用,但真實性差,內容簡化,學生體驗不強。部分學校採用實戰經營方式,受教學方式、國家工商管理政策、運營資金、安全風險、師資經驗及待遇等方面的影響,無法系統化、持續性開展。

  二、國內創業教育存在問題

  首先,創業教育形式單一,理論體系不完善,教學方法不成熟,效果差。如上所述,多數高校的創業教育仍然以“理論教學”、“案例教學”方式教大學生如何創業,這種方式被證明收效甚微。加之教師商務經驗缺乏,“新手指導新手”,難以取得理想效果。創業教育領域的另一個重要力量是輔導員系列,很多高校的創業團隊基本處於自我探索的狀態,失敗風險之大可想而知。

  其次,未考慮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對創業教育的影響。作為大環境的區域經濟發展水平與產業結構也影響大學生創業教育的形式與內容,目前大學生創業氛圍濃厚、成功專案比重高的區域多分佈在江浙、上海、廣東一帶,這明顯體現了大學生創業與所在區域經濟結構與發展水平的高度相關性,創業教育往往目標明確――通過良好的校企互動支援本地區經濟的發展其它地區,如東北老工業基地,工業結構以重工業為主,輕工業為輔,第一、第二產業發達,第三產業有待發展;國有經濟比重高,民營經濟比重偏低;傳統經濟形式比重高,新經濟形式***如電子商務等***比重偏低。這種產業格局會導致較高的入市門檻,不利於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的開展。

  最後,未充分重視從區域文化對創業教育的影響。區域文化對創業群體的影響主要體現在成長過程、價值觀與處事方式上,創業教育需要重視文化傳統對創業學員思維方式、處世方式的影響。如果在創業教育過程中,不

  考慮到文化傳統背景對受訓人員思維方式的影響,其創業能力勢必不能滿足商品經濟環境的苛刻要求。

  三、國內創業教育發展對策

  首先,要充分考慮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產業結構的結合,因地制宜的制訂發展規劃與培養模式。創業教育內容要面向區域經濟的發展,重點支援優化產業結構、提高民眾生活水平、業務模式簡易可行的專案,特別是資源向內整合、服務外向拓展的專案。不作表面文章,不貪大求全,不好高騖遠,不盲目追求高科技、高附加值專案。

  其次,創業教育要加入文化傳統因素。注重積極向上、開拓進取、務實肯幹、團結協作、吃苦耐勞意識的培養,不能只從專業技術培養入手。思想教育與技術教育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特別是北方地區、內陸地區、經濟欠發達地區、國有經濟比重較高地區,更要重視對大學生市場經濟意識的培養、綜合素質自我提升興趣的培養,改變“等、靠、要”,一考定終身,憑學歷包打天下的想法。

  再次,開展大學生創業活動是一個社會化的活動,需要教育機構、政府相關部門、企事業單位通力協作、各盡其職,積極推進。由政府牽頭成立協調小組、明確其職能極為必要,以充分發揮相關各部門的積極作用,並可適當考慮將其落實為高校執教業績、政府執政業績評價標準。本著以商助商的原則,鼓勵規模以上企業運用商業手段扶持、指導產業鏈條上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實踐活動,並制訂相關政策對規模以上企業予以激勵、表彰。

  最後,改革目前的創業教育模式。在傳統“三階段”創業教學模式基礎上,擴充套件到實戰演練階段。實戰演練就是用真實的業務對學生進行訓練,在這一階段,重點要作好經營指導教師選撥、商業平臺搭建與商業風險控制,既讓學生獲得真實的業務運營體驗,又能將商業風險控制在允許的範圍之內。本文作者在這一領域進行了較長時間的研究,提出了“準公司化經營實訓創業教育模式”,經兩年多的實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席昇陽.我國大學創業教育的理論與實踐研究.華中科技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7

  [2]柳海民.創業教育研究.東北師範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3

  [3]李婭娌.美國高校創業教育研究――以斯坦福大學商學院創業教育實踐為例.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

  [4]李潔.從美國四所著名大學的創業教育談創業與創業教育的關係.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4***

  [5]毛家瑞.創業教育研究到創業教育工程.教育評論 1995***2***

  [6]謝志遠.大學生創業教育新探索――以溫州大學創業教育實踐為例.社會科學戰線.2007***1***

  [7]陳茉.國外高校創業教育的演進特質.教育評論 2006***6***

  注:本項研究得到中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國家11.5規劃課題***編號FIB070335-A11-73***與遼寧師範大學重點教改課題***編號20090105***資助

  貸:教育事業收入――學費收入 8400

  2009年9月,累計收到學費7600萬元,款項存入銀行:

  借:銀行存款 7600

  貸:應收賬款――學費7600

  2009年10月,以現金結算退學學生已交學費12萬元:

  借:教育事業收入――學費收入12

  貸:庫存現金12

  2009年11月,因退學、轉學等原因使在籍學生人數減少30人,應收學費減少18萬元:

  借:教育事業收入――學費收入18

  貸:應收賬款――學費18

  年終時,應收學費782萬元,體現應收未收回的學費,全額計提準備:

  借:資產減值損失 782

  貸:壞賬準備 782

  教育事業收入及資產減值損失轉入事業結餘,差額7588萬元體現已實現的學費收入:

  借:教育事業收入――學費收入 8370

  貸:資產減值損失 782

  貸:事業結餘 7588

  在應收學費核算上變被動為主動,完整地反映了學費收入核算的全過程,彌補了收付實現制的缺陷,健全了高校會計核算體系,堵塞了財務管理漏洞,避免了財務分析上的遺漏和經濟上可能受到的損失。

  ***3***使用收費管理軟體動態核算學費。上述***2***的處理在應收學費總量上,使核算中心與收費中心有了勾稽比對,如何實現明細核算,客觀上要求使用收費管理軟體動態跟蹤欠費,實時檢索欠費總額,人數、具體名單等相關資訊。一款成熟的收費管理軟體包括收費、管理、網上查詢等功能,能夠統計、分析、提供報表。同時對於退學、休學、復學、轉學、轉專業、專升本、申請走讀、更換宿舍等各種收費標準的調整都有嚴格的控制和痕跡保留,確保安全、及時、準確、完整地反映學費收繳的全部情況,能夠實現學生收費的全自動化管理,從根本上解決了整個學費管理工作的計算機化。

  ***4***加強學費管理資訊化建設。學費管理資訊化是高校資訊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財務部門應利用校園網路資源,建立學費查詢系統,具體包括“學生查詢”、“部門查詢”、“領導查詢”、“資料交換”等幾個模組。學生可隨時隨地上網查詢自己的交費資訊,各部門可方便了解學生欠費情況,相關領導可總體把握全校交費狀況,惡意欠費資訊可及時傳輸給相關部門。學費管理資訊化實現了學生交費實時控制,及時催繳,從而提高了學校的整體管理水平。

  ***5***牽頭制定並宣傳相關制度。財務部門應當牽頭完善學費管理制度,具體應包括收費、緩交、減免、補助、走讀、欠費處理、獎勵等內容,做到有章可循。制度上要明確各部門的職責,體現對貧困生的照顧,對於惡意欠費,制定出嚴厲的處罰措施。有了制度後,財務部門可協同學生處、團委、各院系,通過公告欄、廣播臺、標語、網站等媒介做好宣傳,努力營造自覺交費的良好氛圍,增強學生交費上學的意識,以便相關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6***其他輔助措施。多種交費方式:可採用現金、銀行代扣、POS機刷卡、網上支付、信用卡託收等多種交費方式,以方便學生交費。靈活交費時間:除了開學初集中定點收費外應設立收費視窗隨時零星收費。挖掘校園卡功能:以學校資料中心為平臺,將校園卡、收費管理、教學管理、圖書資源等多個系統結合起來,建成基於校園卡的電子註冊系統,可以在選課、圖書借閱、免費機房等資料接收系統中設定引數,拒絕惡意欠費學生的校園卡,儘可能減少在校生欠費。健全大學生誠信檔案:學生交費信用記錄納入誠信檔案,畢業時,將誠信檔案跟隨人事檔案一併交給用人單位,惡意欠費資訊共享給社群、銀行等徵信部門,建立互動的信用體系。在媒體上公佈畢業三年以上仍未交清學費的畢業生欠費名單,使學生交費信用記錄延伸和延續,這樣學生就會充分考慮惡意欠費的機會成本,從而及時繳納學費。

  2.客觀界定貧困生

  有了貧困才孿生了欠費這個概念,貧困生界定是欠費管理中最核心的問題之一,因此,科學客觀地界定貧困生顯得尤為重要。這個環節應由輔導員、學工辦、學生處把關。應該多渠道、多角度、公開、公平、公正、動態界定貧困生。除了學生自己陳述,家庭所在地相關部門提供證明外,還要根據貧困生的生活和消費情況,鑑別學生真實的貧困程度。要向同班特別是同宿舍同學收集資訊,通過民主評議,公告公示等方法讓每位學生在界定貧因生上發揮作用。界定貧困生切忌以欠費為標準,防止錯誤地致使更多的學生惡意欠費。

  3.相關部門配合,杜絕惡意欠費

  收費工作是一項相關部門分工協作、緊密配合、齊抓共管、環環相扣的系統工作,其中任何一個部門配合不利,都會出現整個系統脫節。對於確有困難不能在規定期限內交清學費的學生,應於新學年開學前提出緩交學費申請,報院系領導審批;各院系將本部門學生申請情況彙總後,於新學年開學前報學生處審批;學生處簽署是否同意緩交及緩交期限等意見後,報學校分管領導審批。每年秋季開學後兩週內,除校領導審批同意緩交的學生外,沒有足額交清各項費用的學生,暫緩辦理註冊及相關手續,在註冊之前,其所有考試成績暫緩確認,並按學籍管理辦法處理。在學生綜合測評中,將學生交費情況列為考核內容,對惡意欠費學生,取消其獎學金及各類評優評先資格。

  4.建立獎懲機制,提高工作效率

  根據學生處及各院系提供的貧困生資料,為各院系及全校核定一個允許欠費率,對於欠費率低於或超過規定比率的院系給予適當獎勵或處罰。全校欠費率低於規定比率後,學校按當年各院系獎勵總額的一定比例計提獎勵基金分配給學生處、財務處、教務處、監察處和後勤管理處等部門。可結合二級管理、績效津貼等制度,使各院系經費與欠費率掛鉤,欠費催繳人員津貼與業績掛鉤,每學年末對各院系交費情況進行考核評比,以充分調動相關人員的積極性,達到各部門更好地配合。

  相信只要高校制定出切實有效的學費管理政策,各部門加強溝通、協作,採用先進合理的管理手段,惡意欠費問題將會得到有效解決,學費管理工作將步入良性發展軌道,從而為高校發展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

  參考文獻

  [1]吳曉玲,陳建斌.進一步加強高校收費管理的思考[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9

  [2]鄧永超.信用經濟時代大學生惡意欠費的理性思考[J].教育探索.2009***4***:61~62

  [3]陳穎.提高高校財務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徑[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09***3***:119~121

  [4]趙暉.論高校財務管理的創新[J].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87~90

  [5]劇鳳蘭.從人群特徵與欠費率的關係看高校學生欠費[J].世紀橋.2008***6***:139~140

  [6]黎志濤.淺談高校學費管理系統的二次軟體開發[J].教育財會研究.2008***6***:51~53

  [7]劉金榮.數字化校園一卡通系統的設計與應用研究[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85~88

  [8]鄧強.降低民辦高校學生欠費率之探討[J].廣東白雲學院學報.2007

  [9]陳慧,黃蘭.淺議高校實行權責發生制的必要性[J].貴州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 2006***3***:26~29

  [10]劉勇.高校學費管理探析[J].滄州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006***2***:103~103

  [11]丁曉敏.論高校學生欠費的原因及對策[J].吉林師範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37~39

  [12]財政部關於印發《高等學校會計制度》***徵求意見稿***的通知[Z].財會便[2009]62號

  [13]教育部、財政部《關於認真做好高等學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Z].教財[2007]8號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