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企業管理會計現狀及前景

  在市場經濟環境下,企業成為市場的真正主體,下面跟著小編一起來探析。

  我國管理會計發展的問題

  人們普遍認為我國直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開始引進西方管理會計。其實不然,建國初期我們就引用了西方管理會計中的“責任會計”,只是當時不稱為“管理會計”。1978年之後,我國進入了改革開放時期。在多年的企業改革過程中,從利潤留成,盈虧包乾,到實行企業承包經營責任制,以至進行企業股份制改造和現代化企業制度試點,整個過程思路是沿著對企業放權讓利這個中心進行的。其實質是以權換利,圍繞放權讓利展開的企業改革,為被舊體制桎梏已久的生產力的釋放和經營者積極性、能動性的發揮提供了契機,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市場經濟環境下,市場競爭的外部壓力轉化為企業的內部動力是管理會計產生、發展和倍受重視的源泉分析分析。從70年代末期開始,適應改革開放的形勢,我國會計學術界以極大的熱情,對西方管理會計進行了大量的引進、消化、吸收工作,出版了大量的管理會計教材,這些教材對於普及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們稍加審視,就會發現在這繁榮景象的背後卻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問題,出現“繁榮中的窘困”現象。

  管理會計理論研究前景

  1.管理會計的規範化研究

  管理會計規範化的目的是為了管理會計在實踐中得到更好地推廣和應用,管理會計規範化的內容主要是管理會計理論和方法體系的規範化、管理會計學與其他學科界限的規範化、管理會計教科書內容的規範化等。從理論與實踐的關係來看,管理會計規範化研究主要是對實踐中管理會計方面的成功經驗進行科學的歸納和總結,並上升到理論高度,由權威機構以公告的形式釋出,據以指導管理會計實踐,並在實踐中得到不斷完善和發展。

  2.管理會計方法的可操作性研究

  過多地依賴會計理論研究人員而缺少會計實際工作者參與所提出的管理會計方法,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可操作性差的後果。會計理論研究人員應深入企業實際,進行調查研究分析,與會計實際工作者協調配合,對有關企業和單位在實踐中被證明切實可行的方法進行歸納和總結,並加以系統化,本著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的原則,提高管理會計方法的可操作性。

  3.管理會計專業機構設定的科學化研究

  我國從開始介紹西方管理會計理論至今,已有30多年的時間,但到目前為止,尚未建立獨立的管理會計專業機構。要想在我國推廣和應用管理會計,設立科學合理的管理會計專業機構勢在必行。該機構應能做到負責組織和領導全國的管理會計工作,制訂和公佈規範化的管理會計理論和框架體系,組織管理會計師資格考試,負責管理會計人員的後續教育工作,強化企業領導者的管理會計意識,協調管理會計和其他經濟工作的關係,搞好管理會計與財務會計資料的銜接,創辦專業刊物,組織開展管理會計理論及實踐應用研究等工作。

  4.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的研究

  在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中,管理會計的目標處於最高層次

  所以,在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的完善工作中,首先要正確確定管理會計的目標分析綜合管理。管理會計的目標是指管理會計活動應達到的預期目的,它可以分為基本目標與具體目標兩個層次。理會計理論與方法體系的完善,應遵循理論為實踐服務的原則,它應來源於實踐且上升到理論高度,能對管理會計實踐活動起到指導和服務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