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飪佳餚的方法與技巧有哪些

  很多的美味食材都是需要經過很多層的工藝進行烹飪製作的,但是對於很多的工藝做法不熟悉就會容易使得烹飪佳餚變得不好吃,那麼你知道有哪些烹飪佳餚的方法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烹飪佳餚的方法,希望能幫到你。

  烹飪佳餚的方法

  熱鍋放涼油

  先把鍋燒熱後倒入涼油,等油到八成熟時將菜入鍋翻炒。最好不要等油冒煙了才放菜。不過也有個例外:油炸花生米時,可以將花生和冷油同時炒,這樣炸出的花生米鬆脆香酥。

  菜品不同 放鹽時機各異

  結束時放鹽:烹製爆肉片、回鍋肉、炒白菜、蒜薹、芹菜時,應在全部炒透後適量放鹽,炒出來的菜餚嫩而不老,營養豐富。

  烹調前放鹽:燒整條魚、炸魚塊時,則要在烹製前先用適量的鹽醃漬再烹製,有助於鹹味滲入肉體。

  吃前才放鹽:涼拌菜,如涼拌黃瓜、藕丁等,食用前片刻放鹽,略加醃製能瀝乾水分,食之脆爽可口。

  起鍋前放味精

  味精若在水中長時間加熱會生成焦穀氨酸鈉,雖無害,但沒有鮮味。在起鍋之前加入味精,菜餚的味道會更加鮮美。

  菜將熟時放醋

  菜裡放醋一般是為了調味,最好在菜快好的時候放,更加入味爽口。

  如果是為去腥,就可以在過程中放,爆炒後能把醋味揮發掉,吃的時候也不會有腥味。

  起鍋前放醬油

  高溫久煮會破壞醬油的營養成分,應在即將出鍋前放醬油,以保證鮮味。炒肉片時想使肉鮮嫩,或先用澱粉和醬油拌一下再炒,這樣不損失蛋白質,炒出的肉也更嫩滑。

  肉類多放花椒

  燒肉時宜多放一些花椒,牛肉、羊肉、狗肉更應多放。花椒能夠去毒助暖,冬季烹調可多放。

  花椒粒要在開始起油鍋時爆香,花椒麵可以在炒菜過程中調入。

  魚類多放姜

  魚腥氣大,性寒,做時多放姜,可緩和魚的寒性,解除腥味。

  貝類多放蔥

  大蔥能夠緩解貝類的寒性,還能夠抵抗過敏。烹調時多放一些大蔥,可避免過敏反應。

  禽肉多放蒜

  蒜能夠提味,烹調雞、鴨、鵝肉時多放蒜,這樣肉更香更好吃,不會因消化不良而拉肚子。

  如何在烹飪時用味精

  1.對用高湯烹製的菜餚,不必使用味精。因為高湯本身已具有鮮、香、清的特點,味精則只有一種鮮味,而它的鮮味和高湯的鮮味也不能等同。如使用味精,會將本味掩蓋,致使菜餚口味不倫不類。

  2.對酸性菜餚,如:糖醋、醋熘、醋椒菜類等,不宜使用味精。因為味精在酸性物質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鮮味的效果越差。

  3.拌冷盤使用晶體味精時,應先用少量熱水化開,然後再澆到冷盤上,效果較好***因味精在45℃時才能發揮作用***。如果用晶體直接拌冷盤,不易拌均勻,影響味精的提鮮作用。

  4.做菜使用味精,應在起鍋時加入。因為在高溫下,味精會分解為焦穀氨酸鈉,即脫水谷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而且還會產生輕微的毒素,危害人體。

  5.味精使用時應掌握好用量,並不是多多益善。它的水稀釋度是3000倍,人對味精的味覺感為0.033%,在使用時,以1500倍左右為適宜。如投放量過多,會使菜中產生似成非成,似澀非澀的怪味,造成相反的效果。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嬰兒食品暫不用味精;成人每人每天味精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

  6.味精在常溫下不易溶解,在70~90℃時溶解最好,鮮味最足,超過100℃時味精就被水蒸氣揮發,超過130℃時,即變質為焦穀氨酸鈉,不但沒有鮮味,還會產生毒性。對燉、燒、煮、熬、蒸的菜,不宜過早放味精,要在將出鍋時放入。

  7.在含有鹼性的原料中不宜使用味精,回味精遇鹼會化合成穀氨酸二鈉,會產生氨水臭味。

  各種烹飪的調料

  1.花椒

  花椒是芸香科植物花椒的果皮,香氣濃郁,是居家必備的調味品。具有定麻味、增香辛和除腥減羶的作用,位列調料“十三香”之首,素有“調味之王”的美譽。

  花椒也是一味中藥,《神農本草經》將其列為中品。其藥性辛熱,歸脾、胃、腎經,具有芳香健脾、溫中散寒、除溼止痛、殺蟲解毒、止癢等功效。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講到:“花椒堅齒,烏髮,明目,久服好顏色,耐老,增年,健神。”

  2.芥末

  芥末,辛熱無毒,具有溫中散寒,通利五臟、利膈開胃的作用,能利九竅、健胃消食等。芥末香辣味可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有開胃之功,能增強人的食慾。它還具有解毒功能,能解魚蟹之毒,故生食三文魚等生鮮食品經常會配上芥末。

  3.生薑

  生薑為芳香性辛辣健胃藥,有溫暖、興奮、發汗、止嘔、解毒、溫肺止咳等作用,特別對於半夏、天南星等藥物中毒有解毒作用。適用於外感風寒、頭痛、痰飲、咳嗽、胃寒嘔吐。在遭受冰雪、水溼、寒冷侵襲後,急以薑湯飲之,可增進血行,驅散寒邪。

  4.食醋

  食醋中含有0.4%~0.6%的醋酸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多種病菌的生長和繁殖。所以,在本地細菌和病毒類疾病流行的時候,人們可以在炒菜、拌冷盤時新增適量的醋,這樣既可以開胃增食,又可以抑菌,可以說是“一石二鳥”。

  5.八角

  八角是製作冷菜及燉、燜菜餚中不可少的調味品,其作用為其他香料所不及,也是加工五香粉的主要原料。果實與種子可作調料,還被中國傳統醫學當作藥物使用。中國傳統醫學理論認為其具強烈香味,有驅蟲、溫中理氣、健胃止嘔、祛寒、興奮神經等功效。

  6.胡椒

  胡椒是最常見的調味品,在餐桌上經常可見到它與鹽放在一起。有時甚至替代鹽使用。胡椒特別適於肥胖的人食用,因為它有助於新陳代謝,還能起排氣作用。刺激產生唾液、胃液和胰液。有助於消化高脂肪食品。

  7.辣椒

  辣椒的有效成分辣椒素是一種抗氧化物質,它有助於終止細胞組織的癌變過程,降低癌症細胞的發生率。其辣味能刺激唾液和胃液的分泌,增加食慾,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消化。

  8.陳皮

  陳皮氣香,味辛而微苦,具有理氣降逆、調中開胃、燥溼化痰等功效。主治脾胃氣滯溼阻、胸膈滿悶、脘腹脹痛、不思飲食、嘔吐穢逆、二便不利、肺氣阻滯、咳嗽痰多,亦治乳癰初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