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的養生要訣

  天氣漸轉涼,會在清晨時分發現地面和葉子上有許多露珠,這是因夜晚水汽凝結在上面,故名白露。進入“白露”,晚上會感到一絲絲的涼意。現在,小編就來為大家科普一篇關於白露養生的知識!

  節氣白露後的保健養生要訣:三凍三不凍

  1

  身不涼

  白露節氣後,冷空氣分批南下。俗話說:“白露身不露,著涼易瀉肚”,顧名思義,從“白露”之後就不要赤身露體了,不小心就會著涼。

  2

  添衣防涼

  為避“秋涼”,在穿衣方面,要注意腹部的保暖,因為脾胃容易在此時因受寒而引起腹瀉腹痛等不適。而且,由於晝夜溫差大,早晚要適時增減衣物,對於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來說,更應適時加衣。

  不過,此時衣物也不必加得太多,“春捂秋凍”嘛,適當做些耐寒訓練,可提高人體抵抗力。但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兒童、糖尿病患者、心腦血管疾病患者、哮喘病患者等還是穿嚴實點好。

  3

  睡不貪涼

  “白露”時的作息應遵循“秋三月……早臥早起”的養生原則,保持充足睡眠,晚上儘量爭取10點前入睡。

  晚上睡覺時,可換上薄被,注意別蹬被子了,並視當地的氣溫撤掉涼蓆,調高空調溫度或只開風扇,當然,窗戶也不要開得太大,避免寒風入侵。

  白露後三不凍

  民間素來有春捂秋凍的說法,白露之後,天氣轉涼,如果過早就把厚衣服穿上,毛孔就會因為受熱而張開,突然降溫帶來的寒氣就容易透過毛孔傷人。因此,適當的“秋凍”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但是腳部、臍部和關節,千萬不能凍著了,否則病說來就來。

  一、不露腳

  白露是天氣冷熱的分界嶺,夏季可以穿涼鞋,冷水洗腳。但是,過了白露以後就不適宜再穿涼鞋和冷水衝腳。腳距離心臟最遠,容易血液迴圈不暢。並且腎氣始於足下,腳受涼就是在傷腎。

  中醫理論中,腳為人之根,人體的12經脈中有6條始於足部,這些經絡執行氣血、溝通表裡、聯絡臟腑和貫穿人體上下的通路。而且,在民間也有“寒從底來”、“人老腳先老”的說法。所以腳受涼也就是整個身體都受涼。那麼白露之後如何護腳?

  護腳方法

  1

  寒從腳起,不要再穿涼鞋

  涼鞋雖然可以令腳部通風透氣,但是白露之後再穿涼鞋,會導致腳部受涼,造成寒氣入侵。秋季天氣乾燥,穿涼鞋容易導致腳部面板乾燥、皸裂。實在還想穿涼鞋的,一定要穿上襪子再穿涼鞋。

  2

  穿襪子

  襪子一方面可以保護腳部,另一方,老人、兒童以及體弱多病的人群穿襪子,可以更好的給腳部保暖,促進血液迴圈。秋天面板幹,腳跟容易裂,洗腳後穿上襪子睡,還有很好的保溼效果。

  3

  睡前泡腳

  從白露開始,天氣越來越涼,有些人出現手腳冰涼、肢體怕冷、乏力等症狀,這是腎氣不足的表現,所以白露後應注意補養腎氣。

  泡腳既能護全身,也能溫和補腎。將熱水沒過腳腕,泡約5到30分鐘,直至身體微微發熱最好。腎開竅於耳,耳朵有密集的反射區,聯絡著全身每一個器官。泡腳的同時把耳朵和腰眼搓熱,也有助於養腎。

  二、不露臍

  肚臍皮下沒有脂肪,緊鄰豐富的神經末梢和神經叢,對外部刺激特別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襲。肚臍一旦受涼,腹痛腹瀉在所難免。長期受涼,泌尿系統疾病也容易找上門來。

  秋季是胃腸道疾病最易多發的季節,兒童的秋季腹瀉、中年人腸炎、中老年的消化不良等,這些胃腸道疾病在秋季多發,都會肚臍受涼有關。

  臍部保暖

  涼蓆趕緊撤掉。白露後,自然界陽氣漸收,陰氣漸長,只有聚足陽氣,才能“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冬天就不怕寒邪侵襲了。

  避免露出肚子,夜間睡覺最好不要再開著空調,如果怕熱可以定時開一兩個小時。肚臍歸屬任經,對女性而言,私密重要的器官都歸這裡管,風寒入侵會誘發痛經等婦科疾病。晚上睡覺喜歡蹬被子的人就別指著被子護肚臍了,還是穿上睡衣更保險。

  涼風不要正對著臍部猛吹,吹風扇、空調都要注意,穿著單薄時騎摩托車或自行車時車速不宜太快等,以防病從“臍”入。

  除了外部的保暖,內部同樣的注意保暖。像海鮮等寒涼之物,不適宜多吃,以免脾胃受涼。可以多吃山藥、蓮子、百合、白蘿蔔等白色食物。

  三、不露肩

  準確地說,是不要凍著關節了,不僅是肩部,還有頸、腰、膝關節等,風寒溼邪是造成關節病變的主要誘因,寒性凝滯,使氣血執行不暢,不通則痛。關節受涼可能患上關節炎,或者加重關節炎。

  關節保暖

  不要再像夏天一樣赤膊露身,睡覺也不要穿著無袖睡衣,最好換厚一點的被子,早晚可以加件薄外套。一定不能讓膝關節受涼,已有膝關節疼痛的患者可以戴護膝保暖,一旦出汗需及時擦乾。

  適當地運動出汗,可以預防、延緩和減慢骨性關節炎的程序,還可以幫助排除多餘酸性物質,游泳、散步、騎腳踏車、仰臥直腿抬高都是不錯的選擇。

  適量飲用些米酒,米酒有“百藥之長”的美稱,並且其甜淡適宜,適合大多數人。秋季飲用可以驅寒祛溼、活血化瘀,對腰痠背痛、關節炎等都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白露後三凍

  白露是全年晝夜溫差最大的節氣,從白露開始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一不小心,陰氣和寒溼就會上身。白露以後,三件事不做,比吃什麼、練什麼都保健!它們是:不露腳、不露臍、不露肩。

  除了不能凍的三個部位,另外有三個部位,最好多凍凍,適量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有助於健康過冬,減少疾病的發生。

  一、凍鼻子

  凍鼻子是指多用冷水洗鼻子。首先,冷水洗鼻子可以增強鼻孔和整個呼吸道的對冷空氣的適應力,可以預防感冒和流感。有醒腦、明目等作用。其次,冷水洗鼻子可以預防鼻炎的出現,鼻炎容易出現鼻塞、鼻癢等情況,而利用冷水可以預防和治療這些現象。

  每天早晚各一次利用泉水、井水或者自來水,反覆洗鼻腔。同時,沖洗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用鼻子吸水。

  二、凍呼吸道

  凍呼吸道不是指讓肺受涼,而是指多呼吸冷空氣。白露之後早晨會更涼爽,多做深呼吸,可以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呼吸道對寒冷和疾病的抵禦力。同時,鍛鍊肺部,有利於度過寒冷的冬天。預防流感、咳嗽、肺炎等呼吸道疾病。

  除了早晨做深呼吸,一定要多笑笑,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撥出濁氣,加速血脈執行,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增大肺活量。

  三、凍臉

  臉不同於身體的其他部位,每天需要面對寒涼、灰塵、輻射、油煙等等,所以,面部最容易衰老,而秋季不能保護好面部,也容易在冬季出現凍瘡、皸裂等現象。

  冷水洗臉是給面部血管做體操,能夠增強面部面板的彈性,使面部更光澤,減少面部皺紋的產生。同時,促進面部血液迴圈,提高面部的禦寒能力。另外冷水洗臉更有利於頭腦清醒,有興奮作用,對神經衰弱、頭痛、頭暈有良好的治療作用。白露時節水溫一般高於10℃,非常適合冷水洗臉。

  白露養生祕訣在這裡!

  白露如何養生

  1

  早晚及時新增衣服

  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白露節氣一過,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體了。白露之後天氣冷暖多變,尤其是早晚溫差較大,很容易誘發傷風感冒或導致舊病復發。

  這時貪食寒涼更容易把脾胃的機能變得不正常,損傷脾胃陽氣,尤其是脾胃虛寒者更應禁忌,平常可多吃些糯米、蓮藕、羊肉、大棗。

  2

  養肺潤燥

  白露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白露以後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地面的水汽結露就開始增多了。過了白露人們容易出現口乾、脣乾、咽乾、面板乾燥等症狀,這就是典型的“秋燥”。

  白露時節的飲食應當以健脾潤燥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進食不宜過飽以免增加我們腸胃的負擔,導致胃腸疾病。飯後半小時以後可以散步消神。

  3

  夜晚睡臥不可貪涼

  雖然白天的氣溫仍可達三十多度,但夜晚仍會較涼,日夜氣溫差較大,若下雨則氣溫下降更為明顯。

  因此要注意早晚新增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臥不可貪涼,所謂“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正是說明這個道理。

  4

  戶外運動好時機

  白露之後是一年中難得鍛鍊身體的好季節。老年人可散步、慢跑、打太極拳、自我按摩等;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跳舞、爬山、游泳等。配合一些“靜功”,如呼氣、閉目養神,做到動靜和諧。

  另外應注意心理養生,白露過後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笑可以使肺吸入足量的清氣,撥出濁氣,加速血脈執行,能使心肺的氣血調和。常笑還是一種健身運動,能使胸肌伸展,增大肺活量。

  白露節氣吃什麼

  01

  菜譜

  1

  糯米蓮藕

  原料:

  蓮藕、糯米、白糖、紅糖、紅棗

  做法:

  將糯米洗乾淨,泡入水中至少30分鐘,然後瀝乾水份待用;

  小湯鍋至中火上,倒入10毫升清水,將紅糖壓碎放入燒開的水中融化。直到紅糖水變濃,然後倒入碗中和糯米混合均勻;

  藕切去兩頭,切下的藕頭留著待用,將調好的糯米塞進藕孔中,要填緊,再將切下的藕頭用牙籤固定藕的兩頭,入籠用小火蒸1小時;

  蒸好的蓮藕切成0.5釐米厚的片裝盤,撒上白糖即成。

  功效:

  糯米:糯米味甘、性溫,入脾、胃、肺經;具有補中益氣,健脾養胃,止虛汗之功效;

  蓮藕:具有潤清熱涼血、通便止瀉健脾開胃、益血生肌、止血散瘀功效。

  2

  柚子雞

  原料:

  柚子1個、雞腿肉、生薑、紅蘿蔔、鹽

  做法:

  先把雞肉切小塊,放少許鹽;

  把柚子撥好裝盤;

  放蒸鍋蒸15分鐘即可。

  功效:

  秋燥讓人容易引起咳嗽,嗓子乾啞,一道柚子雞是秋季的止咳良藥!

  柚子肉潤肺,雞腿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補虛益氣去水腫,增強抵抗力是溫補的首選!

  雞肉和柚子搭配適合由於體虛燥熱引起的咳嗽。

  3

  香酥山藥

  原料:

  鮮山藥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醋、味精、澱粉、香油各適量

  做法:

  將鮮山藥洗淨,上籠蒸熟後取出去皮切成3釐米長的段;

  鍋燒熱後倒入菜油,待油燒至七成熱***約175℃***時,投入山藥,炸至發黃時撈出;

  另燒熱鍋放入炸好的山藥,加入糖和兩勺水,用炆火燒3-5分鐘後即用武火,加醋、味精,用水豆粉勾芡,淋上熟油起鍋裝盤即成。

  功效:

  山藥味甘,性平。具有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長志安神、延年益壽的功效。對於脾虛食少,肺虛咳嗽、氣喘者更為適合

  02

  水果

  柑橘:秋季是吃橘子的大好季節,這時的橘子不僅新鮮、可口、有營養;而且食用可以抵禦秋季乾燥的氣候;

  秋梨: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如果有咽乾喉痛等上火症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

  石榴:顆粒飽滿的石榴口感酸甜,性溫,具有生津液、止煩渴作用。津液不足、咽乾的人,可以把石榴作為食療佳品。

  葡萄:葡萄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健脾利尿,初秋時多吃還能幫助機體排毒,解內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