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腿腳無力吃什麼東西有效果

  提到雙腿無力,很多老年人都有同感,很多人都好奇著到底是什麼原因。面一起來看看小編為大家精心推薦的老年人腿腳無力吃的食物,希望能夠對您有所幫助。

  老年人雙腿無力吃的食物

  1、生薑大棗粥:生薑6,大棗10枚,大米100克,洗淨一起入鍋中,加水煮粥服用。適用於關節疼痛痛勢劇烈、得暖則減者。

  2、薏苡仁粥:薏苡仁60克,大米200克,洗淨一起入鍋中,加水煮粥服用。適用於關節疼痛麻木、重著、屈伸不利者。

  3、南蛇湯:南蛇肉150克,生薑5克,黃酒、油、鹽少許。將南蛇肉洗淨切塊,入煲中,加清水適量,放入生薑及調料,先用大火煲煮,再改用小火慢火煮至蛇肉熟爛,即可食肉及湯,每日一次。適用於關節紅腫熱痛、氣滯血淤者。

  4、紅棗龍眼粥:紅棗10克,龍眼20克,米200克。將紅棗洗淨,龍眼去殼,大米淘淨一起入鍋中,加水適量,用中火煮至紅棗、龍眼熟爛粥成,即可食用,每日服2次。適用於病久神疲乏力、腰痠腿軟、面色萎黃者。

  老年人雙腿無力的緩解方法

  1、乾洗腿: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直至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再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20遍,可使關節靈活,步行能力增強。每天堅持做此項運動,還可預防下肢靜脈曲張、下肢書腫及肌肉萎縮等。

  2、甩腿:一手扶樹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亦伸直。兩條腿輪換甩動,每次甩動以80—100下為宜。此法可防下肢肌肉萎縮、軟弱無力,或麻木、下腿抽筋等症。

  3、揉腿肚:以雙手緊挾小腿肚子,旋轉揉動,每側揉動20—30次,兩腿交換6次。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部力量,防止腿腳乏力和痠痛。

  4、扭膝: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動樹十次,然後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乏力、膝關節疼痛。

  5、扳腳: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雙腳的腳趾20—30次。此法能練腰腿、增腳力,防止推部乏力。

  6、搓腳:將兩手掌搓熱,然後用兩手掌搓兩腳心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腎、降虛火、舒肝明目等作用,還可防止腳部痠痛、麻木、水腫等症。

  7、暖腳:俗話說“暖腳涼腦”,老年人一般是上熱下寒。暖腳就是每晚都用熱水泡腳,可使全身血脈流通,有利於身心健康。

  8、蹬腳: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住後腦勺,一條腿彎曲成90度,另一條腿由緩到急向空中進行蹬腳運動,每次3分種,然後再換另一條腿,反覆8次即可。這樣,可使腿部血液流暢,有助於儘快入睡。

  老人雙腿無力的原因

  急性發作——腦血管病變

  對於下肢無力首先要考慮的是單肢還是雙側,如果是突發的單肢無力且不伴有疼痛,則要排除是否由腦血管疾病引起,因為腦血管疾病可能出現偏癱。

  另外,雙下肢無力也可能出現腦血管疾病。如腦梗死、腦出血等,一定要及時診治。

  伴腰腿疼——腰椎管狹窄

  有些老年人,下肢無力且伴有腰腿疼,要考慮腰椎的問題。因為腰椎管狹窄有可能壓迫脊髓。

  老年人腰腿病是常見病,腰椎病也可能是慢慢突出的腰椎壓迫到神經,伴有肢體麻木,最後也出現疼痛。建議先到醫院做個檢查再配合適量鍛鍊,尤其不可輕易做按摩,以免加重腰椎損傷。

  踩棉花感——頸椎脊髓病變

  有的老人感覺雙下肢沒勁,走路像踩棉花,深一步淺一步的。坐時間長了或站的時間長一點,就會覺得吃不消,好像隨時都可能癱倒。這時候要留意是不是頸椎的問題,需要到醫院做一個霍夫曼徵檢查***腦血管疾病或頸椎病變的神經病理反射檢查***。

  如果是突然兩腿不能動,且有小便困難,要考慮是否突發脊髓病變,椎體壓迫脊髓造成運動神經紊亂,如果不及時治療,可致癱瘓。

  笨拙僵硬——帕金森病

  帕金森病還可能表現為行動遲緩,患者也會感覺走路沒勁,其實是邁不開步。這其實是由於帕金森出現的僵硬感,肌張力增高,走路不靈活。通常病情初發時,患者會感覺邁不開步子而且腿沒勁,但走一走步子就可以邁開。

  帕金森患者走路時會有笨拙、發僵感,出門時也容易摔跟頭,家屬要做好看護,以免摔傷。

  老人腿腳部的保健方法

  搓腳

  將兩手掌搓熱,然後用兩手掌搓兩腳各100次。此法具有滋腎水、疏肝明目、降虛火等作用。還可以防治高血壓、失眠、足部痠疼、耳鳴和眩暈等。

  甩腿

  一手扶樹或扶牆,先向前甩動小腿,使腳尖向前上翹起;然後向後甩動,將腳尖用力向後,腳面繃直,腿也伸直。兩條腿輪換甩動,每次甩80~100下為宜。此法可防下肢萎縮、軟弱無力,或腿腳麻木、腿抽筋等症。

  乾洗腳

  用雙手緊抱一側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根向下按摩之足踝,再從足踝往回按摩之大腿根。用同樣的方法按摩另一條腿。重複10~20遍。這樣可使關節靈活、腿肌能力增強,還可預防小腿靜脈曲張、下肢水腫及肌肉萎縮等。

  揉腿肚

  以兩手夾緊小腿肚子,旋轉揉動,每次揉動20~30次,然後兩腿交換揉動。此法能疏通血脈,加強腿的力量,防止腿腳痠痛和乏力。

  蹬腿

  晚上入睡前,可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後腦勺,由緩到急進行蹬腿運動,每次可做3分鐘。

  扭膝

  兩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扭數10次,然後再逆時針扭動。此法能疏通血脈,治下肢乏力、膝關節疼痛等。

  老人吃板栗的好處

  板栗生吃

  不少專家說板栗是可以生吃的,同時生吃是有著下氣、補益的功效的,同時還能夠調氣,止吐血對於鼻出血、便血都有效果的。

  醫藥學家孫思邈很早就曾強調“生吃”這一方法。中老年人若養成每日吃風乾的生板栗的習慣,可達到有效預防和治療腎虛、腰痠腿疼的目的。建議中老年人每日早晚,各吃生板栗三四枚。把栗子放在口中細細嚼碎,至口感無渣成為漿液時,一點點嚥下去,能使保健效果最大化。

  板栗熟吃

  熟食板栗能和胃健脾,緩解脾虛。將板栗仁蒸熟、磨粉,製成糕餅,適用於飲食少、身體瘦弱的兒童,以增加食慾,調理腸胃。用板栗和粳米熬粥,既有利於脾胃虛寒所致的慢性腹瀉患者早日康復,也是老年人消化不良、氣虛乏力的食療驗方。

  適用人群

  正常的人都是可以吃板栗的

  1、適宜老人腎虛者食用,對中老年人腰痠腰痛,腿腳無力,小便頻多者尤宜;適宜老年氣管炎咳喘,內寒洩瀉者食用;

  2、糖尿病人忌食;嬰幼兒、脾胃虛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風溼病的人不宜多食。

  3、板栗生吃難消化,熟食又易滯氣,所以一次不宜多食。

  食用效果

  1、栗子味甘,性溫,腎經,入脾、胃。

  2、養胃健脾,補腎強筋,活血止血;

  3、主治脾胃虛弱、反胃、洩瀉、體虛腰痠腿軟、吐血、衄血、便血、金瘡、折傷腫痛、瘰癧腫毒。

  4、應用於腎虧引起的小便頻繁、腰腿無力:栗子30克,置火中煨熟吃,每天早晚各1次。

  5、栗子對人體的滋補功能,可與人蔘、黃芪、當歸等媲美,對腎虛有良好的療效,故又稱為“腎之果”,特別是老年腎虛、大便溏瀉者更為適宜,經常食用能強身愈病。

  板栗的吃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1、風乾栗子:用網袋將板栗懸掛風乾,每日吃15個生栗子,吃時要細嚼慢嚥。可治老年腎虧、腰腿痠軟。

  2、栗子粥:取栗子10個和大米適量,共煮成粥,也可將栗子風乾磨粉,粥成兌入,再加適量紅糖後食用。可補腎氣、強筋骨、治腰腿無力。

  3、糖水板栗:取於板栗30個,加水煮熟,再放適量紅糖後食用,可治病人體虛、四肢痠軟、跌打損傷、瘀血。